天天看點

我國有個延續兩千年的姓氏,隻有簡單三筆,但認識的人卻寥寥無幾

明代的《萬曆野獲編》記載了這樣的一件趣事,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年-1464年),此時朱祁鎮經過奪門之變,剛剛第二次登基上位成為皇帝,正值科舉進入到了最重要的步驟,殿試,按照慣例明英宗先得過目以便新登科進士的性命年齡還有籍貫。

結果明英宗眼睛一掃,發現湖北公安有一個叫做“彡茂”的小夥子,自己竟然不認識他的姓名。

我國有個延續兩千年的姓氏,隻有簡單三筆,但認識的人卻寥寥無幾

朱祁鎮趕緊詢問身邊的大臣李賢,李賢到底見多識廣,回答道:“此字音陝,然而韻書未之見也!”言下之意便是這個字太過于冷門,以至于當時不少書籍也未曾記載。

明英宗一聽,也深以為然,等到第二天召見進士,朱祁鎮就對彡茂說到:“你這個姓氏實在是太過于偏僻了,朕賜予你‘陝’姓吧!”彡茂聽後急忙謝恩,這一起殿試的小插曲也就到此結束,而湖北的《公安縣志》同樣也提到了這一件事情,“茂家遂有天朝賜姓額。”

我國有個延續兩千年的姓氏,隻有簡單三筆,但認識的人卻寥寥無幾

當然,這并不能說明英宗沒有文化,“彡”字的确讀作第三聲“shan”音,或者“xian”,然而别看筆畫隻有簡單三筆,放在如今,卻很少有人認識,其實這個姓氏早就傳承了2000年之久,而明廷的故事,正是千百年來“彡”家人所遭遇到尴尬處境的最好說明,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早期的姓氏,來源于中原各個部落的圖騰符号,不過“彡姓”卻是最早的舶來品,周朝時期,位于中原西部的遊牧民族羌族,就已經和内地交往密切,到了戰國末期,在隴西地區出現了一個叫做“彡姐”的羌族部落,它先後依附秦朝和匈奴,随着劉邦統一天下,在此地設立襄武縣,彡姐随後歸屬漢朝統轄。

我國有個延續兩千年的姓氏,隻有簡單三筆,但認識的人卻寥寥無幾

根據《說文》上的記載,“彡,毛飾畫文也。象形。”實際上,這應當正是用羌族身上喜歡采用的貝類裝飾品來作為了它們部落的象征,不過按照漢武帝劉徹時期執政的政策,推行文字統一的法度,為此彡姐人開始使用漢字,并且給自己取名為“彡”姓。

而随着匈奴徹底被擊潰,彡姓人大量内遷,也就和中原各族融合在了一起。

我國有個延續兩千年的姓氏,隻有簡單三筆,但認識的人卻寥寥無幾

到了唐末的五代十國期間,彡姓如同大部分中原居民一樣,南下渡過長江,躲避戰亂,其中湖北公安等地,成為了彡族人主要的聚居點。

而到了2003年,山東菏澤市牡丹區高莊鎮的高莊村,3500多戶人家當中,就有200多戶彡姓人,不過這也在二代身份證更新時候産生了不必要的麻煩,因為系統無法錄入,村中不少小孩逐漸将姓氏更改,省去不必要的麻煩,2006年,村子裡大部分居民,也都在派出所民警的建議下,選擇“冼”姓或者是“顯”姓作為了自己新的姓氏。

我國有個延續兩千年的姓氏,隻有簡單三筆,但認識的人卻寥寥無幾

截止到如今,彡姓的人口已經不足萬人,不過作為一個古老的姓氏,而它也見證了千百年來曆史的變遷,更是如今中華家族當中重要的一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