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國際突擊縱隊司令,本要赴印緬與日軍作戰,卻死在新四軍手上

在《浩氣長流》大型抗日宣傳畫中,北京有關機構提了兩點意見,一、日本裕仁天皇,沒有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列為戰犯,但是在畫中被列入戰犯中,為了不影響中日關系,應該去掉。二、胡旭盱中将,他是被新四軍打死的,放在民族英雄中不妥當,應該去掉。

胡旭盱是被新四軍打死的?為何多年來官方資料出示的都是他在對日作戰中犧牲,曆史在如今才揭開層層迷霧,他确實是被新四軍打死的。其實在抗日戰争期間,國共雙方打了很多仗,隻是為了抗日大局沒有披露而已,皖南事變人盡皆知,是因為新四軍在此戰中損失巨大!

國共摩擦在抗日戰争後期愈演愈烈,日軍為了縮小防線丢出去很多占領區,坐在旁邊看國共雙方大打出手,而在這種摩擦中犧牲的胡旭盱就是一個笑話,原本應該赴印緬與日軍作戰的他卻死在了新四軍的手中,究竟為何會發生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他是國際突擊縱隊司令,本要赴印緬與日軍作戰,卻死在新四軍手上

胡旭盱出生于1915年的湖南長沙,黃埔軍校第8期畢業生,在抗日戰争中屢立奇功,逐漸爬上了突擊縱隊副司令、第一突擊隊少将司令的位置,關于他的具體情況我門已經不得而知,隻知道在大戰開始前他會對戰士門說道:“立正,我無法保證你們可以活着回家,但是你們沒得選擇,因為我們的同胞正在被屠殺。”

胡旭盱的一生是怎樣的波瀾壯闊我們無從得知,在抗日戰場上立了什麼戰功也不知道,可能在以後解密的材料中才能得知吧,但是撥開曆史的重重濃霧,我們還是有了重大發現,他不是死于對日作戰中,而是死在了新四軍之手。

突擊縱隊又稱突擊軍,因為要奔赴印緬配合英軍與日軍作戰,又被稱國際縱隊,編制是五五制,下轄5個突擊隊,每個突擊隊又下轄五個戰鬥營,一個營有千餘人,相當于一個團,突擊隊相當于一個師,全部是美式裝備,是國軍戰鬥力較強的一個部隊,胡旭盱當時擔任第一突擊隊少将司令,也就是相當于師一級的将領。

他是國際突擊縱隊司令,本要赴印緬與日軍作戰,卻死在新四軍手上

抗戰後期,在蘇浙地區的軍事力量分别是盤踞在大城市的日僞軍,活動在蘇南、浙北的新四軍,和活動于皖南、浙西的國民黨軍隊,當時傳言盟軍可能會在江浙一帶登陸,是以國共雙方為了順利摘取勝利果實,都在往江浙滲透自己的軍事力量,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四軍一部分在粟裕的率領下,南渡長江在長興成立了蘇浙軍區,此後國共雙方一直摩擦不斷,前兩次的戰鬥都以國軍失敗告終,不死心的蔣介石把胡旭盱的第一縱隊從江西調了過來,拉開了第三次反頑戰役的序幕。

1945年夏天,日軍已經日暮西山,為了收縮防線集中兵力做垂死掙紮,也為了讓國共雙方爆發内戰,日軍把南甯、柳州、福州等地丢了出去,果不其然,國共雙方為了争奪日軍撤出的占領區都在積極備戰,雙方大量軍隊被抽調過來,大戰一觸即發,就在日軍的面前爆發了内戰,不知道仇敵日軍當時懷着什麼樣的心理在旁觀戰。

他是國際突擊縱隊司令,本要赴印緬與日軍作戰,卻死在新四軍手上

1945年7月底,國軍集結了14個師6萬多人向天目山地區發動進攻,蘇浙軍區立馬排兵布陣予以抵抗,新四軍在戰鬥前期戰果頗豐,不過在連續的戰鬥下,新四軍損失慘重,再加上國軍援軍源源不斷的增兵而來,新四軍經過分析決定先後撤。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戰機出現了,國軍左“進剿”兵團指揮官劉秉哲認為新四軍會一直潰逃,便自作主張的改掉了原計劃,派兵抄新四軍後路。

劉秉哲認為大勢已成,為了讓嫡系52師立下大功,派52師急行軍抄新四軍後路,又讓52師去占領原定獨立33旅占領的地盤也讓52師去占領,這使52師的兵力極度分散。粟裕率領新四軍且戰且退,敏銳的捕捉到了戰機,立馬進攻52師,旁邊的獨立33旅對52師怨恨極大,依舊按兵不動見死不救。

此戰以新四軍誘敵深入大獲全勝,鞏固了蘇南根據地,而原本應該率部前往印緬給日軍最後一擊的突擊第一縱隊胡旭盱少将司令就死在這次戰役中。

他是國際突擊縱隊司令,本要赴印緬與日軍作戰,卻死在新四軍手上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日軍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觀看了一出”狗咬狗“的好戲,當然在這裡”狗咬狗“這個詞很不合适,但還是氣憤的想用上。有人說這怪蔣介石想搞獨裁不惜發動内戰,遲早有一戰的雙方其實都在搶地盤,搶勝利的果實,有人說蔣介石是一個明朝崇祯帝這樣的人物,其實很貼切。也有人說這怪日軍……怪日軍侵略我們的家園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