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國軍陸軍總司令,手下走出8名元帥7大将,死後兩岸共同哀悼

前言

亂世出英雄,清朝覆滅、民國建立,革命果實卻被袁世凱竊取,在他病亡之後,國内各軍閥勢力崛起,各自為自己的私欲和利益征戰不休,中原大地陷入戰亂不堪的狀态。

在此大背景下,一些不同身份出身的軍事将才有了展現的機會,他們逐漸崛起,漸漸成為影響軍政界的風雲人物,就比如在近代史上被屢屢提到的張發奎。

他是國軍陸軍總司令,手下走出8名元帥7大将,死後兩岸共同哀悼

北伐名将

張發奎是廣東始興縣人,青年時期因遭遇禍事逃到廣州,幹苦力以求生存,生活的艱辛讓他迫切想改變自己的人生,最後決定投身軍旅,報考了廣東陸軍國小。

多年後他從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畢業後,回歸家鄉參加了粵軍,當上了排長。在追随孫中山參加反袁鬥争時,作戰勇猛,勇冠三軍,因履曆戰功得到孫中山的賞識,成為孫的親信,擔任大元帥府警衛團的營長。

第一次東征時,大家隻知道此役中陳赓救了老蔣一命,但沒有張發奎率軍猛攻數倍于己的敵軍,最終将其擊潰,陳赓和老蔣還是很難從險境中脫離的。

他是國軍陸軍總司令,手下走出8名元帥7大将,死後兩岸共同哀悼

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時,張發奎升任12師師長。北伐戰争中,張發奎的12師與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遣隊,先入湖南,相繼攻克醴陵、平江,然後連取汀泗橋、賀勝橋,最終占領武漢。

因為他們的輝煌戰功,也令第四軍榮獲“鐵軍”稱号。

手下名将衆多

1927年,甯漢分流後,汪精衛和蔣介石都向他投出了橄榄枝,但他選擇擁護汪,而張發奎部也成為汪精衛與蔣介石對抗的主力軍之一,為了拉攏他,堅固兩人的關系,張發奎被升任第二方面軍總司令。

此時張發奎的麾下,除了“鐵軍”第四軍,還有十一軍,以及賀老總上司的20軍,隻是他沒想到這些部隊,後來大都成了南昌起義的主力。

“四一二”後,國民革命軍内掀起“清共”高潮,但張發奎手下的骨幹力量大都是共産黨員。

比如十大元帥的八位,前面提到的賀老總、時任第四軍參謀長的葉帥、15軍軍長劉帥、聶帥、朱老總,在教導團擔任特務連文書的陳毅、方面軍司令部當參謀的徐帥,還有剛當上排長的林帥。

而開國大将中,此時也有七位是張發奎的部下。

陳赓時任特務營營長;徐海東在第四軍當代理排長;粟裕還是24師學員班班長;當副班長的羅瑞卿;在第二軍總指揮部特務營當文書的譚政,還有許光達和張雲逸兩人。

他是國軍陸軍總司令,手下走出8名元帥7大将,死後兩岸共同哀悼

雖然張發奎手下将才如雲,但都沒有為他所用。起義之前,周總理還對他報以希望,曾派人與他談判,希望張發奎能夠率軍在廣州建立一個新政府,與汪、蔣兩人分庭抗争。

但張發奎卻想把葉挺和賀老總引誘到廬山,幸虧葉帥提前得知他們的陰謀,才及時通知葉挺、賀老總,沒有讓他們得逞,也最終促成南昌起義的爆發。

雖然甯漢合流後,張發奎名義上歸屬蔣的上司,但兩人心一直不在一起。蔣桂戰争中張發奎從擁蔣改為反蔣,中原大戰中更是踴躍加入反蔣隊列中,隻是沒料到張學良的鼎力相助,張發奎大敗而歸,手下精銳盡失,此後退出軍界。

逝世後兩岸共同哀悼

全面抗日戰争爆發後,張發奎親往南京,向老蔣請纓抗日,得到老蔣的允許。多年遠離戰場的張發奎這次重新披甲上陣,率軍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戰役。

他在前線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時候,他曾經信任的老上級汪精衛卻投日賣國,成為可恥的漢奸。聞訊後,張發奎不禁為當年的行為所懊悔,同時發表通電,譴責汪的賣國行徑,并與之劃清界限。

他是國軍陸軍總司令,手下走出8名元帥7大将,死後兩岸共同哀悼

抗戰後期,張發奎在廣西抵抗日寇,先後收複南甯、龍州、欽州等地,為抗日事業立下功勳偉績,因輝煌戰功,張發奎先後榮獲“青天白日勳章”“抗戰勝利勳章”以及美國的“總統自由勳章”,成為名副其實的抗日名将。

隻不過臨近抗戰勝利,像他這樣的非嫡系将領,終究會受到老蔣的排擠。一直到了1949年老蔣下野,李宗仁上台,他才重新被啟用,當上了國軍陸軍總司令,雖然職權高貴,但是此時國軍已是窮途末路,僅僅幾個月後,張發奎就辭去軍職,帶着全家避難香港,此後再未回大陸。

1980年3月10日,張發奎病逝于香港,海峽兩岸聞訊噩耗後。将軍舊部葉帥向其後人發電緻哀,而位于台灣的始興同鄉會,也為這位家鄉名人舉辦了追悼會哀悼祭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