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古代戰場上的士兵不選擇裝死呢?

小時候看古代戰争劇的時候,那些屍橫遍野、刀劍橫飛的殘酷場面着實吸引人眼球。冷兵器時代兩軍交鋒,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不管最後是勝方還是敗方,都仿佛經曆了一場地獄式的死亡之舞。那麼,我們不禁會想,竟然戰争如此可怕,那些士兵為什麼不選擇裝死呢?屈辱是屈辱一點,好歹可以活命啊。

為什麼古代戰場上的士兵不選擇裝死呢?

但其實不然,有句話說得很好:“在戰場上裝死,你就真的死了。”其實,古代士兵大緻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以“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為口号的有理想的士兵,二是本不想當兵,卻陰差陽錯當上士兵的“壯丁兵”。前者肯定不會想到裝死這件事,而後者即便想,也得要掂量掂量,這個死裝得不。

為什麼古代戰場上的士兵不選擇裝死呢?

首先,裝死被發現的代價極大

軍隊裡有一個部隊叫做監軍,顧名思義,他們就是專門盯着戰場上的士兵有沒有專心殺敵,有沒有逃跑,有沒有投降反叛的,當然也會盯着任何一個想要裝死的士兵。如果裝死被發現,或者被其它士兵舉報,那麼下場甚至比戰死還更恐怖。

比如東漢末年時期,朝廷法律規定:戰場上裝死以逃兵罪論處,不光士兵要受到懲罰,其妻兒兄弟姐妹一同将被逮捕拷打。而到曹操時,更是變本加厲,所有裝死和逃跑的士兵其家庭成員全部一起株連處死。是以,與其受盡屈辱而死還要連累家人,不如舉着刀槍沖一沖,九死還有一生不是麼。

為什麼古代戰場上的士兵不選擇裝死呢?

裝死比戰鬥離死亡更近

古代戰争都是講求列陣而戰,排兵布陣相當緊湊,大家想想,一旦你倒下裝死,己方的戰友就會補過來,這樣人來人往,馬進馬退的,不用敵軍,能不能在自己一方的腳下活下來都得打個問号。

再者說,無論古今,在戰場上都有用“陣亡”士兵當擋箭牌的傳統。裝死的士兵很有可能被己方的戰友或敵軍拿起來當“盾牌”使用,這種情況你是暴露裝死而反抗,還是任由别人拿你來當炮灰?

為什麼古代戰場上的士兵不選擇裝死呢?

戰鬥結束後,才是最大的危機

如果足夠幸運,裝死撐到了戰鬥結束,也别高興得太早,真正的生死考驗才剛剛來臨。這個階段無非有兩種可能:己方勝利或者敵方勝利。如果是己方部隊勝利了,要麼被打掃戰場的戰友發現裝死,要麼僥幸逃過一劫。但是要知道,一般的戰場都發生在杳無人煙的地方,一個人生存下來,既不能回部隊,也不能回家,在鳥不拉屎的地方,能支撐多久?

但如果是敵方勝利,要面對的危險就直接多了。通常勝利的一方,對待對方的屍首,要麼挨個亂插一遍確定死透了,要麼就地掩埋,或者一把火燒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裝死者活下來的機率也相當低,除非願意當俘虜。但是俘虜會不會被殺也是一個未知數,而且即便沒被當場殺掉,作為俘虜的身份想必也比死好不了多少。

為什麼古代戰場上的士兵不選擇裝死呢?

其實按照成本效益來說,在戰場上奮力殺敵,拼出一條血路,絕對比裝死更高。是以士兵們通常都不會選擇裝死,裝死有千百種死法,而勇敢拼殺,卻有可能活下來并升官發财,名揚天下,算一算,就知道怎麼選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