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争中,士兵為何被射中一箭就倒地而亡?專家:想動卻不能動
《後羿射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傳說後羿連射9箭,10個太陽瞬間隻剩下1個,從此地球氣候适宜,萬物得以生長。弓箭,也成了冷兵器時代最可怕的緻命武器。古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打仗場景,那打仗肯定就有弓箭手躲着射箭,通常一箭過去,對面就倒地一個,小小的弓箭真的那麼厲害嗎?

遠在3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在中國境内的人類就開始使用弓箭了。看似一根小小的弓箭,它的發明和改進卻使得人們能夠在較遠的距離準确而有效地殺傷獵物,而且攜帶、使用友善,出了這些用途,在古代的一場戰争中也是需要大量的弓箭的,而這些弓箭也不是普通的弓箭,它們的造價是非常昂貴的。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明明穿了铠甲,為什麼在被射中一箭後卻還會身亡。
在真正的古代戰争中,其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被一箭射死的,他們真正的死亡原因,通常都是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導緻失血過多,又或者是射中了關鍵要害,心髒、脖子等,是以導緻最終犧牲了。而我們看到的電視劇裡有的人一箭被射死,這些劇情其實是誇張誇大了。
為了增加箭的殺傷效力,後漢耿恭發明了''毒箭'',《三國演義》就有關羽攻城中了毒箭的記載,而毒素一旦入體,會順着你的血液流通,你運動的越快,毒素發作的就越快,基本上你就離死不遠了。
古代人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就算是士兵沒有穿戴藤甲這類的防護裝備,弓箭的殺傷力也并不是很大的。舉個例子,一個士兵在戰場上,被敵人一劍刺穿了身體,那麼就算沒死在戰場上,下了戰場也救不活。但是被弓箭射穿的人就沒多大事,隻要得到及時的救治,基本上就死不了。
如果弓箭手騎在馬上,在沖鋒的過程中,這個距離内弓箭手可四到五次齊射。這就如同影視劇中所看到的景象出現了,漫天箭雨。在這種惡劣的作戰情形下,騎兵還往往還采用不同的戰術,如包抄、夾擊啊。各隊再配合各種戰鬥陣型,包括燕尾陣、長蛇陣等等,可實施多輪打擊。是以說在戰場上弓箭手會給敵方造成較大的傷亡。
當然了,弓箭作為最可怕的遠端武器,主要并不是它對肉體的造成的傷害,而是它對人心理的那種壓迫感。弓箭用抛射的情況下能遠,可達到400米,也就是說接近400米範圍内,你都是一直處于弓箭手有效射殺範圍以内。
其實在古代打戰真正用來殺死敵人的還是靠真刀真槍的砍殺居多,當然了弓箭肯定能射死人,這毋庸置疑,但是由于軍中畢竟神射手不多,并且弓箭這東西基本上射出十來箭就耗盡力氣了,而對于一般士兵來說,弓箭的準頭并不高,主要還是射擊大概目标,是以射中敵人的要害部位緻人死亡的不多,是以對于弓箭最開始還是以傷敵為主,雖然說被射中不至于喪命,但是至少是短期内沒有戰鬥力了,反而還會牽制敵人部分人手去照顧他,是以這時候傷敵與殺敵其實差别也并不大。
當然,弓箭手也有自己一定的那個短短。每個弓箭手隻是帶50隻左右的箭,并且箭屬于消耗品。弓和箭在古代來講都是非常貴的,中國古代的弓制作起來也是挺複雜的,每一把弓的制作時間不會少于一年,是以說也不是每一個軍隊都有大量的弓箭手的,如果這樣,古代的仗就沒法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