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怪|三十三劍客之越女劍

《吳越春秋》記載:

“其時越王又問相國範蠡曰:‘孤有報複之謀,水戰則乘舟,陸行則乘輿。輿舟之利,頓于兵弩。今子為寡人謀事,莫不謬者乎?’範蠡對曰:‘臣聞古之聖人,莫不習戰用兵。然行陣、隊伍、軍鼓之事,吉兇決在其工。今聞越有處女,出于南林,國人稱善。願王請之,立可見。’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

“處女将北見于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于處女曰: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隐,惟公試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名)竹,竹枝上颉橋(向上勁挑),未堕地(‘未’應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應作‘接’,接住竹梢)。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别去。

“見越王。越王問曰:‘夫劍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長于無人之野,無道不習,不達諸侯,竊好擊劍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内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看上去好像溫柔的女子,一受攻擊,立刻便如受到威脅的猛虎那樣,作出迅速強烈的反應)。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複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王欲試之,其驗即見。’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闆之堕(‘堕’應作‘隊’)高(‘高’是人名,高隊長)習之教軍士,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春秋末期,吳國強而越國弱。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作奴三年後回到越國,卧薪嘗膽,勵精圖治,幸得文種、範蠡輔助,一時間國力逐漸恢複。

一日,範蠡前來拜見勾踐,隻見勾踐眉頭緊鎖,眼有血絲。勾踐問道:“寡人一直想要複仇,近期以來越國的形式越發好轉了,我也有了信心。隻是,前幾日巡視兵營,發現我們的戰船、戰車都已經破舊勞損恐怕不是兵強馬壯的吳國對手。範蠡,你當初投奔我時大有一展宏圖的志向,現在到了我需要你的時候,你有什麼靠譜的想法嗎?”

範蠡回答:“我聽說古之聖人都很注重兵器的威力,然而在戰争中,這隻是其中一個次元,更多的還是要看戰士的個人能力。世人都隻知道吳國多劍客,劍術在越之上。然而,最近我聽說南方竹林深處有位奇女子名叫‘處女’,劍術出神入化,遠近聞名。如果我們能請到她來指導軍士,那我們也能有一戰之力了。”

志怪|三十三劍客之越女劍

勾踐也知道,武器上的不足是需要财力去彌補的,既然可以從劍術有彌補戰力差距,那自然是寶貴的機會。随即,便派使者去請這位女子。

使者一路上向各地村民打聽,終于在竹林深處見到了處女。處女聽聞勾踐的請求,欣然應允。然而,臨行前,一位手持拐杖的白發老人攔住了兩人。

老人自述:“兩位可稱呼老夫為袁公。聽聞你擅長劍術,老夫想見識一番。”

處女自知來者不善,隻能先拱手自謙:“妾身皮毛功夫,不敢有所保留,請前輩賜教。”

袁公一改先前老态龍鐘的架勢,舉起拐杖淩空揮舞,便從一旁的竹木上抽下一段細長的竹枝。處女也是反應不慢,抽手接住那竹枝向袁老沖去。袁老舉杖抵擋,但那細長的竹條宛如鋼鐵一般堅硬,似有千鈞之力,敲擊在拐杖上激起層層勁風。袁老神色大變,且戰且退,隻三招便招架不住,隻能翻身上樹,化出真身,原來是一白毛老猿!那白猿惡狠狠地瞪了一眼處女,便飛身躍入竹林深處。

志怪|三十三劍客之越女劍

使者這邊早已吓得六神無主,而處女卻信手揮舞了幾下竹條,扔至一邊,似乎還未滿足。

待到處女來到宮殿,見到勾踐。勾踐按例需要對她進行“面試”。勾踐問:“你的劍術怎麼樣?”處女說:“妾身自幼在山林裡長大,遠離人煙,各種技能胡亂學習,也不指望為諸侯出力,隻想過好自己的生活。一日我突然對劍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便開始反複自己琢磨,練習,終于自己領悟出獨特的劍術。”

勾踐問:“你的劍術是自己想出來的,那有什麼特别之處嗎?“處女說:”我的劍道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我用的是開門閉戶之法,陰陽剛柔之勁,戰鬥時内心需要大無畏的膽魄充實自己,但外表上卻要注重禮儀,克制自己,絕不能過于魯莽,看上去好像溫柔的女子,一受攻擊,立刻便如受到威脅的猛虎那樣,作出迅速強烈的反應。學習此道幾天後,就能感受到自己身形宛如脫兔,一招一式間,身體追随者光與影舞動,空間上的限制逐漸減弱,直至自己能在天地間随意戰鬥。學會此道的人,能以一當百,學會此道的軍隊,在戰場上也将所向披靡。“

處女所言,勾踐本來并不相信,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出神入化的劍術?但聽到使者向自己講述處女對戰白猿的場景,也不得不信。他封處女為“越女”,開始教授軍士。

最終,三千越甲可吞吳,想必是少不了越女劍術的功勞。

監制 | 先宏明

編輯 | 巫家宏

部分圖檔素材整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删除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