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回憶錄:你們不要誤解我和劉備的關系,真沒那麼鐵

古代社會推崇“三綱五常”,“五倫八德”,其實内容都差不多,後者是前者的補充。

“綱”為表率、法度。不論“三綱”還是“五倫”,排在首位的都是君臣關系。

是以,但凡曆史上某一對帝王和名臣關系融洽,都會傳為千古佳話。然而,抛開那些寵臣不說,和美的君臣關系少之又少。

諸葛亮回憶錄:你們不要誤解我和劉備的關系,真沒那麼鐵

比如唐太宗和魏征,那是民間傳說吹出來的,實際情況是唐太宗一直在忍受魏征喋喋不休的勸谏。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在演義裡近乎完美,而事實也不是這樣。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逝,丞相諸葛亮成為蜀漢托孤重臣。我們不妨以這個背景切入,用諸葛亮回憶的方式說說他們的君臣關系。

諸葛武侯揮着鵝毛扇,清清嗓子開講:

我的身世不用多說了吧,同學們都很熟悉。直接從“三顧茅廬”說起吧。

良禽擇木而栖。當初我的哥們徐庶把我推薦給先主,是很慎重的,員工也要挑挑老闆對吧。

諸葛亮回憶錄:你們不要誤解我和劉備的關系,真沒那麼鐵

我讓先主跑三趟,不過是為了考驗他的誠意和耐心。有才幹的人總要矜持一點,你們懂的。

我給先主描繪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他豁然開朗,也很高興。大家剛到一塊,先主很尊重我。雲長和翼德為此意見不小。先主耐心地給他們做了說服。

其實他們完全不必擔心,先主對我的态度隻是一種禮遇而已,怎能和他們三人義結金蘭的關系相比?翼德性子粗豪,也還罷了,誰都知道先主和雲長的感情最深。

再說赤壁之戰聯孫抗曹。我和魯肅一見如故,隻有魯子敬和我的想法一樣,希望孫劉擱置荊州問題,保持長期盟友關系。可是孫權的眼界達不到,先主對此也不夠重視。這為後來雲長之難埋下隐患。

我們占據了荊州,孫權和我都建議先主重用士元兄(龐統)。士元兄也受任軍師中郎将,和我一樣。随後士元兄趁着法正來奔,為先主獻計攻打益州。我舉雙手贊成。

諸葛亮回憶錄:你們不要誤解我和劉備的關系,真沒那麼鐵

那是建安十七年,先主親自領兵,帶着士元去了。起初可沒讓我跟着去,我和雲長、翼德、子龍幾個都在荊州幹等消息,也沒心思打麻将。

你們知道怎麼回事嗎?這是先主想成全士元兄,讓他立首功。如果我去了,很可能作戰部署意見不一,會讓先主為難。

哎,可惜士元兄立功心切,戰死在雒城下。他要是沒死,在先主心裡的地位要高于我。

我就是得知士元兄出事了,才和翼德、子龍趕緊帶兵趕赴成都。

後來劉璋投降,先主實作了擁有荊、益的戰略目标。第一功臣是法正,先主讓他做蜀郡太守、揚武将軍,我改任軍師将軍。他的實權比我大多了。

法正兄很早就有投奔先主的想法,兩人相見恨晚。先主對法正兄的信任在我之上。有人告訴我,法正兄因新仇舊恨在蜀郡擅殺了一些人,我也不敢對先主說。說了就是挑撥離間他們的關系。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打敗曹操,奪取了漢中之地。這也是法正兄在背後推動的。是以先主進位漢中王之後,任命法正兄擔任尚書令、揚武将軍。

尚書令就相當于相國呀。說到這裡你們就明白了吧,如果法正兄活到先主登基的時候,丞相肯定是他而不是我。

是以我說過,先主不顧一切為雲長報仇、征東吳的時候,隻有法正活着才能阻止這件事。

同學們一直以來都以為我和先主的關系最鐵,實際上士元兄和法正兄都排在我前面。先主駕崩的時候,讓我輔佐少主,也是沒有其他人選了,這我心裡清楚。

你們可能更不知道,先主早就和我有了隔閡,我們心照不宣而已。這主要是我的原因。

諸葛亮回憶錄:你們不要誤解我和劉備的關系,真沒那麼鐵

首先,我和先主對蜀國的發展看法不同。我是個理想主義者,一心想要奪取中原,。既然要北伐,就必須和東吳睦鄰友好。如果我辦不到哪怕交給下一代。

但先主對這兩點都不太認同。他年紀大了,早沒了雄心壯志,安于現狀。這也無可厚非吧。

還有一點,先主對我有點不太放心。因為我的兄長子瑜為孫權效力。

建安二十年,兄長奉孫權之命來訪,我們都沒有私下見過面。但先主心裡一直對此有點疑心,這也是先主和我多年來有隔閡的原因。有時候想想,我也很難受。

先主臨終托孤的時候,對我說,如果阿鬥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哎,這讓我情何以堪,隻好聲淚俱下表示盡心輔佐少主。先主臨走都不懂我。

這世間,子敬是我唯一的知己,但我們還各為其主。人生就是這般無奈。

參考文獻:《三國志》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