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回忆录:你们不要误解我和刘备的关系,真没那么铁

古代社会推崇“三纲五常”,“五伦八德”,其实内容都差不多,后者是前者的补充。

“纲”为表率、法度。不论“三纲”还是“五伦”,排在首位的都是君臣关系。

因此,但凡历史上某一对帝王和名臣关系融洽,都会传为千古佳话。然而,抛开那些宠臣不说,和美的君臣关系少之又少。

诸葛亮回忆录:你们不要误解我和刘备的关系,真没那么铁

比如唐太宗和魏征,那是民间传说吹出来的,实际情况是唐太宗一直在忍受魏征喋喋不休的劝谏。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在演义里近乎完美,而事实也不是这样。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丞相诸葛亮成为蜀汉托孤重臣。我们不妨以这个背景切入,用诸葛亮回忆的方式说说他们的君臣关系。

诸葛武侯挥着鹅毛扇,清清嗓子开讲:

我的身世不用多说了吧,同学们都很熟悉。直接从“三顾茅庐”说起吧。

良禽择木而栖。当初我的哥们徐庶把我推荐给先主,是很慎重的,员工也要挑挑老板对吧。

诸葛亮回忆录:你们不要误解我和刘备的关系,真没那么铁

我让先主跑三趟,不过是为了考验他的诚意和耐心。有才干的人总要矜持一点,你们懂的。

我给先主描绘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他豁然开朗,也很高兴。大家刚到一块,先主很尊重我。云长和翼德为此意见不小。先主耐心地给他们做了思想工作。

其实他们完全不必担心,先主对我的态度只是一种礼遇而已,怎能和他们三人义结金兰的关系相比?翼德性子粗豪,也还罢了,谁都知道先主和云长的感情最深。

再说赤壁之战联孙抗曹。我和鲁肃一见如故,只有鲁子敬和我的想法一样,希望孙刘搁置荆州问题,保持长期盟友关系。可是孙权的眼界达不到,先主对此也不够重视。这为后来云长之难埋下隐患。

我们占据了荆州,孙权和我都建议先主重用士元兄(庞统)。士元兄也受任军师中郎将,和我一样。随后士元兄趁着法正来奔,为先主献计攻打益州。我举双手赞成。

诸葛亮回忆录:你们不要误解我和刘备的关系,真没那么铁

那是建安十七年,先主亲自领兵,带着士元去了。起初可没让我跟着去,我和云长、翼德、子龙几个都在荆州干等消息,也没心思打麻将。

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这是先主想成全士元兄,让他立首功。如果我去了,很可能作战部署意见不一,会让先主为难。

哎,可惜士元兄立功心切,战死在雒城下。他要是没死,在先主心里的地位要高于我。

我就是得知士元兄出事了,才和翼德、子龙赶紧带兵赶赴成都。

后来刘璋投降,先主实现了拥有荆、益的战略目标。第一功臣是法正,先主让他做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我改任军师将军。他的实权比我大多了。

法正兄很早就有投奔先主的想法,两人相见恨晚。先主对法正兄的信任在我之上。有人告诉我,法正兄因新仇旧恨在蜀郡擅杀了一些人,我也不敢对先主说。说了就是挑拨离间他们的关系。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打败曹操,夺取了汉中之地。这也是法正兄在背后推动的。所以先主进位汉中王之后,任命法正兄担任尚书令、扬武将军。

尚书令就相当于相国呀。说到这里你们就明白了吧,如果法正兄活到先主登基的时候,丞相肯定是他而不是我。

所以我说过,先主不顾一切为云长报仇、征东吴的时候,只有法正活着才能阻止这件事。

同学们一直以来都以为我和先主的关系最铁,实际上士元兄和法正兄都排在我前面。先主驾崩的时候,让我辅佐少主,也是没有其他人选了,这我心里清楚。

你们可能更不知道,先主早就和我有了隔阂,我们心照不宣而已。这主要是我的原因。

诸葛亮回忆录:你们不要误解我和刘备的关系,真没那么铁

首先,我和先主对蜀国的发展看法不同。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一心想要夺取中原,。既然要北伐,就必须和东吴睦邻友好。如果我办不到哪怕交给下一代。

但先主对这两点都不太认同。他年纪大了,早没了雄心壮志,安于现状。这也无可厚非吧。

还有一点,先主对我有点不太放心。因为我的兄长子瑜为孙权效力。

建安二十年,兄长奉孙权之命来访,我们都没有私下见过面。但先主心里一直对此有点疑心,这也是先主和我多年来有隔阂的原因。有时候想想,我也很难受。

先主临终托孤的时候,对我说,如果阿斗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哎,这让我情何以堪,只好声泪俱下表示尽心辅佐少主。先主临走都不懂我。

这世间,子敬是我唯一的知己,但我们还各为其主。人生就是这般无奈。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