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譚嗣同臨刑時,妻子因未懷孕而哭喊,為何譚嗣同卻說:沒有才好?

學過曆史的都知道,戊戌變法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産階級改良運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打算通過光緒帝,掀起一場覆寫全國的變革。然而,變法卻損害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遭到了強烈抵制與反對。最終,光緒帝被慈禧囚禁,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于菜市口刑場被殺,并留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千古絕唱。

譚嗣同臨刑時,妻子因未懷孕而哭喊,為何譚嗣同卻說:沒有才好?

然而,這句話卻不是譚嗣同說的,而是不在現場的梁啟超說的,譚嗣同實際說的是: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後人論。這句話,展現了譚嗣同的自負,他不是不能以武力逃走,隻是事敗認輸,不願貪生怕死,也不想傷及無辜罷了。是以,“手擲歐刀仰天笑”表面上展現的雖是譚嗣同的無力,但實際上,卻是不屑耳。

譚嗣同臨刑時,妻子因未懷孕而哭喊,為何譚嗣同卻說:沒有才好?

1865年,譚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他的父親譚繼洵時任湖北巡撫,位高權重。可是,譚嗣同卻是個沖突集合體,他雖是宦門公子,卻厭惡科舉;性格激越亢快,卻堅心學禅;即便他笃行純孝,卻害得父親罷黜歸鄉。另外,他主張“沖決君權之網羅”,卻最終在營救光緒的過程中被捕。這一切沖突,都令譚嗣同更具一種别樣的魅力。

譚嗣同臨刑時,妻子因未懷孕而哭喊,為何譚嗣同卻說:沒有才好?

譚嗣同的倔強是與生俱來的,他在《先妣徐夫人逸事狀》中曾叙述了這麼一件事:7歲時,母親徐五緣要返鄉一年,留他一人在北京生活,走時對他“戒令毋思念”,譚嗣同答應了。臨别時,譚嗣同“拜送車前,目淚盈眶,強抑不令出”;一年之後,當徐五緣再次回來時,譚嗣同因思念母親,生了幾場大病,一副面黃肌瘦的樣子。徐五緣問他是不是因想念所緻,譚嗣同卻“堅不自承”,怎麼也不承認。豈料,徐五緣卻笑了,她開心地對旁人說道:“此子倔強能自立,吾死無慮矣!”

譚嗣同臨刑時,妻子因未懷孕而哭喊,為何譚嗣同卻說:沒有才好?

徐五緣為了勉勵譚嗣同自立,竟用這種“極度的不安全感”去對待他,真不知是嚴厲還是狠心。不過,也正因如此,譚嗣同才練就了一身傲骨,無論何時,他總有種孤身立于危地的凜冽。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拒絕了朋友勸他離開的好意,而是堅持流血犧牲,他認為隻有這樣才能喚醒國人的勇氣。

譚嗣同臨刑時,妻子因未懷孕而哭喊,為何譚嗣同卻說:沒有才好?

1898年9月24日,譚嗣同在浏陽會館被捕,慈禧太後為了警戒世人,竟讓劊子手用鈍刀行刑,不明真相的百姓以為他是叛亂分子,還用臭雞蛋和蔬菜丢他。到了菜市口刑場,他的妻子在下面不斷哭喊:“我們還沒有孩子!”豈料譚嗣同卻對她說:“沒有才好,如果孩子出生卻看不到這個世界的光明,那還不如不來。”

譚嗣同臨刑時,妻子因未懷孕而哭喊,為何譚嗣同卻說:沒有才好?

妻子聽完,瞬間止住哭喊聲,她知道丈夫的意思,不願再給他添堵。那一天,譚嗣同在萬人面前,用生命演繹了什麼叫頑強不屈,喚醒了無數人民的血性,他的死并不是毫無意義的,而是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的裡程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