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面對十倍日軍,堅守孤城47天,本可成為英雄,最終卻遺憾投降

“委座鈞鑒:

我軍現已彈盡糧絕,敵今晨自北門突入,我已無可堵之兵。生等決心以死報黨國,不負鈞座作育之至意,此電恐為最後一電,來生再見。

學生方先覺、孫鳴玉、周慶祥、容有略、饒少偉等敬叩。”

1944年8月7日中午,國軍第10軍軍長方先覺在向重慶發完了這封“最後一電”後,下令炸毀了電台,他知道這座堅守了47天的衡陽城,已經走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

1.

1944年的春天,二戰接近尾聲,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導緻其海上交通補給線接近癱瘓。為了垂死掙紮,日軍急于打通一條大陸交通線,這條大陸交通線是指從日本穿過北韓海峽,跨越北韓半島,進入中國大陸,過山海關後則沿平漢鐵路一路南下,最終到達新加坡,使中國大陸與南洋連成一片,這個計劃被定名為“1号作戰計劃”。

日軍在這次作戰中投入了50萬兵力,開始了侵華以來在中國戰場上最大規模的進攻,該交通線所在的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個省是主要由中國軍隊控制的,是以這三省自然成了日軍進攻的主戰場,史稱“豫湘桂戰役”。

當年4月日軍占領鄭州,5月許昌、洛陽相繼失守,6月中旬長沙淪陷,随後日軍向衡陽進犯。

衡陽就位于粵漢、湘桂兩條鐵路的交界處,像一個巨大的塞子,塞住了日軍南下的道路。而且衡陽是與重慶、昆明并列的戰時中國三大中心城市,稅收居全國第二。這使得衡陽從昔日抗戰大後方轉為雙方争奪的焦點。

6月18日長沙陷落當晚,蔣介石便親自打電話給在衡陽駐防的第10軍軍長方先覺,要求他帶領第10軍固守衡陽兩個星期,為全局争取時間。接到最高統帥親自指派的任務,方先覺受寵若驚,表示拼死也要守住衡陽城。

他面對十倍日軍,堅守孤城47天,本可成為英雄,最終卻遺憾投降

長衡會戰要圖

方先覺是黃埔第三期學生,參加過北伐戰争、中原大戰、台兒莊會戰等軍事行動,是一名靠着實打實的戰功成長起來的虎将。第10軍也是一支勁旅,在幾次長沙會戰中均有出色表現,在國軍裡被稱為“泰山軍”。

但是在常德會戰中,擔任馳援任務的第10軍由于上級的越級幹預,沒有按預定時間到達,方先覺還被追責撤了職,盡管後來官複原職,但他還是憋了口氣,這次守衡陽,使他看到了一個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于是方先覺接到指令後,迅速組織部隊驅散城内居民、加強工事,官兵們的士氣也很高漲,都表示要打好這一仗。

他面對十倍日軍,堅守孤城47天,本可成為英雄,最終卻遺憾投降

方先覺

但當時第10軍并未滿編,下轄3師、預10師、190師,外加一個暫編54師(僅一個團),名義上4個師實則僅七個團的兵力,連軍部直屬部隊加起來也才約17000人。但進犯衡陽的日軍是由橫山勇率領的第11軍,下轄5個師團,共計10餘萬人,敵我兵力懸殊,衡陽真的能守住嗎?

2.

占領長沙後,日軍第11軍司令官覺得衡陽也能夠輕易拿下,便指令68師團和116師團帶着10餘天的口糧先攻衡陽。

他面對十倍日軍,堅守孤城47天,本可成為英雄,最終卻遺憾投降

第10軍戰前動員

6月23日拂曉,日軍從泉溪市強渡耒水,向190師568團1營據守的新碼頭前沿據點發起攻擊,衡陽保衛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26日,日軍完成了對衡陽的合圍,并在28日發動了對衡陽的第一次總攻,雙方展開激烈的攻防拉鋸。

28日上午,預10師28團迫擊炮連連長白天霖在觀測所用10倍望遠鏡向陣地前進行搜尋,準備打幾炮試試水。突然他發現南方約800米的一個小高地上,有十幾個鬼子正向我方陣地窺視,他判斷這一定是日軍進階軍官,決心不用單炮試射,直接指令全連集中射擊。

“轟隆”!第一群炮彈就全部命中目标,鬼子們當即被炸飛,他們接着又再射了兩輪炮,也不偏不倚地命中了。

白天霖自己也沒想到,被打中的竟然是日軍第68師團師團長佐久間中将,他當時在高地上和下屬的部隊長商量進攻方案,結果都被炸成重傷,被送到後方搶救了。

這樣日軍整個第68師團的指揮系統完全癱瘓了。橫山勇見狀,立即令指令左翼的116師團長岩永旺中将負責全盤指揮,繼續進攻。之後日軍開始了從6月28日至7月2日連續五晝夜不間斷地連續攻擊。

張家山陣地是衡陽的重要屏障,為了奪取它日軍投入了大量兵力,雙方在這裡進行了反複争奪,陣地反複易手多達13次。7月2日拂曉,日軍在向陣地釋放毒氣以後發起了沖鋒,前沿的兩個高地都被突破了,在這個危急時刻,負責陣地防務的預10師師長葛先才親自帶人組織逆襲,直接和鬼子拼上了刺刀。

葛先才雖然長相文靜,卻勇武過人,操着長槍,一招一式又快又狠,鬼子一個個慘叫着倒在他的腳下,刺倒一個,他也不看,繼續向前挑,并且專揀個子高大的鬼子刺。鬼子見着這樣的殺人高手,知道一個不是對手,好幾個圍着上,但刺來刺去,就是近不了他的身子,相反,十幾下劈刺後,全部一個個倒下。

經過40多分鐘的激戰,葛師長和官兵終于将突入之敵全部殲滅了。當然,“葛師長赤膊大戰張家山”的神話也在全軍傳開了。

他面對十倍日軍,堅守孤城47天,本可成為英雄,最終卻遺憾投降

葛先才

7月3日後,日軍因屢攻屢挫,傷亡難以補充,終于由全面總攻改為重點攻擊。

這是日軍發起的第一次總攻,而傷亡卻在1.6萬人以上,其第68、第116兩師團所屬各步兵連平均僅殘存官兵隻有區區20名上下。守城的中國軍隊傷亡4000餘人,隻是敵軍傷亡的四分之一。橫山勇花費如此重大的代價,除占領幾個外圍陣地外,方先覺守城的第一線陣地均屹立不移。

這是抗戰以來空前的戰果。蔣介石連發兩道嘉獎電:第一道嘉獎第10軍将士“奮勇固守”;第二道嘉獎預10師師長葛先才恢複張家山陣地之功,特頒青天白日勳章一枚,随他一起出擊的工兵連官兵,每人獎忠勇勳章一枚。

3.

日軍改為重點進攻後,一邊進攻一邊兵員、彈藥和糧秣,準備發起第二次大總攻。

7月11日拂曉,日軍飛機又開始了輪番轟炸,午後敵炮兵也對守軍陣地猛轟,黃昏時分,日軍步兵發起了全面進攻。戰況空前慘烈,雙方死傷無數。

戰至15日,葛先才鑒于張家山及東側陣地已經丢失,請示方先覺同意後,下令官兵在天亮前退守西禅寺、張飛山一線預備陣地。日軍經過五日的激戰,也付出了傷亡8000人的代價。

他面對十倍日軍,堅守孤城47天,本可成為英雄,最終卻遺憾投降

守軍在陣地伏擊日軍

日軍一直進攻到了19日,終因後繼不力再次停了下來,橫山勇不得不将總攻再次改為重點進攻。

城内守軍也損失慘重,蔣介石指令周邊的第79軍、62軍火速增援衡陽。并在19日電令方先覺:“無論兵員如何缺乏,必須編足數營,向增援友軍方向出擊,否則,敵必以守城部隊無力而不退矣!”

20日午後,62軍終于打到了衡陽郊外。第10軍通過電台與62軍聯絡,約定互為策應,争取實作裡應外合。于是方先覺指令軍特務營精選官兵150餘人,由營長曹華亭率領,在夜間突出重圍,迎接援軍。

突擊隊經過奮勇拼殺,終于突出重圍,但援軍卻遭到日軍阻力,力戰不支,最終後撤。曹華亭在約定地點苦等援軍不至,隻能帶兵重新殺回衡陽城,等到入城時150名官兵隻剩下20餘人了!

日軍在攻城的同時也和守軍玩起了心理戰,每天都派飛機空投少量的香煙和大量招降的傳單,方先覺則指令守軍香煙歸撿得者所有,傳單則必須上交然後集中焚毀,結果日軍浪費了香煙,卻并沒有人拿着傳單出來歸降。

雙方的攻防繼續呈膠着之勢,這也使得日軍想要快速打通交通線的速勝計劃破産了,直接導緻了遠在本土的東條英機内閣垮了台。

4.

日軍在第二次總攻受挫後,橫山勇決定集中全軍主力進攻衡陽,他也專門于8月1日由長沙乘飛機赴衡陽,親自指揮攻城大戰。

而這時城内的守軍也幾乎消耗殆盡,人員傷亡達到了8000人,輕傷員、馬夫、夥夫通通上了前線。城記憶體下的米和鹽由于日軍的轟炸,大都被燒焦,守軍營養不良,患病人數也日益增多。

他面對十倍日軍,堅守孤城47天,本可成為英雄,最終卻遺憾投降

守軍向日軍投擲手榴彈

8月4日,日軍集合5個師團之力,并帶着100餘門炮、4萬發炮彈,向衡陽城發動了第三次總攻。

面對鬼子瘋狂的猛攻,守軍以手榴彈和刺刀對付他們的沖鋒,碉堡垮了,武器毀了,人被埋了,但隻要有一個未死的從灰燼中爬起來,就又拿起槍和鬼子拼命,所有官兵以一當十,以百當千,與鬼子拼殺到底,與陣地共存亡。

4日,戰鬥在炮聲和喊殺聲中結束,橫山勇開戰前“一天之内拿下衡陽”的豪言成了泡影。5日、6日,戰況更加慘烈,但衡陽守軍不倒。

8月7日拂曉,500多鬼子突破青山街入城,城内的電話線也都被炸斷,守軍各自為戰,已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抵抗,衡陽的陷落隻是時間問題了。

他面對十倍日軍,堅守孤城47天,本可成為英雄,最終卻遺憾投降

守軍與日軍進行巷戰

7日中午,3個師的師長從各處曆經艱險後,一起跑到了設在中央銀行的軍指揮所。方先覺與他們商量之後,于是發出了前文提到的“最後一電”。發完電報後,方先覺拔出手槍欲自盡,卻被部下攔住了。

8月8日,衡陽城破,曆時47天的衡陽保衛戰宣告結束。

5.

關于方先覺等人的結局,現在主流的說法是他為了保全衡陽的傷兵,投降了日軍。另外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停戰說”,方先覺等人并沒有投降,隻是和日軍協定停戰,以圖後效,方先覺本人一直堅持這種說法;另一種是“被俘說”,日軍攻入城内後,方先覺等人被日軍群俘獲。

但不管怎麼說,方先覺等人在城破後當了日軍的俘虜是不争的事實。

方先覺和幾位師長被安排在衡陽的天主教堂内,作為降軍軍部。随後,日軍送來了賭具和妓女,讓他們打牌玩樂,消磨痛苦的時光。

方先覺等人在随後的日子裡守住了節操,也抵抗住了日僞方面的威逼利誘,并沒有做出附逆之事,并想方設法逃出魔掌。11月19日,被囚禁達三個月之久的方先覺,終于在僞衡陽縣自衛司令王偉能等人的幫助下逃出,這個行動是由軍統戴笠親自下指令策劃實施的。方先覺手下的各師長等将官也先後逃出衡陽到達重慶。

方先覺等人回到重慶後,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蔣介石專門設宴招待他們,接着還召開了盛大的表彰大會,并給他們各頒發了一枚青天白日勳章。

但他們畢竟因為“投降”這個污點而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議,于是軍委會沒有給他們任命具體職務,而是宣布他們為不上班隻領薪水的少将進階參議,方先覺則被任命為青年軍第207師中将師長,不過此後直到抗戰結束,他都沒有得到與日軍作戰雪恥的機會,這成為了他一生的憾事。

6.

衡陽保衛戰盡管最後将降城亡,但以全局而論,此役給日寇以沉重的打擊,打出了國威,打出了民族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氣節和精神。衡陽保衛戰中,第10軍四面被圍,既沒有援軍,也沒有任何武器、彈藥、糧食、藥品補給,在方圓不到兩平方千米的彈丸之地,孤軍奮戰,抵抗軍力10倍于自己的日寇長達47個晝夜,打破了日軍原計劃用一天時間攻陷衡陽的美夢,牽制了日軍用于打通“大陸交通線”的5個師團、1個獨立旅團、1個重炮部隊共計11餘萬兵力,大大推遲了日軍企圖南進的時間。

根據美國國會圖書館記載,衡陽保衛戰中國軍隊死傷1.5萬人,其中7400人捐軀;而日軍則付出了超過7萬人死傷、4.8萬人被擊斃的慘重代價。毛澤東也專門在1944年8月12日《解放日報》的社論中給予衡陽保衛戰很高的評價:“堅守衡陽的守軍是英勇的,衡陽人民付出了重大犧牲。”

他面對十倍日軍,堅守孤城47天,本可成為英雄,最終卻遺憾投降

第10軍部分陣亡将士屍骸

然而,方先覺等人被俘畢竟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倫理道德不相容,也與抗日戰争舉國強調的不成功則成仁、甯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相容。是以方先覺從衡陽逃了出來,繼續從事抗戰事業,但是他終生的遺憾卻是在衡陽“惟欠一死”。即使30年過去,方先覺仍耿耿于懷,他在《衡陽戰役之回顧》一文中說道“事過至今三十年,使餘耿耿于懷者,是未能確定衡陽及未能随衡陽陷敵而捐軀,于個人言之,非但不敢言功,尚有愧于職守,複蒙國恩,不究失土之責,且嘉賜甚重,寵命優渥,蓋增愧顔。”聞此,足以令人感歎、動容。

我認為,方先覺等人絕非貪生怕死之輩,否則不可能帶出這一支鋼鐵之師。城破之時他當然可以選擇一死,但他為了保全城内傷兵,毅然犧牲了自己的名節,這就更加讓人動容,這時活下來或許比死更加讓人痛苦。礙于我們的傳統倫理道德,他的行為是不可能被接受和宣揚的,是以他也就隻能逐漸消失于曆史的塵埃之中,慢慢被人們遺忘。

寫下這篇文章,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當年曾有這麼一群人,為我們的民族流過血、拼過命。如果他們能夠不被忘記,那就足夠了。

他面對十倍日軍,堅守孤城47天,本可成為英雄,最終卻遺憾投降

衡陽保衛戰紀念碑

如果您喜歡我的内容的話,請關注我的同名公衆号“

帝哥說史

”,我會持續給大家貢獻優質内容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