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面对十倍日军,坚守孤城47天,本可成为英雄,最终却遗憾投降

“委座钧鉴:

我军现已弹尽粮绝,敌今晨自北门突入,我已无可堵之兵。生等决心以死报党国,不负钧座作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学生方先觉、孙鸣玉、周庆祥、容有略、饶少伟等敬叩。”

1944年8月7日中午,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在向重庆发完了这封“最后一电”后,下令炸毁了电台,他知道这座坚守了47天的衡阳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

1.

1944年的春天,二战接近尾声,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导致其海上交通补给线接近瘫痪。为了垂死挣扎,日军急于打通一条大陆交通线,这条大陆交通线是指从日本穿过朝鲜海峡,跨越朝鲜半岛,进入中国大陆,过山海关后则沿平汉铁路一路南下,最终到达新加坡,使中国大陆与南洋连成一片,这个计划被定名为“1号作战计划”。

日军在这次作战中投入了50万兵力,开始了侵华以来在中国战场上最大规模的进攻,该交通线所在的河南、湖南和广西三个省是主要由中国军队控制的,所以这三省自然成了日军进攻的主战场,史称“豫湘桂战役”。

当年4月日军占领郑州,5月许昌、洛阳相继失守,6月中旬长沙沦陷,随后日军向衡阳进犯。

衡阳就位于粤汉、湘桂两条铁路的交界处,像一个巨大的塞子,塞住了日军南下的道路。而且衡阳是与重庆、昆明并列的战时中国三大中心城市,税收居全国第二。这使得衡阳从昔日抗战大后方转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6月18日长沙陷落当晚,蒋介石便亲自打电话给在衡阳驻防的第10军军长方先觉,要求他带领第10军固守衡阳两个星期,为全局争取时间。接到最高统帅亲自指派的任务,方先觉受宠若惊,表示拼死也要守住衡阳城。

他面对十倍日军,坚守孤城47天,本可成为英雄,最终却遗憾投降

长衡会战要图

方先觉是黄埔第三期学生,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台儿庄会战等军事行动,是一名靠着实打实的战功成长起来的虎将。第10军也是一支劲旅,在几次长沙会战中均有出色表现,在国军里被称为“泰山军”。

但是在常德会战中,担任驰援任务的第10军由于上级的越级干预,没有按预定时间到达,方先觉还被追责撤了职,尽管后来官复原职,但他还是憋了口气,这次守衡阳,使他看到了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于是方先觉接到命令后,迅速组织部队驱散城内居民、加固工事,官兵们的士气也很高涨,都表示要打好这一仗。

他面对十倍日军,坚守孤城47天,本可成为英雄,最终却遗憾投降

方先觉

但当时第10军并未满编,下辖3师、预10师、190师,外加一个暂编54师(仅一个团),名义上4个师实则仅七个团的兵力,连军部直属部队加起来也才约17000人。但进犯衡阳的日军是由横山勇率领的第11军,下辖5个师团,共计10余万人,敌我兵力悬殊,衡阳真的能守住吗?

2.

占领长沙后,日军第11军司令官觉得衡阳也能够轻易拿下,便命令68师团和116师团带着10余天的口粮先攻衡阳。

他面对十倍日军,坚守孤城47天,本可成为英雄,最终却遗憾投降

第10军战前动员

6月23日拂晓,日军从泉溪市强渡耒水,向190师568团1营据守的新码头前沿据点发起攻击,衡阳保卫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26日,日军完成了对衡阳的合围,并在28日发动了对衡阳的第一次总攻,双方展开激烈的攻防拉锯。

28日上午,预10师28团迫击炮连连长白天霖在观测所用10倍望远镜向阵地前进行搜索,准备打几炮试试水。突然他发现南方约800米的一个小高地上,有十几个鬼子正向我方阵地窥视,他判断这一定是日军高级军官,决心不用单炮试射,直接命令全连集中射击。

“轰隆”!第一群炮弹就全部命中目标,鬼子们当即被炸飞,他们接着又再射了两轮炮,也不偏不倚地命中了。

白天霖自己也没想到,被打中的竟然是日军第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中将,他当时在高地上和下属的部队长商量进攻方案,结果都被炸成重伤,被送到后方抢救了。

这样日军整个第68师团的指挥系统完全瘫痪了。横山勇见状,立即令命令左翼的116师团长岩永旺中将负责全盘指挥,继续进攻。之后日军开始了从6月28日至7月2日连续五昼夜不间断地连续攻击。

张家山阵地是衡阳的重要屏障,为了夺取它日军投入了大量兵力,双方在这里进行了反复争夺,阵地反复易手多达13次。7月2日拂晓,日军在向阵地释放毒气以后发起了冲锋,前沿的两个高地都被突破了,在这个危急时刻,负责阵地防务的预10师师长葛先才亲自带人组织逆袭,直接和鬼子拼上了刺刀。

葛先才虽然长相文静,却勇武过人,操着长枪,一招一式又快又狠,鬼子一个个惨叫着倒在他的脚下,刺倒一个,他也不看,继续向前挑,并且专拣个子高大的鬼子刺。鬼子见着这样的杀人高手,知道一个不是对手,好几个围着上,但刺来刺去,就是近不了他的身子,相反,十几下劈刺后,全部一个个倒下。

经过40多分钟的激战,葛师长和官兵终于将突入之敌全部歼灭了。当然,“葛师长赤膊大战张家山”的神话也在全军传开了。

他面对十倍日军,坚守孤城47天,本可成为英雄,最终却遗憾投降

葛先才

7月3日后,日军因屡攻屡挫,伤亡难以补充,终于由全面总攻改为重点攻击。

这是日军发起的第一次总攻,而伤亡却在1.6万人以上,其第68、第116两师团所属各步兵连平均仅残存官兵只有区区20名上下。守城的中国军队伤亡4000余人,只是敌军伤亡的四分之一。横山勇花费如此重大的代价,除占领几个外围阵地外,方先觉守城的第一线阵地均屹立不移。

这是抗战以来空前的战果。蒋介石连发两道嘉奖电:第一道嘉奖第10军将士“奋勇固守”;第二道嘉奖预10师师长葛先才恢复张家山阵地之功,特颁青天白日勋章一枚,随他一起出击的工兵连官兵,每人奖忠勇勋章一枚。

3.

日军改为重点进攻后,一边进攻一边兵员、弹药和粮秣,准备发起第二次大总攻。

7月11日拂晓,日军飞机又开始了轮番轰炸,午后敌炮兵也对守军阵地猛轰,黄昏时分,日军步兵发起了全面进攻。战况空前惨烈,双方死伤无数。

战至15日,葛先才鉴于张家山及东侧阵地已经丢失,请示方先觉同意后,下令官兵在天亮前退守西禅寺、张飞山一线预备阵地。日军经过五日的激战,也付出了伤亡8000人的代价。

他面对十倍日军,坚守孤城47天,本可成为英雄,最终却遗憾投降

守军在阵地伏击日军

日军一直进攻到了19日,终因后继不力再次停了下来,横山勇不得不将总攻再次改为重点进攻。

城内守军也损失惨重,蒋介石命令周边的第79军、62军火速增援衡阳。并在19日电令方先觉:“无论兵员如何缺乏,必须编足数营,向增援友军方向出击,否则,敌必以守城部队无力而不退矣!”

20日午后,62军终于打到了衡阳郊外。第10军通过电台与62军联络,约定互为策应,争取实现里应外合。于是方先觉命令军特务营精选官兵150余人,由营长曹华亭率领,在夜间突出重围,迎接援军。

突击队经过奋勇拼杀,终于突出重围,但援军却遭到日军阻力,力战不支,最终后撤。曹华亭在约定地点苦等援军不至,只能带兵重新杀回衡阳城,等到入城时150名官兵只剩下20余人了!

日军在攻城的同时也和守军玩起了心理战,每天都派飞机空投少量的香烟和大量招降的传单,方先觉则命令守军香烟归捡得者所有,传单则必须上交然后集中焚毁,结果日军浪费了香烟,却并没有人拿着传单出来归降。

双方的攻防继续呈胶着之势,这也使得日军想要快速打通交通线的速胜计划破产了,直接导致了远在本土的东条英机内阁垮了台。

4.

日军在第二次总攻受挫后,横山勇决定集中全军主力进攻衡阳,他也专门于8月1日由长沙乘飞机赴衡阳,亲自指挥攻城大战。

而这时城内的守军也几乎消耗殆尽,人员伤亡达到了8000人,轻伤员、马夫、伙夫通通上了前线。城内存下的米和盐由于日军的轰炸,大都被烧焦,守军营养不良,患病人数也日益增多。

他面对十倍日军,坚守孤城47天,本可成为英雄,最终却遗憾投降

守军向日军投掷手榴弹

8月4日,日军集合5个师团之力,并带着100余门炮、4万发炮弹,向衡阳城发动了第三次总攻。

面对鬼子疯狂的猛攻,守军以手榴弹和刺刀对付他们的冲锋,碉堡垮了,武器毁了,人被埋了,但只要有一个未死的从灰烬中爬起来,就又拿起枪和鬼子拼命,所有官兵以一当十,以百当千,与鬼子拼杀到底,与阵地共存亡。

4日,战斗在炮声和喊杀声中结束,横山勇开战前“一天之内拿下衡阳”的豪言成了泡影。5日、6日,战况更加惨烈,但衡阳守军不倒。

8月7日拂晓,500多鬼子突破青山街入城,城内的电话线也都被炸断,守军各自为战,已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衡阳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了。

他面对十倍日军,坚守孤城47天,本可成为英雄,最终却遗憾投降

守军与日军进行巷战

7日中午,3个师的师长从各处历经艰险后,一起跑到了设在中央银行的军指挥所。方先觉与他们商量之后,于是发出了前文提到的“最后一电”。发完电报后,方先觉拔出手枪欲自尽,却被部下拦住了。

8月8日,衡阳城破,历时47天的衡阳保卫战宣告结束。

5.

关于方先觉等人的结局,现在主流的说法是他为了保全衡阳的伤兵,投降了日军。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停战说”,方先觉等人并没有投降,只是和日军协议停战,以图后效,方先觉本人一直坚持这种说法;另一种是“被俘说”,日军攻入城内后,方先觉等人被日军群俘获。

但不管怎么说,方先觉等人在城破后当了日军的俘虏是不争的事实。

方先觉和几位师长被安排在衡阳的天主教堂内,作为降军军部。随后,日军送来了赌具和妓女,让他们打牌玩乐,消磨痛苦的时光。

方先觉等人在随后的日子里守住了节操,也抵抗住了日伪方面的威逼利诱,并没有做出附逆之事,并想方设法逃出魔掌。11月19日,被囚禁达三个月之久的方先觉,终于在伪衡阳县自卫司令王伟能等人的帮助下逃出,这个行动是由军统戴笠亲自下命令策划实施的。方先觉手下的各师长等将官也先后逃出衡阳到达重庆。

方先觉等人回到重庆后,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蒋介石专门设宴招待他们,接着还召开了盛大的表彰大会,并给他们各颁发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

但他们毕竟因为“投降”这个污点而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议,于是军委会没有给他们任命具体职务,而是宣布他们为不上班只领薪水的少将高级参议,方先觉则被任命为青年军第207师中将师长,不过此后直到抗战结束,他都没有得到与日军作战雪耻的机会,这成为了他一生的憾事。

6.

衡阳保卫战尽管最后将降城亡,但以全局而论,此役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民族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气节和精神。衡阳保卫战中,第10军四面被围,既没有援军,也没有任何武器、弹药、粮食、药品补给,在方圆不到两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孤军奋战,抵抗军力10倍于自己的日寇长达47个昼夜,打破了日军原计划用一天时间攻陷衡阳的美梦,牵制了日军用于打通“大陆交通线”的5个师团、1个独立旅团、1个重炮部队共计11余万兵力,大大推迟了日军企图南进的时间。

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中国军队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而日军则付出了超过7万人死伤、4.8万人被击毙的惨重代价。毛泽东也专门在1944年8月12日《解放日报》的社论中给予衡阳保卫战很高的评价:“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他面对十倍日军,坚守孤城47天,本可成为英雄,最终却遗憾投降

第10军部分阵亡将士尸骸

然而,方先觉等人被俘毕竟与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不相容,也与抗日战争举国强调的不成功则成仁、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相容。因此方先觉从衡阳逃了出来,继续从事抗战事业,但是他终生的遗憾却是在衡阳“惟欠一死”。即使30年过去,方先觉仍耿耿于怀,他在《衡阳战役之回顾》一文中说道“事过至今三十年,使余耿耿于怀者,是未能确保衡阳及未能随衡阳陷敌而捐躯,于个人言之,非但不敢言功,尚有愧于职守,复蒙国恩,不究失土之责,且嘉赐甚重,宠命优渥,盖增愧颜。”闻此,足以令人感叹、动容。

我认为,方先觉等人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否则不可能带出这一支钢铁之师。城破之时他当然可以选择一死,但他为了保全城内伤兵,毅然牺牲了自己的名节,这就更加让人动容,这时活下来或许比死更加让人痛苦。碍于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他的行为是不可能被接受和宣扬的,所以他也就只能逐渐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慢慢被人们遗忘。

写下这篇文章,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当年曾有这么一群人,为我们的民族流过血、拼过命。如果他们能够不被忘记,那就足够了。

他面对十倍日军,坚守孤城47天,本可成为英雄,最终却遗憾投降

衡阳保卫战纪念碑

如果您喜欢我的内容的话,请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

帝哥说史

”,我会持续给大家贡献优质内容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