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聘請了德國專業的軍事顧問,購買了大量的德式武器與裝備,按照德國的軍事标準訓練群組建出一支軍隊,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械師。在抗日戰争時期,受到嚴格訓練并且裝備先進的德械師,是國民革命軍的主力軍。
抗日戰争正式打響之後,日軍憑借先進的武器和訓練有素的軍隊,接連攻占我國多個省縣,蔣介石的部隊也節節敗退,面對這種情況,蔣介石拿出了自己的王牌部隊德械師,那麼讓蔣介石耗費巨資,用了巨大精力才組建成的德械師,軍事實力究竟如何?富金山戰役中德械師起到了什麼作用?

在進入正題之前,新進來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不錯過未來精彩内容,又可回顧往期視訊。
德械師的來源
北伐戰争結束後,蔣介石發動政變,國共合作破裂。與此同時,蔣介石驅逐了蘇聯的軍事顧問,轉頭向德國尋求軍事援助。
當時的德國因為一戰戰敗的原因,大量軍人被遣散離開軍隊,他們除了軍事知識,對于其他的領域一無所知,為了謀生隻能到其他國家擔任軍事顧問。
當時許多在軍事上急求發展的國家,都争相聘請德國的顧問。
對于本國軍官去外國擔任軍事顧問,德國方非常贊同和支援,這樣不僅能讓他們掌握最新發展的軍事知識和國際形勢,也能使德國軍隊的軍事學術不會出現斷層。
而且蔣介石集團不僅與蘇聯交惡,中國也蘊藏着豐富的鎢、銻等戰略資源,是以對于蔣介石聘請德國顧問一事,德國很是重視。在蔣介石尋求軍事建援之後,德國就派了四十多名退役軍官來華,組建了一個軍事顧問團。
此時的國民政府與德國的軍事合作,都還隻是私下的交易,直到1933年希特勒掌權,開始秘密武裝帝國。
為了擷取發展軍事武器的資源,希特勒不得不加深與中國的合作,原本派來中國的軍事顧問規模不斷提高,援助也由私人性質轉為公開形勢,并且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
德國的國防之父馮塞克特也來中國擔任顧問,并提出了一系列建立裝備精良的武裝的建議,德械師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組建出來的。
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國民政府挑選了60個步兵師,分五年進行德式訓練,除此之外,蔣介石簽訂了多項軍火購買合同,大量進口德國的新式武器。
考慮到中國當時的經濟狀況,無法支付大量的資金,于是德國就同意國民政府用金屬礦物,以及其他生産物資抵償。
截止1937年,國民政府一共和德國交換了價值6億美元的軍火。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德國從中國進口的鎢砂礦的數量,也增強了四倍多,國内的鎢砂價格上升了三倍。
按照德國的計劃,如果60個師都能成為精銳的德械常備師,國民政府的實力就會大大增強,面對日軍的鐵蹄也毫不畏懼,但是德國顧問卻忽略了我國的國情。
由于财力限制,以及我國的軍事工業基礎薄弱,原定的60個師無法全部組建完成,國民政府隻能分批次進行整改。
因為國民政府捉襟見肘的财力,德國總顧問倡導國民政府自給自足,發展軍事工業,自己制作武器。
于是國民政府就按照德國的圖紙,仿制出了中正式步騎槍、ZB26輕機槍等步兵武器,給部隊配備的大量裝備,基本上都是這些仿制武器。
直到全面抗戰開始,國民黨也隻有四個師裝備比較全面,它們分别是36師、87師、88師和中央教導總隊,其他部隊隻配備了M35鋼盔,和少量的德式武器,是以當時也有人将德械師,改稱為德盔師。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蔣介石對這批花費大量金錢以及精力,整改成的德械師寄予厚望。
1937年,為了改變日軍的侵略路線,以保我軍可以長期作戰,粉碎日軍短期滅亡中國的妄想,蔣介石在上海拉起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戰役——淞滬會戰。
為了淞滬會戰,蔣介石可謂是下足血本。
不僅出動了八十萬大軍,投入全部的精良武器,就連四個裝備齊全的德械師,也都進入了淞滬會戰的戰場。
36師的師長宋希濂也日夜兼程前往上海,展開了對日軍的作戰。然而令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淞滬會戰會以國民革命軍的慘敗結束。
德械師折損大半
按照國民政府當時的設想,上海地理位置特殊,日軍在這裡無法發揮出全部實力,而且國軍有八十萬經過嚴格訓練、裝備精良的德械師,日軍人數不過區區三十萬。
無論從任何角度看來,此戰勝利非國民政府莫屬。事實上,戰争前期,德械師的确打得非常英勇,不出一個月的時間,便殲滅日軍過萬。
然而蔣介石的錯誤預估,以及裝備上缺斤少兩的調整,導緻德械師在淞滬會戰後期逐漸力不從心。雖然他們在戰場上浴血沖鋒,發揮了全部的實力,但是陣地仍然不斷陷落,國軍也節節敗退。
短短三個月的戰役,國軍傷亡人數超過三十萬,德械師受到慘重的打擊,折損人數過半。淞滬會戰失利後,國軍撤退到南京。
但是由于德械師剛剛從淞滬會戰的戰場上撤退下來,兵力已經損耗大半,加上大量武器在戰場上損毀或喪失,導緻德械師的勢力大大削弱,南京外圍的防線不斷被日軍攻破。
同時,國民政府在下達政令時舉棋不定,忽戰忽撤,嚴重挫傷了戰士的士氣。在正式撤退之前,南京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官也沒有提前部署,導緻撤退指令突然下達時,許多長官隻收到了撤退指令,而不知道撤退計劃,戰士根本反應不過來就倉促撤退。
部隊一片混亂,德械師傷亡慘重,隻有宋希濂指揮的36師,因為指揮有序,成為唯一從南京順利撤退的德械師。
南京保衛戰以國民黨慘烈失敗而告終,日軍順利占領了南京,并随之展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南京30萬軍人百姓,都慘死在日軍的手上。30萬同胞慘遭殺害的消息傳出來,全國上下都是以而憤怒沉痛,國民政府對日軍的行為,進行了強烈的譴責,并多次派人到國際,揭露日軍南京大屠殺真相,可惜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德械師大量斷送在戰争中,就連教導總隊的番号都被取消,再也不是以前那支勇猛的德械師了。
隻有宋希濂統領的36師,在這之後依舊輾轉各個戰場,并在富金山戰役中,以全師傷亡九成的代價,鑄就了德械師最後的輝煌。
1938年,日軍在占領南京之後,又将目光放在了徐州與武漢上,徐州會戰中著名的台兒莊大捷,是中國軍民自抗戰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徐州會戰也延緩了日軍繼續向前侵略的腳步。但是由于日本的裝備精良,徐州最終還是落入到了日軍的手裡,緊接着他們開始向着武漢方向進發。
全面抗戰開始的那一年,國民政府就遷到了武漢,是以這裡不僅是國民政府的政治軍事中心,也是中原腹地,占據着重要的地理位置。
為了阻止日軍進軍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發起武漢會戰,保衛武漢人民,這場規模巨大的戰役,遍及四個省份。
由于南京一役,德械師損失慘重,原本精心培養出來的力量損失殆盡,隻有宋希濂上司的36師,由于指揮得當而儲存了力量。
加之第一次上海事變發生時,宋希濂就率部增援淞滬,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扭轉了戰争形勢,也粉碎了日軍中央突破的計劃。是以,國民政府下令,讓宋希濂率第71軍36師鎮守在位于大别山峽口的富金山,抵禦日軍向前侵略的腳步。
宋希濂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将,有黨國鷹犬之稱,從1921年受到革命思想影響以來,多次參加愛國活動,後來更是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但是由于選擇不同,國共破裂之後他退出了共産黨,一直為國民政府效命。
而第71軍是一個精銳師,下轄四個師,分别是36師、61師、87師和88師,雖然87和88師曾經是德械師,但是它們的精銳力量,在之前戰場上已經消耗殆盡,所持有的德式武器也都損壞或遺失,36師是國民政府僅存的德械師。
可以說,二者配合,這場戰役炮聲未響,國民政府就已然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武漢會戰打響之後,日軍第二集團軍在合肥集結,将部隊一分為二,一支隊伍沿着合肥溯江而上,另一支隊伍穿越大别山攻進河南信陽。9月1日,日軍在接連攻陷我國多個陣地後,到達富金山,富金山戰役正式打響。
德械師最後的輝煌
在戰役打響前,事先到達此處的宋希濂就親自帶領衆師長摸查地形。随後他指令36師防守在富金山的兩側,并且利用富金山的特殊地形,按照梯形進行部署。
9月2日,日軍轟炸機先來到富金山,二十餘架轟炸機在富金山頂部盤旋,向下投下大量炮彈,對國軍的守軍陣地狂轟濫炸。
猛烈的炮火炸翻了肉眼能見的根據點,因為宋希濂準備充足,這次轟炸并沒有給71軍造成太大的損失。
轟炸結束後,日軍師團趁着夜色渡過史河,來到富金山陣地跟前。早有準備的宋希濂指揮部隊阻擋日軍進攻,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第36師更是一直沖在戰場前線,猛烈反擊日軍的進攻,憑借高素質的戰鬥水準,以及先進的德式武器加持,接連兩天的戰鬥都沒有讓日軍前進一步。
日軍傷亡慘重,戰争卻沒有進展,這讓日軍總指揮非常生氣,一怒之下又調來兩個大隊,增兵支援進攻富金山的日軍。
為了盡快拿下富金山,日軍從左翼開始進攻,希望能打出一個缺口,再從打開的缺口長驅直入。面對他們的進攻,國軍毫不畏縮地嚴守陣地。
9月7日,日軍再次繞到富金山的側方,企圖攻占富金山後方,一舉拿下富金山,但是他們的陰謀很快就被宋希濂察覺。
他馬上采取措施,帶領部隊緊急埋伏在日軍的必經之路,與日軍展開激烈的交戰,最終殲滅日軍四百餘人。
眼見損失慘重,卻遲遲沒有攻下陣地,日軍再次利用空軍轟炸機,強轟國軍據點,因為指揮部在妙高寺,轟炸機便将這裡視為轟炸目标。
在接連不斷的炮火之下,原本規模宏大、曆史悠久的禅院被夷為平地,隻有一座山門立在漆黑的焦土上。
宋希濂雖然拖延住了日軍前進的腳步,但是由于裝備落後,部隊始終無法給予日軍緻命打擊。随着日軍的援兵與裝備源源不斷補充,國軍漸漸有些乏力。
之後的戰鬥中,炮火日夜不停,36師的師長陳瑞河,率部與日軍展開激烈的交戰,多次粉碎日軍的進攻。
但是多日的戰鬥,富金山守軍傷亡慘重,36師和51師的結合部也被日軍突破,戰士們前赴後繼地倒在日軍的槍口和大炮下,多個陣地相繼丢失,守軍已經無力反擊日軍源源不斷的進攻。
但就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陳瑞河仍然帶領36師殘部,對日軍實施了最後一次反擊,重挫了日軍。見守軍還在英勇抵抗,日軍竟然開始釋放毒氣,以此掩護日本步兵進攻。
9月11日,為了攻入固始縣,日軍加大火力,連續四天不停歇地向城内投落炸彈。大量毒氣讓本就傷亡慘重的守軍,再無還擊之力。
當晚,守軍得到上級指令,開始撤出富金山陣地。
失去了國軍的鎮守,很快固始縣的城門就被炮火擊毀,日軍随之進入城内,開始慘絕人寰地屠殺百姓,大量房屋被燒毀,無數婦女慘遭淩辱。
而國軍也在這場戰役中,傷亡慘重。
據統計,在這十天的戰役,我方共有一萬五千餘人的傷亡,其中德械師36師原本的一萬人士兵,在戰役結束後隻剩下了800人,傷亡達到了九成。
雖然戰役最後以我軍的失敗告終,但是在這場戰役中我軍殲滅日寇一萬人,牽制了日軍進軍武漢的步伐,為武漢大部分百姓、物資和軍事設施的遷移争取了寶貴的時間。
德械師在戰争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重挫了日軍的鋒芒,也極大地鼓舞了我軍的士氣,可惜随着富金山戰役的結束,最後一支完整的德械師36師也被迫退出了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