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1937年,中國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

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

投降

才結束。

這場持續了8年的抗日戰争,是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争,這場戰争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屈辱和傷痛。

中國軍民在這場戰争中,傷亡超過了

3500萬人。

而日軍的傷亡隻有

130餘萬,

具體死亡數字是

45萬。

也就是說,

中國曆經

8年

的艱苦抗戰,一共殲滅了日軍45萬人。而1945年蘇聯軍隊僅用了

6天時間,

就消滅了

75萬日軍!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我們從資料來看,似乎中國軍隊和蘇聯軍隊的戰鬥力有很大的差别。但蘇聯軍隊真的有這麼強嗎?

相差懸殊

的資料背後,是否隐藏着什麼特殊的原因呢?

本期内容館長帶大家好好聊聊這個事兒。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點下關注,這樣既友善回顧往期精彩,也不會錯過最新内容。

不到一周、蘇軍消滅75萬日本關東軍

1945年8月8日,

蘇聯宣布對日作戰,并集結大軍,于次日零點10分發起了

“遠東戰役”。

這場戰役蘇聯大獲全勝,隻用了

6天便消滅了75萬日本關東軍,

對中國抗日戰争的最後勝利起到了促進作用。

如果隻看這場戰役中蘇軍的戰績,可以發現日本關東軍和蘇聯軍隊的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蘇聯幾乎是以

壓倒性的優勢

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但實際上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并沒有那麼強悍,結合起蘇聯發起這場戰役的原因和當時的局勢,我們可以發現,

蘇聯宣布對日作戰、發起的

“遠東戰役”,

對中國抗日戰争的最後勝利、所起到的僅僅是

“錦上添花”

的促進作用而已。

1945年初,德國納粹已經呈現出了敗勢,歐洲戰争已經步入了尾聲。

這個時候的美國為了盡快促使日本投降,結束二戰,便于美國在内的一些戰勝國盡快在戰後

瓜分世界的利益,

美國總統

羅斯福

便請求

斯大林

對日宣戰,

出兵東北。

而斯大林則以

“蘇聯出兵、對日本宣戰”

為籌碼,向羅斯福提出了幾個條件,羅斯福答應了下來。

斯大林提出的條件極大程度地損害了中國的利益,甚至直接威脅到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可即使如此,羅斯福和斯大林卻在沒有得到中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達成并簽署了

《雅爾塔協定》。

該協定關于中國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幾點:

維持外蒙獨立的現狀

蘇聯租借中國旅順港做軍事基地

蘇聯掌控中東鐵路等等。

按理說

《雅爾塔協定》

中關于中國的條款,羅斯福和斯大林必須在征得

中國政府

同意的情況下才能簽訂。

但美、蘇兩國卻背着中國達成了協定,這不僅損害了中國的利益,更是侮辱了我大中華的民族尊嚴。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随後到了

1945年8月份,

中國的抗日戰争已經接近了尾聲,

眼看着中國人民即将取得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蘇聯坐不住了。

蘇聯于8月8日根據

宣布對日作戰。

顯而易見的是,

蘇聯對日宣戰并不是為了幫助中國,而是企圖借“對日宣戰、出兵東北”為由,

從中國攫取更多利益。

8月9日零點10分,蘇聯集結了

150多萬

的蘇聯大軍,從東、西、北3面進軍中國東北,向日本駐守東北的

關東軍

發起了猛烈進攻。

當時在中國東北大地上,還盤踞着70多萬的日本關東軍。

日軍的人數雖然很多,但蘇聯軍隊的人數更多,并且武器裝備也領先日軍一大截。

蘇聯軍隊隻用了

6天

時間,便消滅了

75萬

日本關東軍,而蘇聯軍隊僅傷亡

3.2萬餘人。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此戰結束之後,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蘇聯也實作了最終的目的,和蔣介石政府簽署了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該條約的背景是《雅爾塔協定》,蘇聯從中國

東北

得到了大量利益,

外蒙

也徹底從中國分裂了出去。

蘇聯宣布對日作戰的時間點,

是日本瀕臨戰敗、甚至日本已經決定投降的時間點。

是以這個時候在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戰鬥力和之前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蘇聯軍隊能在短短6天的時間内消滅75萬日本關東軍,并不是因為蘇聯軍隊自身的戰鬥力過于強大,而是因為日本關東軍

相對變弱

了許多。

諾門罕戰役

早在1939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初期,蘇聯、日本就在

中蒙邊境

爆發了一場戰役,名為

“諾門罕戰役”。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當時日本軍隊代表的是

“僞滿洲國”,

蘇聯軍隊代表的是

“蒙古國”,

雖然日、蘇雙方并沒有正式向對方宣戰,但諾門罕戰役實際上就是日軍和蘇軍的一次正面交戰。

這場戰役一共

持續了135天,

日軍、蘇軍一共投入了

20萬人,

作戰十分激烈。

與1945年蘇軍單方面碾壓日軍的那場戰役相比,這場諾門罕戰役能更加準确地展現出蘇軍和日軍的戰鬥力。

1939年5月11日,震驚世界的諾門罕戰役正式爆發。日本關東軍企圖在

諾門罕

一帶

進攻外蒙,占領哈拉哈地區,

妄圖将其作為下一步侵入蘇聯

遠東地區

的跳闆,為蓄謀已久的

“北進計劃”

鋪平道路。

面對野心勃勃的日軍,蘇軍迅速投入戰場。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日、蘇雙方一共投入了

20萬兵力,

在軍事裝備方面,蘇聯投入了

500多輛坦克,

将近

400輛裝甲車,500多門火炮,還有500餘架飛機。

在整個戰役中,

蘇軍的坦克裝甲車是日軍的

7倍,

兵力是日軍的

3倍,

火炮是日軍的

6倍。

但是在最終戰役結束時,日軍僅傷亡

1.9萬餘人,

蘇軍則傷亡

2.5萬餘人。

蘇軍在各方面都比日軍更占優勢的情況下,傷亡卻比日軍還多,其軍事裝備方面的損失也比日軍更大。

整個諾門罕戰役打完,蘇軍消耗掉的彈藥,幾乎達到了中國八年抗戰所消耗掉的總彈藥量。可即使消耗如此巨大,蘇軍卻并未取得什麼輝煌的戰果,甚至死傷人數比日軍還要多。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以此可見,蘇軍的戰鬥力并非碾壓日軍,甚至還不如日軍。

至少在1939年這個時間節點,蘇軍的戰鬥力和日軍存在差距。

不過不管怎麼說,

蘇軍

最終還是打赢了這場戰役。并且這場戰役對二戰接下來的局勢産生了

極為深遠的影響。

在諾門罕戰役爆發之前,日本方面還沒有決定接下來是執行“北進”政策,還是“南進”政策。

日軍的“北進計劃”是:發動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展開進攻,一直打到貝加爾湖。

日軍的“南進計劃”是:發動海軍向東南亞各國進軍。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本來日本方面還猶豫不決,不知道是該“北進”還是“南進”,

随着諾門罕戰役打響之後,日軍看到了

蘇聯的實力,

便在之後更加傾向于

“南進”。

這間接導緻日本于兩年後

偷襲了珍珠港,

加速了最終的戰敗。

是以從最終結果來看,諾門罕戰役對整個世界來說、有着積極的影響。對于損失慘重的蘇聯來說,

這場戰役幫助蘇聯檢驗了

陸軍和空軍的各種新裝備,

并鍛煉了蘇聯“大清洗”後新提拔上來的

年輕軍官,

在一定程度上幫助

提高了蘇軍的戰鬥力。

毋庸置疑的是,

1945年的蘇軍比1939年的蘇軍的戰鬥力要更加強大。

同時1945年的日本關東軍的戰鬥力,則大不如前了。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特别是在歐洲戰場的戰争結束後,日本關東軍的任務已經從侵略變成了防守。

日軍的精銳主力早已在中國戰場上,幾乎被中國軍隊

消滅殆盡,

剩下的

75萬關東軍、

隻是日軍從日本國内随便拉來的兵員

湊上的人數,

戰鬥力自然十分低下。

中國軍隊不比蘇軍差

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

由于國民黨政府的

“不抵抗政策”,

導緻中國東北地區淪陷,日本侵略軍很快占領了東三省。

“僞滿洲國”成立之後,掌控東北的侵華日軍,

從我國東北地區掠奪了

大量的資源,

其實力自然會變得更加強大。

而當時的中國十分貧弱,無論是

經濟實力

還是

軍事實力

都不夠強大。

再加上蔣介石錯誤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導緻中國的抗戰事業變得無比艱難,足足打了

8年之久。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在這8年間,中國軍民的傷亡數

超過了3500萬,

中華民族遭受了巨大的恥辱和創傷。

但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停止反抗,經過8年的頑強抗戰之後,最終還是打敗了侵華日軍,取得了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

期間中國軍隊雖然隻殲滅了

45萬日軍,

但這45萬日軍是日軍

最精銳的主力。

一直打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前夕,日軍的實力早已大不如前。

自從1945年5月,歐洲戰場結束之後,日本關東軍的任務已經從

侵略

變成了

防守。

而日軍防守的對象就是

蘇聯。

為了盡可能地多湊些兵員,日軍從其他地方抽調20多個軍團,又從國内征了

大量的學生、商人、農民、勞工來參軍,

最終勉強湊了個70多萬。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可日本關東軍的人數雖然湊得差不多了,但

品質和戰鬥力

卻根本不達标。

一個隻有少部分老兵、大多都是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的隊伍,可想而知戰鬥力有多麼低下。

并且日本關東軍70多萬的兵員數量看上去雖然很多,但跟蘇聯出動的兵力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蘇聯一直都很在乎遠東的利益,

1945年8月,蘇聯一共出動了

150多萬個蘇兵,

組成大軍,其兵力幾乎是日本關東軍的

兩倍。

再加上蘇聯軍隊的士兵大部分都是

經過二戰洗禮的老兵,

戰鬥力普遍比日軍強上一個檔次。

如果蘇聯在士兵人數、士兵品質都全面領先日軍的情況下,還不能取得壓倒性的勝利的話,那就顯得太過離譜了。

是以1945年的蘇軍能夠

完全碾壓日本關東軍,

并不意味着蘇軍的戰鬥力過于強大,隻能說明日軍實在是太弱了。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當時日本關東軍不僅

士兵的數量、品質

比不上蘇軍,其

武器裝備

和蘇軍的差距更大。

蘇聯出動了5500餘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各種機槍、沖鋒槍等先進武器數不勝數。而日軍使用的武器大多都是三八式步槍、投彈筒和迫擊炮,落後蘇聯一大截。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戰場上一方手裡拿着

三八大蓋,

另一方手裡拿着

沖鋒槍,

這和

單方面的“屠殺”

有什麼差別嗎?

更何況日軍的士兵數量更少,品質更差,還要面臨着蘇軍飛機和坦克的威脅,根本就沒有對抗之力。

日本關東軍最巅峰的時候,号稱有百萬精銳。

可在1945年面對蘇軍的時候,日本關東軍的百萬精銳在哪兒呢?

其中大部分精銳早被中國軍隊

殲滅,

剩下為數不多的精銳也

受困于中國戰場,根本無法脫身。

中國軍隊不僅把日軍的大部分精銳打完了,還把日本國内的經濟和發展給拖垮了。

中國抗戰8年消滅45萬日軍,蘇聯6天消滅75萬,中蘇差在哪?

侵華日軍深陷中國戰場

8年,

打到最後,日本國内的

經濟瀕臨崩潰,物資稀缺,

就連最基本的

軍糧、彈藥、

甚至是

刺刀

都沒錢生産了,根本無法支援前線。

在軍糧、彈藥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日本75萬關東軍連開槍都得省着開,戰鬥力自然會變得更加低下。

以此可見,蘇軍在1945年對抗的日本關東軍,其實隻是一群

武器落後、彈藥稀缺、沒有鬥志、沒有戰鬥力的“散兵遊勇”。

是以蘇軍才能6天消滅75萬日軍。這并不意味着蘇軍的戰鬥力比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強,隻能說明對抗蘇軍的75萬日本關東軍相對太弱了。

中國軍人所展現出來的勇武、和中國軍隊的強大戰鬥力,不遜色于其他任何國家。

本期内容到這裡就結束了,不知道在各位觀衆朋友們看來,蘇聯能夠6天消滅75萬日本關東軍,其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呢?歡迎大家來到評論區進行留言讨論,喜歡本期内容的朋友們不要忘了關注轉發,我們下期精彩内容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