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甲老人12字絕命書:我被俘,不贖票;我被殺,不收屍

作者:鐵錘傑克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42年3月18日,一群日僞軍如鬼魅般地出現在了鹽城宋村。他們闖入一戶農家,将一位老人從被窩中拽出,反綁抓去。面對兇神惡煞般的敵人,老人昂首挺胸,毫不畏懼。

審訊室中,面對敵人的酷刑,老人鐵骨铮铮,目光如炬。敵人多次問他“新四軍在哪”之類的問題,他或是保持沉默,一言不發;或是橫眉冷對。硬的不行,敵人又開始誘降。日軍憲兵隊隊長親自松綁,為其端來水果,沏上茶葉,請他“做鹽城縣長”。

然而,老人的回答隻有兩個字:

休想!

這位可敬的老人,就是在蘇北軍民中廣為人知的宋澤夫。

花甲老人12字絕命書:我被俘,不贖票;我被殺,不收屍

宋澤夫先生(1872-1942)雕像

宋澤夫生于晚清,早年失去雙親,由伯父撫養成人。23歲赴淮安參加會試,名列榜首。他深受康梁維新影響,目睹清廷腐敗無能,毅然考入南京甯屬師範從事教育,以求教育報國。

1924年,宋澤夫在家鄉宋村創辦亭湖中學,自任董事長。其子、北大文學系畢業的宋我真為校長。在父子二人的協力下,亭湖中學逐漸成了鹽城當地學校的佼佼者。同年,孫中山提出“三大政策”,宋澤夫寄予很大的期望。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1933年,日軍侵占山海關。面對國土淪陷,山河破碎的絕望之境,蔣氏仍要先“安内”。宋澤夫對此深惡痛絕,多次釋出文章,抨擊、嘲諷蔣氏的“假抗日”。其中,《聰明亡國》一文可以說最具代表性,

隻聽樓闆響,不見人下樓。這是多麼聰明啊!

”“

先安内,後攘外,這種有時代性的救國方略,又是多麼聰明啊

!

老人悲憤地在文章中呐喊:

中國不亡則已,亡必亡于聰明人。

這些投槍匕首般的文章,受到陳毅的高度評價,稱贊他是

蘇北的魯迅

花甲老人12字絕命書:我被俘,不贖票;我被殺,不收屍

宋澤夫先生肖像

抗戰爆發後,宋澤夫出任鹽城抗日同盟會會長,主持當地抗日事宜。蘇北落入敵手後,他仍堅持在敵後開展教育,亭湖中學在抗戰中培養了一批人才。新四軍抵達鹽阜一帶後,沒有群衆基礎。他挺身而出,主動迎接。不僅如此,宋澤夫還與神交已久的陳毅會面,一見如故。在他的幫助下,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

1941年,日軍大舉展開“掃蕩”,在鹽城一帶展開“清剿”,推行“僞化”。

面對危險,宋澤夫傳回距離敵人據點秦南倉僅

2

裡地的老家宋村,自任鄉長。

他時常乘坐小船四處活動,配合當地“鐵血鋤奸團”、遊擊隊,給日僞沉重打擊。敵人的燒殺搶掠,并沒有吓退這位老人。據其子回憶,在宋澤夫的書桌上有一張字條,那是一張“絕命書”:

我被俘,不贖票;我被殺,不收屍。

短短

12

字,充分彰顯了老先生高尚的氣節。

花甲老人12字絕命書:我被俘,不贖票;我被殺,不收屍

如今的宋澤夫故居

面對日僞的軟硬兼施,老先生也未退縮半步。敵人給他端來飯菜,他全部倒掉。一連三天,勺飲皆不入口。4月8日,100多名荷槍實彈的日軍将他押往泰州的司令部。時任警備司令的南浦襄吉假惺惺地換了一副面孔,一面恭維他,一面以高官利誘他為“東亞共榮圈”工作。宋澤夫一聽此話,拍案而起,怒聲拒絕。無奈,日本人又将其押回了鹽城,關在亮月街安民會裡,繼續威逼利誘。

面對敵人送來的金錢,宋澤夫不屑一顧;送來的“蘇北行營高等顧問”聘書,也被老先生撕碎。在筆記中,他寫下了這樣的話語:

江山易改,禀性難移。我的意志絕不會為之動搖,我的毅力更不會為之所逝!

在多方的營救下,宋澤夫終于脫離了虎口,回到根據地。

出獄後,老先生仍堅持從事抗日工作。他不顧傷痛,伏案寫下《被俘記》,并重新整理了舊作長詩《呆子吟》,痛罵日僞、漢奸的賣國行為。然而,由于傷病複發,宋澤夫還是倒下了。在彌留之際,他用勁敲打着身邊的闆壁,不斷地喊着:

抗日,殺漢奸!

1942年12月10日下午4時,宋澤夫含恨逝世,享年70歲。為了紀念他,鹽城中學更名為“澤夫中學”,專門建起了宋澤夫紀念亭,緬懷這位永不屈服的志士。

花甲老人12字絕命書:我被俘,不贖票;我被殺,不收屍
花甲老人12字絕命書:我被俘,不贖票;我被殺,不收屍

【宋澤夫之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