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從組織到戰略、從決策機制到人才體制、從營銷到供應商管理、從生産到研發,無一不是簇新齊整,悅達起亞不啻于另起爐竈。

作者丨齊策

編輯丨田草

出品丨汽車人傳媒

2月7日,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起亞和江蘇鹽城市政府舉行了“擴大投資合作”簽約會。

雙方回顧了20年的合作曆史,強調繼續合作的願望。其中,“擴大”意味着雙方要增加資源和資本投入,而且雙方将關系定義為“全面戰略合作”,并指出新能源是重點方向。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雙方簽約,在東風挂牌賣掉25%“東風悅達起亞”股份之後,在起亞方面宣布在華新公司名稱和戰略之前。這樣一個時間節點,舉辦這樣一個高調的“農曆新年首發”的活動,态度顯得前所未有的堅決。

1

合資關系重新定位

三方變兩方,接下來怎麼走,是業内關心的問題。

目前業内看到的是,東風退出後,起亞中國和悅達集團都正在着手業務整合與戰略重構。雙方都在部署戰略性改變,這與目前雙方表态的調子是一緻的。

這涉及到雙方在未來合資公司的關系如何界定。外界并不知曉,雙方是尚未談妥,還是目前尚未到公布的時候。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從股權劃分方案和新公司名字都沒有釋放資訊,就可見一斑。2021年12月17日,在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東風挂牌了近一個月的“轉讓東風悅達起亞25%股權項目”被摘牌,轉讓價格為2.97億元,但沒有說明競買出資人、摘牌人是誰。

坊間有傳聞稱,這部分股權由悅達持有,悅達起亞就此變成50:50的等股比關系,但該說法未獲證明。

春節前,起亞透過媒體管道放風稱,4月北京車展開幕前夕公布“新股比結構下的新公司名稱以及全新品牌戰略”。

關于名字,目前有兩種猜測,一種是“悅達起亞”,另一種是“起亞中國”。前者意味着等股比,後者則表示由起亞持有多數股權(未必是75%)。是以,新公司名稱和股比方案有關聯關系。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起亞方面暗示稱,新公司名字“接近于”“起亞中國”,但尚需要國家相關部門準許。如果此言成真,則意味着起亞主導新公司的戰略、産品、管道,而悅達則繼續扮演“合夥人”角色。不過,既然總部和生産依舊放在鹽城,悅達作為東道主,地位實際上也有所強化。

目前不清楚起亞方面釋放資訊者的層級,它意味着消息的可信度。但宣布2022年銷售、産品舉措的都是起亞,悅達表現低調。是以,“起亞主導”的說法有一定合理性。

起亞方面顯然憋着一口氣,在合資股比放開後,第一次全面主抓了幾乎所有業務口,注定要大施拳腳,起碼将中國業務帶到全球業務的同等高度,起亞方面稱之為“融入全球體系”。

2

起亞全球強于中國業務

起亞的确有資格這麼講。2021年,雖然受到全球疫情和供應鍊問題的影響,但現代起亞全球銷量仍然達到666.8萬輛,排名全球第三,僅次于豐田和大衆,其中80%銷量來自海外市場。

而且,和起亞抱現代大腿這種刻闆印象相反,現代銷量為389.1萬輛,同比增長3.9%;起亞銷量為277.7萬輛,同比增長6.5%,其中海外市場增長達到9.1%。顯然,起亞成長性更佳。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從全球層面看,起亞的品牌調性為年輕、運動、時尚,其品牌資産和标簽都很豐富,尤其是運動。起亞連續贊助足球世界杯、歐洲杯賽事,在中國也一直參加CTCC房車錦标賽,拿到“5年4冠”的成績。運動品牌形象,必然依賴動力性能出色才能有效傳達。

在美國《Ward's Auto World》雜志“沃德十佳發動機與動力系統”評選中,起亞有2款車上榜、6款入圍。自2014年起,12次入選“沃德十佳”。其獨門的CVVD動力技術(連續可變氣門持續期技術)相當于CVVT(連續可變正時氣門)的更新版,同時提升了燃效、性能,壓低了尾氣排放,很可能是燃油車時代最後的輝煌。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而新電動i-GMP平台,讓凱酷站到了全球新能源量産車的前沿。“技術的起亞”在全球廣受認可,原因就在于内燃機、HEV、PHEV和EV、FCV都有深厚技術積澱,是為數不多的和豐田動力技術全方面競争的企業。

3

起亞新的中國戰略

2017年後,東風悅達起亞在中國的銷量不盡如人意。有人認為,是國産車崛起造成了它的失落。

起亞對原因恐怕有更深的體會,眼下則強調“向前看”。第一次全面解放手腳的“起亞中國”,将有能力複制全球的商業成功,為此必須實施新的中國營運戰略。

需要明确,起亞的“2022戰略”,已經以“悅達起亞”為實施主體。起亞承諾,對營銷和品牌戰略都進行改造,強化營銷投入,強化客戶認知和觸達,在人才本地化的同時,努力實作品牌本地化。

産品方面,首款專屬電動車型EV6從預售開始受到追捧,這是一個好的迹象。起亞2021年已經宣布聚焦電動汽車與移動出行解決方案。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至2026年,起亞計劃将電動車型擴充至11款,其中包含7款基于電動汽車專用平台E-GMP打造的專屬電動車型(其中6款車要拿到中國)。

同時,預計在2030年,實作環保車型年銷量達到160萬輛。今年,起亞還将推出EV6 GT和全新Niro等幾款備受期待的車型,以表現出起亞緻力成為“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供應商”的決心。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起亞早已認識到,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年輕人的品位和科技訴求是品牌着力點。起亞發誓将“年輕化”進行到底,實際就是将全球品牌營銷戰略第一次平移到中國,實施全球戰略統合。

2021年10月,現代汽車·起亞中國前瞻數字研發中心在上海揭幕。這又是一個明顯迹象,表明無論現代,還是起亞,都将在中國拓展研釋出局,以适應這一複雜度最大的單一市場。

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柳昌昇表示:“起亞會把混合動力作為中國市場的敲門磚去推廣和擴充。”這意味着PHEV将獲得比以前更高的地位,與EV并重。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柳昌昇

其中的重點,則是産品“精品化”和重組高效組織體系。這意味着不惜代價打價格戰已經成為過去,起亞産品序列定位将整體往上走,同時要重建緊密的組織結構,并與經銷商“攜手共進”。

4

悅達低調整合資源

相比起亞信心十足“再出發”的調子,悅達方面仍然保持低調,不知道是否為新公司股比未定的原因。

不過,悅達方面在2021年6月開始悄然實施了戰略級動作,即成立了“江蘇悅達汽車集團”。

在鹽城市政府的支援下,悅達将鹽城幾乎所有的汽車産業資源集中在自己旗下。從相關的零部件制造到整車的産品研發、生産銷售,從悅達起亞到華人運通、國新新能源,從商用車到乘用車,都囊括在内,進行統一的管理經營。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悅達是低調做大事的典型。鹽城市政府方面,明确提出汽車産業是鹽城乃至江蘇的支柱産業(十幾個省份也都這麼提)。鹽城的優勢在于強大的化工産業和汽車零部件供應鍊完整,商用車與乘用車門類齊全。

悅達利用這次整合契機,将新能源作為集團價值體系的排頭位置。其中比較有突破性的想法是,悅達提出,在未來的合資關系中,鹽城将作為全球生産基地和出口樞紐。該想法已經獲得起亞認同。

這意味着悅達集團在鹽城的産能,被編入起亞全球産能調配體系當中,地位和當初自居一隅的時代截然不同。雙方都對新合資前景釋放了實打實的誠意,拿出了關鍵資源。

在鹽城的支援下,悅達起亞合資公司上下,士氣高昂,并對“新合資”前景充滿期待。這是2015年之後多任總經理都未能實作的一幕。

單是股權變化帶來的決策流程簡化,不足以讓公司一下子煥發生機。

但在新戰略未經宣布、組織架構尚未完成重組、2022新能源戰略剛剛出發的情況下,就能讓士氣提高到這種程度,不是靠“打雞血”就能實作的,而是悅達和起亞都看到了戰略機遇,同時進行了各自的戰略松綁,在各自“大後方”支援下,雙方一下子湊足了戰略重新出發的本錢。

【汽車人】悅達起亞:重打鼓,另開張

起亞稱2022年是全球“Turn-around戰略”邁出的關鍵一步,其中就有中國業務重新上位的考量。“Turn-around”不能簡單了解為轉身或者轉向,在起亞語境中,似乎有點脫胎換骨、奮發一搏的味道。

而悅達起亞重建競争力的努力,很可能在短時間内就可以看到成效,節點就在預定的北京車展前後。

如今,悅達起亞不啻于另起爐竈,從組織到戰略、從決策機制到人才體制、從營銷到供應商管理、從生産到研發,無一不是簇新齊整,有更高的期待,是非常合理的。不過,低谷反彈易,長期向上難,首戰告捷後的下一步才是關鍵。

【版權聲明】

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