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西路軍失敗了,部隊組成若幹個小遊擊隊,各自找出路。
很多将士用不同方式分散突圍,但在地廣人稀、環境惡劣的河西走廊,生存是第一位的。為了不被馬家軍抓住,為了生存下去,他們有些人脫下軍裝換成老百姓的衣服乞讨。

像西路軍副總指揮王樹聲和西路軍保衛局偵察部部長歐陽毅,突圍出來靠乞讨為生。
他們一般都是晝伏夜出,當地百姓見到他們都保持着中立,因為不了解他們,也不敢幫助他們,也沒有人向馬家軍報告。
等突圍出來的紅軍把身上的糧食吃光後,隻能靠乞讨生存。
歐陽毅算是比較幸運的一位,他有知識文化,還寫得一手漂亮的好字。但也為了生存,換上破衣爛衫行乞。
一開始也是遭遇各種轟攆,但慢慢找到方法,算是能找點吃的,但也是上頓不接下頓。
為了能盡快找到主力,徹底擺脫馬家軍的圍困,他們決定從途徑沙漠走内蒙,轉甯夏,渡黃河。他們在沙漠死裡逃生,才是走出來到了甘肅靖遠縣的許家灣。
到了這裡,因為寫得一手好字,從乞丐變成了“儒丐”。
他在這裡找到了賺錢的門道,很多人找他寫字,在這裡見到了西路軍副總指揮王樹聲。
王樹聲當時在這裡行乞,他得知有一位紅軍在這裡賣字,就過去看看。歐陽毅認識他,但他不認識歐陽毅。
當時的王樹聲拄着讨飯棍子,穿着一身破爛衣服,胡子拉碴,而且頭發很長。而歐陽毅因為賣字賺到錢後,穿着長褂子,拿着博士帽和文明棍,兩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歐陽毅讓王樹聲跟自己一起賣字,但王樹聲說自己寫的字賣不出去,歐陽毅說做小生意,他沒有同意,最終還是同意一起賣字。
不過,兩人在一起沒多久,便分開了。
最終,他倆用不同方式回到了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