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趣話紹興師爺:他們抱團取暖,傅作義起義受紹興人曾又馨影響

明清以降,直到民國,中國的曆史舞台上,一直存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身處官場,卻不是官員。雖不是官員,官場卻離不開他們。這些人,大多來自一個地方:紹興。他們,就是紹興師爺。

紹興自古多名士。東晉時,王羲之與好友在此地留下了天下第一行書,留下了翰墨風流。到了明朝,紹興形成了''好學笃志,尊師擇友,弦誦之聲,比屋相聞。''的風氣。明清時代,入仕的官員大多熟讀四書五經,卻根本不懂諸如司法、錢糧、稅賦這些實際事務。官員們不得不延聘專門人才來輔助,這種人就是師爺。紹興人多地少,而最終能考取功名的,又是極少數。為了謀生,紹興大部分讀書人都會選擇外出做師業。

趣話紹興師爺:他們抱團取暖,傅作義起義受紹興人曾又馨影響

明代大才子徐渭被尊為紹興師爺之祖。雖然他自幼以才情著稱,科舉之路卻十分不順,8次考試都未能中舉。1558年,浙江巡撫胡宗憲将徐渭招入幕府,任其為掌書記。聽說他無錢置辦房産,胡宗憲就讓徐渭寫了篇《鎮海樓記》,給了220兩潤筆費,這相當于一個縣令5年的薪俸。徐渭平日好閱兵法,他在做掌書記期間,積極為胡宗憲出謀劃策。《明史》評價他:''渭知兵,好奇計,宗憲擒徐海,誘王直,皆預其謀。''

徐渭之後,紹興師爺逐漸在官場嶄露頭角。顧炎武在他的《日知錄》中就描述過:''今戶部十三司胥皆紹興人。''及至清代,紹興師爺真正成為一個影響力十分強大的幕僚群體,官場上甚至有了''無紹不成衙''的說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方面是各級官員離不開師爺。就拿省一級的督撫來說,他們不但負責行政、司法,還要管軍務、糧饷、河道、屯田、鹽政,事務繁雜不說,協助自己辦事的官員又太少,是以大部分官員會選擇聘用幕僚。

趣話紹興師爺:他們抱團取暖,傅作義起義受紹興人曾又馨影響

另一方面就是紹興人非常抱團。他們十分看重同鄉、同族、姻親、師生關系,經常互相提攜,''彼此各通聲氣,招呼便利'',遍布各地的紹興會館往往會開設專門教育訓練師爺的訓練班。

有野史記載,清雍正年間,紹興人邬思道曾受聘于河南巡撫田文鏡。一日,邬思道問田文鏡:''大人想當名督撫,還是平常的官員?''

田文鏡答:''當然是名督撫。''

邬思道又說:''那就請大人放手讓我行事。''

于是,邬思道以田文鏡的名義上了一道奏折,竟是參劾當朝國舅隆科多的。當時,隆科多恃權枉法,雍正忌恨之,然苦于''中外大臣無敢言其罪'',這封奏折無疑來得正是時候。隆科多最終獲罪,田文鏡也得到了重用。後來,邬思道和田文鏡發生沖突,邬思道憤而離去。田文鏡親自寫奏折,卻是''辄不當上意,數被譴責''。他隻好再把邬思道請回來,替自己寫奏折。這次,雍正皇帝在奏折上親筆寫道:''朕安,邬先生安否?''

趣話紹興師爺:他們抱團取暖,傅作義起義受紹興人曾又馨影響

解放戰争後期,傅作義宣布起義,古都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其中,華北''剿總''顧問曾又馨起了重要作用。曾又馨,字純甫,1895年生于紹興。16歲時随父來到山西。從山西法政專門學校畢業後,他選擇投筆從戎,在晉軍做了一名軍官。1927年,曾又馨離開山西,在天津,他結識了時任警備司令的傅作義。從此,曾又馨進入傅作義幕府,以秘書的身份在他身邊輔佐。

轉眼間二十年過去,曾又馨眼見國民黨大勢已去,就與圍城的解放軍展開了秘密接觸。在曾又馨等人的影響下,傅作義最終于在1949年1月宣布起義。

新中國成立後,曾又馨離開部隊。1980年,這位久經滄桑的老人離開人世。紹興師爺的故事從此成為傳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