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如希特勒不攻打蘇聯,而是繼續攻打英國,最後的結局會改變嗎?

曆史上著名的兩個人物,拿破侖和希特勒,可以說都是在俄國人的身上狠狠的摔倒,1813年,萊比錫會戰,拿破侖上司的法軍,飽受俄國惡劣天氣折磨,最終在這場戰役中失敗,從此拿破侖統一歐洲的夢想也徹底破滅,然而僅僅在一百年後,納粹黨黨魁希特勒,并沒有吸取法國人的教訓,悍然入侵,導緻德軍在冬季損失嚴重,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勝負傾向便開始扭轉。

假如希特勒不攻打蘇聯,而是繼續攻打英國,最後的結局會改變嗎?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不侵犯條約》,帶着仆從國部隊,集結了190個師共計550萬人,向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而此時距離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的不列颠空戰都還沒有結束。是以很多人設想,希特勒當時不入侵蘇聯,而是繼續攻打英國,二戰最後的結局是否會發生改變呢?答案是肯定的,隻不過更加難以預料罷了。

假如希特勒不攻打蘇聯,而是繼續攻打英國,最後的結局會改變嗎?

從戰略眼光來看,不少讀者都認為,希特勒的這一做法,很不明智,很顯然他開辟了兩個戰場,以至于腹背受敵,然而剖開戰争的正義性不談,希特勒看人的眼光,絕對有他的獨到之處,包括重用裝甲部隊,提拔隆美爾古德裡安等将軍,而他進攻蘇聯,也完全有着充分的理由。

假如希特勒不攻打蘇聯,而是繼續攻打英國,最後的結局會改變嗎?

首先便是不列颠之戰德國人的損失,海軍一直都是英國人的強項,反觀德國人不能掌握制海權,而在空戰當中,英國人得到了陸上和海上部隊的雙重支援,德軍是單方面無配合的進攻,總共損失了1977架飛機,也失去了進攻權,登上英國本土,也就意味着納粹德國要付出更大傷亡代價。

而在另外方面,蘇聯對于德國來說,同樣也是一個十分危險的對手,可以說在二戰早期,蘇軍扮演的角色,并不是怎麼的光彩。

假如希特勒不攻打蘇聯,而是繼續攻打英國,最後的結局會改變嗎?

1939年中期,希特勒和斯大林,便通過兩國的外長,向對方表達了“善意”,進而簽訂了那一份著名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除此之外,雙方還通過這次會議,秘密瓜分了波蘭,随着德軍閃電戰開打,蘇聯也進入波蘭共和國作戰,并在9月17日和納粹德軍會師于布列斯特,此時兩國好的像一家人,9月25日兩軍還舉行了聯合閱兵。自從德國入侵波蘭後,趁着英法忙于對付希特勒,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的蘇聯,國力大幅度提高,随即展開了對芬蘭的入侵,雖然損失慘重,依然占領了芬蘭大量國土(這也迫使後來芬蘭倒向納粹陣營)。

假如希特勒不攻打蘇聯,而是繼續攻打英國,最後的結局會改變嗎?

簽訂協定後,雖然德軍橫掃歐洲大陸,然而蘇聯人始終是讓希特勒和納粹政府如鲠在喉,根據二戰檔案顯示,在蘇德開戰前,蘇軍總動員人數達到了420萬人,甚至高過德國部隊,在蘇德邊境地區,更是有170個師290萬人,1540架飛機,1800輛坦克嚴陣以待。不過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希特勒閃電入侵蘇聯時,如此多的部隊,對于希特勒的進攻,壓根沒有準備,一潰千裡,莫斯科更是手忙腳亂,很顯然,他們的戰術,并不是為了防禦,部署這麼多部隊唯一的理由昭然若揭。

假如希特勒不攻打蘇聯,而是繼續攻打英國,最後的結局會改變嗎?

那麼也就不難想象後續會發生什麼了,英國雖然隻剩下英倫三島,實際上在海外還有澳洲。印度等殖民地,源源不斷的送過去地勤人員和飛行部隊,還有撤退到英國本土的法國比利時部隊也在幫助抵禦納粹的進攻,對于希特勒而言,依然是一塊極其難啃的骨頭,如果他集中全部兵力去進攻英國,最有可能的後果,就是具有攻擊傾向的蘇軍給摘了桃子。那樣的話,二戰會以一種怎樣的方式結束呢?誰也不清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