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字并肩王”有什麼牛的地方?古曆史僅有兩人獲此殊榮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唐朝在曆史長河中綻放了289年,是我國古代最為鼎盛時期。公元617年,李淵太原起兵,618年稱帝建立了大唐帝國。能建立一個空前的強大帝國。古代能有如此的大唐盛世,必然與那些浴血奮戰的将士們有很大關系,是他們撐起了整個王朝的曆史。國家統一之後,肯定要論功行賞。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唐朝的一字并肩王,唐朝初期,也之後羅成與薛仁貴有此封号,(羅成封為一字齊肩王)這個一字并肩王的稱号到底有什麼牛的地方?

“一字并肩王”有什麼牛的地方?古曆史僅有兩人獲此殊榮

但從字面意思就給人一種恢弘大氣的感覺,畢竟古時候凡是隻要封王了,一定不會是簡單的人物,并肩兩字讓人想到是肯定是和帝王相當的人物。他們絕對要戰功顯赫。日後榮華富貴也少不了。那麼上面說到的羅成和薛仁貴兩人憑何成績獲此殊榮呢?

“一字并肩王”有什麼牛的地方?古曆史僅有兩人獲此殊榮

根據曆史資料記載,一字并肩王這個稱呼,得到了一種最為合理的解釋,那就是皇帝封此稱号的人,必定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賦予此稱号另一層含義是:等同于比肩帝王的無上榮耀。是将領們一生追求的榮譽。是以一字并肩王這個稱号的厲害程度大家都很清楚了。

“一字并肩王”有什麼牛的地方?古曆史僅有兩人獲此殊榮

然而一字并肩王的封号大多出于雜亂的野史之中。正史并沒有詳細的描述。是以對古代深有研究的專家推斷,此稱号有極大的可能是文人為了贊頌牛人們而杜撰出來的,又或者是演義的作者為了渲染唐朝的強大,烘托故事的情節而故意創造出來的封号。

“一字并肩王”有什麼牛的地方?古曆史僅有兩人獲此殊榮

随着專家對古代文化的了解,演義中的羅成隻是作者為了烘托故事整體完整性而編撰出來的人物,正史中并沒此人,是以他的一字齊肩王自然也是假的。羅成在電視劇中戰力驚人,氣宇非凡。輔助李世民征戰天下,為李唐王朝付出巨大貢獻。穩定之後,被封王也是理所應當的。

“一字并肩王”有什麼牛的地方?古曆史僅有兩人獲此殊榮

但是薛仁貴曆史确實有此人,他是李世民應夢賢臣,早前隻是一個燒火夫,後背伯樂發現,得以重用。從此之後功勳卓著,留下了很多著名的典故。征東立下汗馬功勞。自己帶兵平定高麗,皇帝大喜,封他為左骁衛大将軍大将軍。後加封為平陽郡主,終其一生也并沒有封為王,更不用說什麼一字并肩王了。然而他強大的指揮能力和戰鬥力都是真實的,隻是典籍把他描述的有點誇張。

“一字并肩王”有什麼牛的地方?古曆史僅有兩人獲此殊榮

通過一字并肩王,不難發現後來人們對英雄都是非常的崇拜的,為了把他們凸顯出來,甚至可以拿來和擁有天下的皇帝相比較。在古代社會,權利一直是帝王的象征。姑且先說皇帝就算是會封将軍一字并肩王這樣的稱号,可是作為臣子他們敢接受嗎?自己敢和皇帝平起平坐,那不是自找苦吃嗎。即使接受了,遲早也會成為階下囚。這樣的例子在封建帝制中數不勝數了。

“一字并肩王”有什麼牛的地方?古曆史僅有兩人獲此殊榮

最為明顯的例子齊王韓信,自己功勞屬實大,由于自己太過膨脹。不把劉邦放眼裡,覺得自己和劉邦一個檔次,最後落得個悲慘下場,帝王都是孤獨的,父子兄弟為了皇位都可以成仇人,更不要說異姓的君臣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