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地球人都知道清廷閉關鎖國,尤其是乾隆這位爺,抱殘守缺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幾乎把要中國隔離到外太空。從康熙十年的1746年到第一次鴉片戰争結束的1842年,外國女性是不能在中國停留或者居住的。這個禁令的始作俑者就是乾隆。
因為口岸通商,西方各國商人逐漸來到中國,自然帶來了女眷。可乾隆并不喜歡這些外國女性呆在中國,為什麼呢?

一來乾隆認為這些洋人來華做生意,把中國大把的銀子都賺走了,對中國完全沒有好處,禁止他們的女眷在身邊,這些外商就會離開中國;二來清朝女子還在裹足,講究男女授受不親,而外國女人衣衫暴露舉止輕浮,當街和男人牽手、說笑甚至親吻,簡直一股泥石流;三來外國女人地位與男性無差别,還處處受到優待,這讓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不能容忍。
當時有位叫洛連的荷蘭大商人,多年在中國經商,終于無法容忍一家分離之苦,帶着妻女坐在他的“海馬号”,漂流過海來中國。當抵達廣州之後,卻被當地官員禁止入境。最後被安置在澳門定居,此後外國女人一律被安置到澳門。
1759年,兩廣總督李侍堯按乾隆的旨意,制訂了《防範外事規條》;1776年,廣東巡撫兼海關監督李質穎制定了《防夷四查》;1809年,兩廣總督百齡推出《民夷交易章程》;1814年,兩廣總督蔣攸鑽制訂《整饬夷商貿易九事》,這些法規内容各異,有一條卻絕對相同:禁止“番婦”在清國居住。
外商一直希望突破這個禁令,由此與清朝政府的沖突不斷。直到1842年,鴉片戰争結束,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廢除了英國商人、官員女眷不得入境的規定。口子一開,各國女性紛紛湧入。乾隆開啟的百年禁令就此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