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之下無冤魂,這是14年抗戰留給國人最大的啟示。在裕仁天皇的蠱惑下,當時的日本國民基本都被洗了腦。在他們看來,參與侵華戰争,就是為天皇盡忠,是最神聖的事情。不過,也有少數明白事理的日本人,知道侵略他國是害人害己的事情。比如,這個叫山崎宏的日本人就是典型。山崎宏是一個醫生,世代行醫。1937年,山崎宏被日本當局征發當兵,派到了中國戰場。

目睹了日軍在中國的各種邪惡行徑,山崎宏實在感到受不了,于是,山崎宏選擇做了一個逃兵——這個選擇其實是很冒險的。因為山崎宏不會說中國話,而一旦被日軍發現他當了逃兵,也會将其軍法從事。于是山崎宏裝作啞巴,混在難民堆裡颠沛流離好久,并漸漸學會了中國話。山崎宏在流落到山東的時候,結識了一位當地的女子,并和這位女子喜結連理。
當然,此時的山崎宏因為常年漂泊在中國,在語言上,已經讓人無法分辨出他的國籍了。而山崎宏對于日軍的各種暴虐行為有愧疚感和負罪感,是以沒敢讓妻子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不過,山崎宏并不是将這種負罪感懷在心裡,更是将其轉化為行動。當時的中國嚴重缺乏醫療人才,而山崎宏的本職是一個醫術高超的大夫。
是以,山崎宏開了一家診所,山崎宏認為,日軍在華最大的罪行就是殺人,而自己盡力救人,可以盡量為自己和自己的族群贖罪。在華的數十年時間裡,山崎宏幫助了許多人,也為很多支付不起醫療費的貧苦人民進行了無償救助。在山崎宏婚後的第35年,山崎宏才告訴自己的妻子:自己其實是日本人,而且還是一個逃兵。
起初他妻子隻道山崎宏是在開玩笑——因為印象裡日本人隻會殺人放火,哪裡會治病救人?當其妻子意識到山崎宏不是開玩笑以後,内心糾結了許久,不過,事後他妻子冷靜以後,也接受了這個現實。2003年,已經98歲高齡的山崎宏自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向相關部門提出自己的遺囑:
那就是自己死後,要将自己的遺體捐贈給醫療研究機構,從事醫療機構,造福後世。但這個要求讓中方感到無法答應:因為山崎宏是日本公民,接受外籍人士的遺體捐贈,在當時沒有此類的先例。是以,我們拒絕了。但在山崎宏死後,他的妻子又再次提出了這個申請。妻子是中國人,作為配偶,她是可以捐贈遺體的,是以這次,我們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