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唐朝以後,元朝和明朝都沒有收複的西域,清朝為什麼能将其收複?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自唐朝以後,元朝和明朝都沒有收複的西域,清朝為什麼能将其收複?

1757年,清朝徹底消滅占據了西域的準噶爾汗國,乾隆帝取“故土新歸”之意,将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

時間往前推,西域最近一次被中央王朝統治還是唐朝時期,唐亡以後是五代十國大亂世,再以後就是宋遼金三國大分裂時期,這幾百年時間,并沒有大一統王朝出現,西域自然是沒有被中央王朝收複。

到了元朝,雖然疆域相當遼闊,但是西域大部分地區,是長時間被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即察合台汗國統治,并不屬于元朝。

等到明朝成祖朱棣在位時期,設定的哈密衛,大緻統治了西域的東部,可以說是中央王朝最接近收複西域的一次。

但是後續明朝并沒有一鼓作氣将西域全部收複,反而是對于哈密衛的控制都是一直失失得得,到了明世宗嘉靖帝年間,是徹底放棄了哈密衛,明朝的勢力徹底縮回了嘉峪關以内。

是以說自唐朝以後,西域是脫離中央王朝統治近千年時間,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才被中央王朝收複。

自唐朝以後,元朝和明朝都沒有收複的西域,清朝為什麼能将其收複?

那麼清朝為什麼收複了近千年沒有被收複的西域呢?

一般來說古代王朝為什麼要開疆拓土,有着以上幾點原因。

一是農耕社會對于肥沃土地的渴望。

我們來看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基本上是東邊擴張到了大海,北邊擴張到了大草原,西邊擴張到了戈壁沙漠,南邊擴張到了叢林。

對于以農耕文明為主的王朝來說大海、草原、沙漠、叢林顯然是沒有太多利用價值的,反而是一種負擔,是以就此止步,是好好經營疆域内适合耕種的土地。

二是面對強敵和外患,将其消滅以後占據其領地,或者主動出擊以後占領更多土地,為自身營造大的戰略空間。

三是強大利益性驅使,比如說某個地方經濟好,盛産黃金什麼的,或者說這個地方戰略性太重要了,自然是王朝必争之地。

漢武帝劉徹時期為什麼要經營西域呢,就有第二、三點的原因,首先是匈奴往西北方退縮,要通過西域進一步打擊匈奴,還有就是陸上絲綢之路為西漢的經濟帶來大量的好處,而西域身為絲綢之路中一個重要地帶,自然要大力經營,控制住西域,等于可以獲得巨大經濟回報。

自唐朝以後,元朝和明朝都沒有收複的西域,清朝為什麼能将其收複?

至于唐朝以後為什麼沒有王朝重視西域呢,就是因為陸上絲綢之路已經沒落,而海上絲綢之路在宋朝就已經大興,等于就經濟來說,西域已經不是那麼重要。

而且當時朝代主要邊患在于北方大草原,或者是明朝後期的東東北邊患,西北基本上沒有大敵,也就是宋朝時西夏對于王朝統治起到一定威脅,但并非很大的威脅,不至于王朝必須對西北用兵來以攻代守,來争取大的戰略空間。

其實清朝前期也是不重視西域,在康熙帝在位時期,西北的準噶爾部在噶爾丹的率領下強勢崛起,準噶爾部割據西北以後,噶爾丹開始對喀爾喀蒙古用兵,直接威脅到清朝邊境,後來噶爾丹甚至是長驅直入到了距北京隻有七百裡的内蒙古烏蘭布通,這樣一來,等于性質變了,相當于噶爾丹想要跟清朝争霸天下,染指中原。

對于這一西北大患,康熙帝是三征噶爾丹,自此雙方之間延續了近百年的戰争開始,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直到乾隆帝在位時期,趁着準噶爾部内亂,才一舉将其徹底消滅,進而将西域收複。

是以總結來說,清朝之是以将西域收複,就是因為準噶爾這個強敵對其威脅太大,是以自然是要想盡辦法将這個強敵消滅,并且将其占據的土地收複回來。

當然不論清朝的動機是什麼,收複了西域,是其在疆域上的一大功勞,是值得肯定稱贊的。

自唐朝以後,元朝和明朝都沒有收複的西域,清朝為什麼能将其收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