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首創“脫貧特派員”模式入選國家“網絡扶貧十大案例”

10月14日,在全國第7個“扶貧日”的重要活動“扶貧日系列論壇”上,國家相關部門公布了扶貧成效顯著、受到群衆認可的“真扶貧、扶真貧”的典型案例,其中阿裡巴巴首創的“脫貧特派員”模式被評選為“網絡扶貧十大案例”。

阿裡巴巴是首家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的網際網路公司,而“脫貧特派員”正是阿裡首創的助力農村脫貧模式之一。從2019年6月開始,兩批平均在阿裡工作 10年以上的員工駐紮到山西平順、甘肅禮縣、貴州普安、湖南城步、甘肅渭源等11個國家級貧困縣,帶去阿裡農村數字化的一整套思考方式、數字技術、營運經驗,同時圍繞教育脫貧、健康脫貧、女性脫貧、生态脫貧、電商脫貧這五大脫貧方向,對貧困縣域進行全方位助力。

戈新縣是一名15年的阿裡老員工,今年4月被派遣到江西省尋烏縣,幫助當地建立了全國首個阿裡巴巴客服中心,首期就提供了近300個工作機會,為尋烏培養新零售服務人才、電商生态營運人才,吸引大量青年返鄉就業;同時“新未來高中生”、“馬雲鄉村寄宿學校”,“養育未來”,“加油木蘭”等教育、就業、醫療保障措施也紛紛在尋烏落地。

而另一名“脫貧特派員”聶星華去年到達山西省平順縣後,組織當地3500餘人參與了電商教育訓練,帶動當地網店商鋪從最初的30餘家發展到近400家,全縣一年網絡銷售達到近8000萬元,其中7場淘寶公益直播就為當地貧困戶賣出農林特産超過800萬元。他為當地引入的“螞蟻森林”沙棘生态經濟林保護項目,創造1千多個就業機會,人均增收5673元,未來每年預估可産生1300萬元收益,沙棘生态綠色産業已經成為當地四大主導産業之一。

阿裡首創“脫貧特派員”模式入選國家“網絡扶貧十大案例”

阿裡脫貧特派員聶星華和平順縣的椒農交流

劉亞輝今年4月來到陝西省宜君縣,不到半年,除了落地電商脫貧、教育脫貧、生态脫貧等措施之外,還為當地引入了假發社群工廠,據了解,當地貧困女性經過假發編織技術教育訓練上崗,人均月收入達到3000元。全國首個“菜鳥鄉村農産品上行中心和共配中心綜合體”項目建成後,快遞成本可降低40%,大大提高了宜君農産品電商的競争力。

阿裡首創“脫貧特派員”模式入選國家“網絡扶貧十大案例”

阿裡脫貧特派員劉亞輝和薇娅一起為宜君農産品帶貨

據悉,為了更好地創新脫貧模式、助力鄉村振興,阿裡巴巴于2017年成立百億級脫貧基金,把脫貧作為阿裡巴巴的戰略性業務。幾年來,阿裡巴巴在教育脫貧、健康脫貧、女性脫貧、生态脫貧、電商脫貧領域深耕,并首創了“阿裡巴巴脫貧特派員”、“公益直播帶貨”等網際網路脫貧模式對貧困縣進行全方位幫扶持。

“打造一套可持續、可參與、可借鑒的網際網路+脫貧模式,就是阿裡特色的脫貧實踐。”阿裡巴巴集團合夥人、阿裡巴巴脫貧基金執行秘書長孫利軍介紹說,“雖然不同貧困地區的發展瓶頸有所不同,但縮短數字發展的差距、創造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增長自我造血的能力,是實作脫貧的重要途徑。”

阿裡首創“脫貧特派員”模式入選國家“網絡扶貧十大案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