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的兩次大戰中,蘇俄的結局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最主要的參戰國之一的沙皇俄國,是最為悲催凄慘的,戰争還沒有結束,國内就爆發十月革命,政權被推翻,國家土崩瓦解。沙皇全家被滿門抄斬,還喪失了大片的領土。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剛剛誕生,就遭到英美糾集的十四國武裝幹涉,打出長達四年的内戰。然而,在這二十年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而在這六年的大戰中,蘇聯的表現不凡,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強國,還鲸吞了60近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蘇俄在兩次世界大戰的迥然表現,确實令人唏噓!

一是占了芬蘭卡累利阿等 7萬平方公裡土地。芬蘭本屬瑞典,位于波羅的海的入海口,地理位置相當重要。1712年,為争奪北歐控制權,沙皇彼得大帝從莫斯科遷都到聖彼得堡。1809年,從瑞典奪得了整個芬蘭,至此去往波羅的海的大門被打開。然而,芬蘭獲得獨立後,俄國喪失了波羅的海入海口,也使首都聖彼得堡成為了邊城,是以蘇俄又将首都遷回了莫斯科。
1939年,斯大林又重拾進入波羅的海問題,就主動發動了對芬蘭的戰争,但卻遭到了芬蘭人的頑強抵抗,斯大林不得不大動幹戈,舉全國之力才迫使芬蘭不得不割讓卡累利阿。然而在二戰中芬蘭為收複失地,曾一度與德國合作,但因戰局逆轉,芬蘭就馬上與蘇聯媾和妥協,并同意永久放棄卡累利阿的主權。
二是占了波羅的海三國18萬平方公裡。蘇聯拿到了波羅的海的門戶芬蘭的卡累利阿,更惦心身處波羅的海腹心的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三國,因為它們地處波羅的海大半個航道的位置。為此俄國不惜血戰二十年才控制了這一地區。可是1918年這三國獨立了,成為了蘇聯一塊心病。
蘇聯抓住了二戰爆發的時機,通過與納粹德國的交易,先把三國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後又以加盟共和國的名義納入自己的版圖。
三是占了波蘭東部 20萬平方公裡。波蘭與俄羅斯本屬同一斯拉夫民族,但因波蘭信仰天主教,而俄羅斯信仰東正教而沖突分歧不斷。1610年,強大的波蘭攻占莫斯科,大肆屠殺、扶持傀儡,一度俄國成為波蘭的屬國。從此波俄徹底結下梁子。俄國強大後,與普、奧兩次波蘭徹底瓜分。一戰之後,又爆發戰争,沖突愈演愈烈。
1939年,蘇德秘密簽約,波蘭第三次被瓜分。蘇德從東西兩個方向攻入波蘭,蘇聯占領波蘭東部二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戰後,拒不歸還。
四是占了東普魯士大部 1.5萬平方公裡。沙俄曆代沙皇一直在為出海口而征戰不已,打通波羅的海始終是他們的期盼,但是,波羅的海出海口的情況過于複雜,沖突利益太過突出,是以蘇聯隻好盡量逼近出海口。加之離西歐太近,也無法對波羅的海三國搞蘇聯最拿手的人口置換。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便強占以柯尼斯堡為核心的東普魯士,驅逐全部德國人,使之成為純俄羅斯的加裡甯格勒。
五是占了摩爾多瓦與外喀爾巴阡 5萬平方公裡。摩爾多瓦原叫比薩拉比亞,跟羅馬尼亞都屬達契亞民族。土耳其崛起後占領羅馬尼亞,比薩利比亞則被俄國占領。羅馬尼亞獨立後,在比薩利比亞歸屬問題上沖突尖銳。二戰後,無奈的羅馬尼亞放棄了比薩拉比亞的主權要求。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中東歐的交界處,是天主教與東正教的交彙點,是以這裡一直是多民族的聚居地。二戰後,蘇聯稱這一地區是烏克蘭族的聚居地,強行占領了外喀爾巴阡。
六是占了南庫頁島、千島群島 5萬平方公裡。大家都知道,庫頁島曆來都是中國領土。十七世紀末,日本和沙俄從南北兩端進行滲透蠶食。1875年,日本通過與俄國簽約,用南庫頁島換了沙俄手中的千島群島。日俄戰争日本勝利後,又重新占領南庫頁島。1945年8月,蘇聯為履行雅爾塔約定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的同時,奪占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且宣布兩地是蘇聯不可分割的領土。
這樣,蘇聯通過二戰一共吞并了近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