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孫恩道,1950 年生,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人,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結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所學生班。曾任湖北美術出版社社長、編審、編審委員會主任。現任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畫學會理事,湖北省美術院院外畫師,湖北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湖北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武漢大學客座教授,湖北省文聯委員,湖北省文史館館員,湖北省政府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委會委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曾創作出版了大量連環畫和工筆重彩插圖。作品參加第七、八、九、十屆“全國美展”及“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并獲獎。。近年參加中國畫學會理事展、中國畫學會人物畫專題展及中央文史館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美術作品展等重大展示活動。

1995 年後在國内外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其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廣為收藏。出版有《孫恩道水墨人物》《當代名畫家冊頁·孫恩道》《當代名家作品集·孫恩道》《中國名家扇面·孫恩道作品集》《丹青典藏·孫恩道卷》《中國畫名家長卷典藏·蘭亭修禊圖》等專集。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孫恩道先生奉國家之邀,傾近五年心血創作的大型曆史巨幅畫作《商湯崛起·湯誓》在網上發表後,引起美術界許多同道關注,有許多贊譽評論文章。在這裡,我們挑選了兩篇有分量、有力度、有獨到見解并有說服力的文章集中在這裡發表,讓讀者在領悟美術作品的同時,也感受文章的魅力。我首先感謝孫恩道先生用畢生之學、數年之功把上古時期的曆史事件用感人的筆墨形成曆史畫面傳達表現給當代世人,也感謝賈德江、張如學兩位先生用客觀準确的文筆,生動而充滿正義的激情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都使觀賞者感動。為了友善閱讀,我們再次編輯發表時,把這些精彩彙集,以飨讀者。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商湯崛起 湯誓》 270cm×530cm 2016年

融會古今 化合中西

構築史詩般宏闊而悲壯的曆史畫面

——從孫恩道新作《商湯崛起·湯誓》談起

賈德江

《商湯崛起·湯誓》是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孫恩道應“中華文明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組委會的邀約,曆經四年時間,于去年完成的一幅曆史主題性繪畫的巨制。該作高270厘米、寬530厘米,水墨設色畫法,場面宏大,人物衆多,波瀾壯闊,氣壯山河。畫家是以遠古時期的夏代末年,由弱變強的商湯起兵讨伐夏桀所發動的一場戰争為背景,史稱“鳴條之戰”。但畫家并沒有選擇正面去表現兩軍交戰的場面而是圍繞着選題策劃者所設定的内容,擇取的是會戰開始之前,湯為了鼓動士氣,于公元前1666年在景亳(今河南商丘)這個地方,召集了參加會戰的商軍和前來助商伐夏的諸侯、方國的軍隊,宣讀一篇伐夏的誓詞——史稱“湯誓”的情節。

應該說,孫恩道選擇這一創作任務,賦予這一曆史史實以具體感人的描述,是一項費力、費工、費神且未必讨好的艱苦勞動。因為他要表現對象的時代背景過于遙遠,而且文獻資料的渺茫和考古成果的不足,都是擺在他創作這幅畫面前的難題。或許是這位經過部隊淬煉的河南漢子耿直執拗不畏艱難的性格所緻,“越是艱險越向前”,他更願意在這具有挑戰性的創作中挑戰自我、錘煉自我、升華自我。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商湯崛起 湯誓》(局部)

在創作此畫的四年中,孫恩道研讀了商夏的曆史,翻遍了原始文明的資料,搜尋了古代兵器和服飾,參觀了多家博物館及殷商舊址,先後畫了無數草稿以及大量的人物造型,原大作品先後畫了三幅,并邀請多位專家學者予以現場指導,反複構思,反複修改,反複落墨,可謂宵衣旰食,“耗盡了心血,調動了一生所學”(孫恩道語),終于大功告成,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曆史的答卷。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對孫恩道這份答卷,我是持明确的贊賞态度。賞讀他的這幅新作,我感覺有一種滿足了的期待。那種場面壯闊、氣勢恢宏,具有非常堅定而有力的視覺感染力的大作,在孫恩道的過去以及“浙派"的代表人物中都是極為罕見的。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把孫恩道列為深受“浙派"畫風影響的畫家,對他那些以水墨寫意的方式去表現現代(包括少數民族風情)或古代的意筆人物,也表示過欣賞的贊美。但他的這幅《商湯崛起·湯誓》則以重寫實、重結構、重造型、重母題的宏大繁富的“京派"風格,與“浙派”畫風恰成對比。它不是輕歌曼舞,而是黃鐘大呂;他不是小情小趣,而是大氣磅礴;他不是重人文意趣、重書法用筆、強調“寫”的意味的獨幕喜劇式的風情畫卷,而是一曲令人蕩氣回腸的頌歌。孫恩道以一種大氣魄、大境界、大手筆的追求,在寫實主義的基礎上,融合了西方現代主義和傳統筆墨,構築成這幅史詩般宏闊而悲壯的圖畫。在這幅作品中,畫家在盡可能發揮傳統筆墨精神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表現了上古時代經過考證的人物形象、文化符号、戰騎兵器以及祭祀場面,竭力地讓作品呈現出那個時代的特征和重制曆史的情境。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孫恩道使用的藝術語言,不是他以往大筆頭的寫意方式,也不同于裝飾意匠較多的工筆畫法,而是高度重視用筆的水墨設色,以寫實參酌寫意,強調筆墨服從于景觀實境的呈現,注重以造型帶動筆墨的新變。顯然,孫恩道是在“京派”,即沿革“徐蔣體系”的代表性畫家王盛烈、劉文西、周思聰、盧沉、王子武、馬振聲等所探索的路徑上繼續延伸。展現在筆墨與造型的相容層面上,無論是作品的布局、氣氛的渲染,還是人物的塑造幾乎都移用了素描、光影、結構、質感、空間、透視等西法的表現技巧和手法,同時又經過了“經營位置”“骨法用筆”“水墨為上”的意象造型的解讀,幾乎透露出當代水墨人物畫的全部資訊。這就是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線面造型與體面造型,通過虛實、粗細、濃淡、枯潤、輕重的筆墨在勾染皴擦中統一起來,實作了筆墨對于造型的全方位相容。既表現了形又表現了體面,既有筆又有墨,不僅使這幅作品具有一種訴說天理、陳述曆史的魅力,更有一種使人為之震撼而感奮的精神容量。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限定于瞬間情節、焦點透視和造型的準确生動,《商湯崛起·湯誓》結構上的最大特征,就是打破正常,把核心人物商湯置于遠景高處,立于祭壇上的商湯執鉞作誓,氣宇軒昂,右側站立他的一文一武幹将伊尹和鐘虺。祭壇下四面圍繞的是黑壓壓的人群,有表演傩舞的奴隸、有進獻祭品的使臣、有陣容整齊的隊伍,有騎着大象的方國兵勇,還有參與送糧的牛車、負箭的群眾、參戰的百姓等。畫家以全景式的構圖展現商湯崛起的壯觀,以層層疊疊、虛實相生、靜中有動的向上态勢,表現出的底層平民将士對最高權力的臣服和膜拜,把“湯誓”這一主題情節推向了高潮。這種手法使我聯想到石魯的那幅名作——《轉戰陝北》就有這樣的特點,畫家把毛主席作為遠景站立于西北群山之巅,人物雖小,卻更加突現了偉人“胸中自有雄兵百萬”的雄才大略。這兩幅作品之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藝術源于生活,藝術是現實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的能動反映,這個二進制論的命題是指導藝術家創作的原則。然而對于《商湯崛起·湯誓》這樣的遠古曆史題材的創作,這一生活源泉隻能靠間接的方式來獲得。在這一方面,孫恩道表現出來的是一往無前的挑戰精神。首先展現在前期考證工作做充分,準備投入的程度大;其次,是調整完善創作思路的心力付出多;最後,在實施和制作過程中腦力和體力的雙重工作量更重。孫恩道的藝術目标,則是通過僅有的資料和想象,憑借自己的智慧、精力和能力,創造出能充分表達“湯誓”這一主題的内涵和精神,表現出商湯那種改朝換代的英豪之氣和開創大業的雄心壯志,以還原那段曆史的真實,是以,他不僅下功夫于人物的刻畫,各色人等神情動态的生動表述,還包括服裝、紋飾、兵器、旗幡、傩具、祭品以及牛車、大象的出現,都經過資料的考證,查找有據地使作品充滿遠古的神秘感和誘惑力,力求全面地展現上古商文化的特色。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有必要強調指出,如果畫家沒有很強的造型能力和全面修養,是無法駕馭如此宏大壯觀的巨作的。孫恩道接受過嚴格的寫實訓練,接受過現實主義的洗禮,他有高強的造型能力和創作能力。多年來,他創作成果豐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藝術規律有娴熟的把握,尤其善于用對比的手法讓作品在多種沖突中顯出“生意”,突現主題的鮮明和生動,也無形地拓展了筆墨表現語彙的新空間。具體而言,畫家以整體的下開上合、下實上虛、下濃上淡、下密上疏的多重對比,突出主體人物戰前誓師的神采,他又以臣民的俯式和商湯的仰式,顯出權力的至高無上。他還以弧形的奴隸為主的人流與精兵軍容整齊的陣列形成動與靜、直與曲的對比,并以沖入的牛車、風動的旗幡、甩鼻的大象使嚴陣以待的畫面充滿動感,遠觀其勢壯烈豪邁,近觀其質各得其所,再現了上古最大規模聯軍作戰“氣吞萬裡如虎”的威武氣勢。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無論如何,孫恩道在這幅作品中,所花費的心血是不言而喻的,從具象寫實角度,這幅作品也超越了他在此之前所建立起來的水墨文本,而更深入到筆墨與造型相容的個性化氣質的表現中,不僅豐富了他個人的水墨文本,也對當今寫實具象的主題性繪畫,無論觀念還是語言,提供了一個力求以水墨語言重塑寫實造型的可資借鑒的範例。毫無疑問,工程浩大的《商湯崛起·湯誓》的誕生,不僅是我們了解孫恩道的藝術追求和藝術風格的最重要的作品,同時也是我們研究藝術家的技藝和才智怎樣得到發揮,進而獲得一種超越性品位的藝術标本。

2017年12月30日 于北京王府花園

(作者系著名出版家、美術評論家、畫家)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不負丹青翰墨香

——著名人物畫家孫恩道先生其人其畫之巨作《商湯崛起·湯誓》淺談

張如學

“尋章摘句老雕蟲”餘每伏案而作,因窮于才學,常常會有意無意間查閱典籍,臨時抱抱聖賢的“佛腳”,以拾階而及夫子之牆,欲得一孔廟宗,唯恐臆造與謬誤而贻笑大方。畫家孫恩道先生學養深厚,滿腹經倫!于是落筆倍感“江郎才盡”,力不從心也!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翻讀美術刊物相關寫意人物畫理論文章,意在學習參考,閱後又實覺五味雜陳,不盡人意,事與願違...其文衆口一詞,隔靴搔癢,道聽途說,于是便不敢恭維,更有寫意人物畫家撰文大肆喧染,毫不吝啬地自我标榜,誇誇其談,其奮矜之容若若!然觀其之作,粗制濫造,捉襟而肘見。宋程頤有雲;“然有之無所補,無之靡所阙,乃無用之贅言也。”“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相比之下,孫恩道先生倒是甯靜了許多,淡泊獨行,甘于寂寞,總是給人以溫文爾雅,樂觀豁達的印象,一派謙謙君子之風,令人欽佩!古人又雲:“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濁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他的筆下婀娜而不媚俗,樸實而不浮滑,透着甯靜的書卷氣息,“出淤泥而不染”畫如其人,實乃君子懷德之高。有曰“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溯本而求源,要明晰當今寫意人物畫,如不梳理它的發展曆史,不深入了解它特有的民族屬性,文化載道以及書畫同根同體之本質,就很難對寫意人物畫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與正确的評判。縱觀寫意人物畫的程序,可以追溯至母系社會時期陶制品的紋飾造型和各類圖案式刻寫,諸如陝西西安東郊的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圖案以及漢代帛畫,也不乏對人物的抽象繪寫,還有楚墓中出土的《人物禦龍圖》和《人物龍鳳圖》等這類作品,僅為某種特定的場合與實際需要而為之,完全屬于帝王将相上流層面的意識形态。人物表現皆呈現天真、稚趣之象,有意而無法,簡單而又粗糙,很難得将它界定為富有文化内涵的藝術作品,但它的确是中國寫意人物畫最早的雛形,也可比喻為寫意人物畫之“舊石器時代”。魏晉隋朝這幾個時期是孕育中國寫意人物畫的重要階段,宗教人物畫尤為興盛,同時畫風注入了深厚的教派文化。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作者有思想,有目的,有法則的去創作,去粗取精,變稚樸為娴熟,化簡單為簡約,晉代以顧恺之為代表的畫家,已把人物畫推向了新境界,可見他的人物畫作品中,帶有鮮明的宗教文化色彩,人物形象或誇張或寫實,傾向于神态刻畫和情感表達。如《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作品均以形寫神,以線造型,遷想妙得,有強烈的書寫韻味,為後來的寫意人物畫奠定了基礎,同時畫家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力,将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行象表現為畫面上的具體人物造型,充滿了詩意幻想的浪漫意境,不愧于千古名作,開宗立派,令後世頂禮膜拜。到了盛唐吳道子,純粹以舒展流暢的線條把人物宗教畫推向了更富于情感,富于表現力的全新視野。如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圖,以舒展流暢的線條表現人物,以書入畫,寫意性極強,構圖整體,章法完美。作品蘊含着深刻的道教文化思想,藝術與宗教文化融為一體,堪稱中國寫意人物畫之鼻祖,成為曆代臨摹範本,爾後1300餘年不出其右。南宋梁楷開人物大寫意先河,其代表作品《潑墨仙人圖》寥寥數筆,高度洗煉,形神兼備,見筆見墨。以“少少許勝多多許”是寫意人物畫的又一座高峰。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宋以後寫意人物畫漸次衰退,明清兩代出現的以陳洪绶、任伯年為代表的畫家,雖然在寫意人物畫上有所新突破,帶來了一抹新的曙光,但為人所期盼的那個超越并沒有到來。50年代後,受“西畫東漸”影響,“徐蔣體系”風靡寫意人物畫壇,将西畫人物造型法融入中國畫,不可否認,西方的素描人物畫手段,的确解決了中國傳統寫意人物畫幾千年來的籠統估計化模式(即所謂立七,坐五,盤三半),消除了人物畫結構存在不明确、混沌模糊的概念(要指出的是人物畫與山水、花鳥皆不一樣,因描繪對象不一樣,它需要完成必要的結構造型),無疑,西畫從某種角度來說推動了中國寫意人物畫的進步與發展,顯然這是積極的。于此,寫意人物畫在一片革命與改造聲中,有一部分畫家脫穎而出,探索出了新路子,取得了新成就。成為現代寫意人物畫的領軍人物,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的新标杆,諸如:盧沉、方增先、劉國輝、周思聰等畫家。泥沙俱下,也有一些畫家在這片浪潮中沖昏了頭腦,迷失方向,以至得不償失。成為“素描加筆墨”嫁接中國畫的犧牲品,幾乎将祖宗血統丢失殆盡,作品出現了“僵屍”畫面,有結構無内容,重技法少筆墨,作品缺少内涵。徐悲鴻主張提出的中國畫改良“新七法”強調西畫元素植入,卻淡化了寫意精神,這對傳統寫意人物畫有極大的影響力。它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寫意人物畫并沒有如願以償,達到所期待的高度,依然是霧裡看花。“漸行漸遠漸無窮,水闊魚沉何處問!”這更需要我們冷靜下來反思。竊以為,這些現象的産生大緻有二:其一,書法修養不夠,線條缺少含金量,很難達到古人的筆墨高度;其二,傳統文化儲備欠缺,内涵膚淺,畫境不高。使半個多世紀以來不出曠世精品,不出大師的原因所在,難以與先賢比肩左右,這是一個不争的事實。所謂“新時期的水墨寫意人物畫獨樹一幟”,“近百年寫意水墨人物畫藝臻完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等等之言。隻不過是用來麻痹自己而已,自我陶醉,似乎有些輕佻颟顸,可謂:“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這個尴尬的局面擺在寫意人物畫家面前,無不是心中之痛,豈可麻木。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當今令人欣喜的是寫意人物畫壇不乏有識之士,面對傳統兼收并蓄,面對西畫揚長避短,探索出了寫意人物畫的新格局,成就斐然。無疑畫家孫恩道是這場變革中的受益者,是當代寫意人物畫的中流砥柱。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孫恩道先生出生于河南鞏義,正是夏商時期郡都要地,與生俱來帶有正統中原文化的基因,年少愛讀聖賢書,酷愛文學,“少年心事當拿雲”。繼而又成長生活工作于湖北,長期受楚文化的熏陶與滋養,使這個中原漢子既有剛健博大,自強不息的一面;也有儒雅醇和,豪放浪漫的一面。楚人筚路藍縷,銳意進取,兼收并蓄的精神,在他身上不難展現。孫恩道于束發之年,便師從著名畫家陳天然先生學習繪畫,三更燈火五更雞,寒暑不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謂取得了“真經”。待進入而立之年的他,已涉獵連環畫、版畫、工筆畫、線描、書法,名不虛傳,練就了“童子功”,特别是連環畫造詣頗深,屢屢參加全國大展及獲獎,于畫壇嶄露頭角,引人注目。毋庸置疑,他通過諸類畫種的嚴格訓練,身懷“絕技”,功底紮實,足以具備對人物造型結構駕輕就熟的能力,也正是在他繪畫領域順風順水之時,他悄然無聲,青燈黃卷,宵衣旰食,備舉考之事,如願考入了武漢大學,然而專業卻選擇了中文系,頗令人匪夷所思,不得其解。在筆者看來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包藏“野心”也。

古人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子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一個寫意人物畫家要成就大器,必須靠文化作鋪墊,筆墨技法不是唯一,否則會落入“匠人”的隊伍。中國畫講品味,講格調,講内涵!曆代名家哪一個不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賢士。“遇之匪深,即之愈稀。”由此可見,孫恩道先生的文化修煉一直伴随着他的藝術程序。在他看來“書中自有黃金屋”。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畫家不要有小家子氣,要有大格局,方能成大氣候。宋陸遊也有詩雲:“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感歎隻是個普通的詩人,沒能報效國家之憾。明代李日華曾在《墨君題語》雲:士人以文章德義為貴,若技藝,多一不如少一,不惟受役,兼自損品...”又雲:“餘嘗謂五摩诘玉琢才情,若非是吟得數首詩,則琵琶伶人,水墨畫匠而已。”唐閻立本也曾因别人稱他為“畫師”而自尊心受挫。

2022·名家迎春網絡展——孫恩道

他曾訓誡兒子說:“吾少好讀書屬詞,今獨以丹青見知,躬厮役之務,辱莫大焉,爾宜深戒,勿習技藝。”有雲:“不近師匠,全範士體。”為此,談論畫家修養絕非隻是空談,高調而已。今天的中國畫壇既處于繁榮文化的大好時代背景下,又困于“金錢”誘使,不知多少畫家在一片真假拍賣的吆喝聲中,慣耍商道伎倆,又有幾人曾甯坐闆凳十年冷,面壁而修呢?在一片參展、獲獎的泡沫之下,早已忘了中國畫還需要修煉文化及其它姊妹藝術。緻使當下作品成了個人倫理趨向的工具,趨向空洞與無聊。這是當今整個中國畫壇應當引領起高度重視與範防的問題。畫家孫恩道先生勤于寫作,筆者見過他的不少文章。或平鋪直叙或浪漫清新,哀弦急管,聲情并茂,其著述《父親的土地》就是一本好書。相比那些無聊的筆墨遊戲,難道他不是當今寫意人物畫家中的佼佼者與風向标嗎。胸中學問既深,畫境自然超乎凡衆。

《商湯崛起·湯誓》國畫作品長550厘米,高270厘米,這幅鴻篇巨制是畫家孫恩道先生2013年應“中華文明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組委會之邀請簽約,曆時五年時間完成的。畫面氣勢恢宏,波瀾壯闊,再現了商湯興兵伐夏之前,隆重集會誓師的震撼場面,仿佛能聽到6000兵勇如雄獅怒吼,威震四海,又仿佛傳來戰馬嘯嘶,鼓角齊鳴。烽火連三月...該作品取材于公元1600年前,夏朝社會沖突日益尖銳,至夏桀即位,暴虐無道,荒誕無恥,緻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部落離心離德,給商湯滅夏創造了有利機會,于是商湯果斷起兵,命伊尹,仲虺為左右相,為鼓勵振奮士氣,商湯召集将士誓師動員,為之秉承天意征伐夏桀,拯救民于水火之中。大有“黃河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之氣勢!

承接大型曆史題材美術作品,起點高,難度大,挑剔多,需要耗費諸多的時間精力,它沒有任何參照物及類似作品可供揣摩借鑒。畫面不僅要注重藝術效果和感染力,還要尊重曆史甚至還原曆史景象,無疑這是擺在畫家面前的重大難題,如何起稿,如何刻畫,一切還得從零開始。畫家孫恩道運籌帷幄,形成思路,有條不紊,步步為營向前推進。從此,逛書店,跑圖書館,網上搜集整理夏商時期相關曆史資料,從史書上查找遠古資訊,模拟複制相關形象的圖案。無數次往返于各類各地博物館進行拍照、寫生、記錄,與古物對話。畫面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服飾設計,戰車、兵器、祭祀等物的設計構圖,諸多細節,都需要畫家依據所擷取的資料資訊進行起草、落墨、修改,每一個過程每一個問題都凝聚着畫家的責任與擔當。

這幅作品采取聚點輻射視角式構圖,畫面張力大,氣勢足。人物主角突出,巧妙運用縱橫交錯“井”字,外實内空,大開大合,小開小合,使畫面而不散,節奏感強。色墨交融,渾然一體,緊而不悶。若從塊面上劃分:其一,左下負箭的奴隸至祭壇以右為一個大的斜三角形;其二,左邊牛車與上方軍馬陣形成第二個小三角;其三,上方空白處又呈斜三角形,看似複雜,畫家卻匠心獨運,外輪廓極為整體,構成感強,非常現代。潘天壽先生曾說,畫面空間無論大小,都是一片天地,要“知白守墨”,先将筆墨布置到邊角,好比下圍棋一樣,高明也非常大膽。倘若開始就将棋子下到棋盤中間,那無疑是自取滅亡。畫中間留白讓虛,将筆墨從靠近邊角,便成了“金邊、銀角、草肚皮”之棋法。畫家孫恩道先生大膽且巧妙地利用了這一法則,讓其構圖無懈可擊。可見畫家對大畫的駕馭能力是高超而娴熟的,立意是深刻的,除了精準的人物造型,元素符号表現與筆墨淬煉外,其畫面透露的資訊極為豐富,如同史書一般,既有夏商時期政治更疊趨勢走向,也有軍事戰略兵戎相見的情景,既有将士整齊化一決戰前線骁勇氣概,有藜民百姓和恐慌的不安。既有人文風情的表述,也有地理氣候之縮影。讓人流連忘返,每讀每新。

畫幅最下邊是一群專注而又帶着神秘色彩的跳傩者,有的頭系巾帻,赤裸上身,有的佩戴神面具,肩掮神旗打羅傘,或仰面或俯首,動作誇張而彪悍,面目猙獰,氣氛激烈。以驅鬼逐渡,除災呈祥。傩舞人右放左收呈大開之勢,人物造型以勾線和皴擦相結合,如寫山石,背部刻畫如此不一般,見筆見墨,造型準确且左右兩邊以神幡赤帻為元素作虛化處理,避免了闆結,形成虛實節奏。畫家雖然以西畫中的體面結構,但根本不受光影影響,摒棄了“素描加筆墨”的病态,這正是當今中國寫意人物畫壇所欠缺的高度。騎着大象的戰将(畫面大象的出現也絕非臆造:夏商時期豫州屬于亞熱帶氣候,軍隊有訓象習俗。《呂氏春秋·古樂》商人服象于虐于車夷,周公以師逐之,至于江南乃為之象,以嘉其德。)背負箭支,情緒高漲聲震于天,三實一虛,均呈拉伸狀與下方傩舞人群形成收放關系。他們手舉旌幡直出畫邊,這樣象、人、幡成為向上勢頭,形成了畫面的直線,還有左邊的幡旗羅傘,也是如此,既與右邊呼應又多處增強向上的勢,同時跳舞人群、軍陣馬車,祭壇上方都以左右拓展之勢,形成了強大的三條橫線,如此便達到了縱橫線交錯,縱線破橫線的對立沖突統一體。

畫家将數千軍陣用重墨表現,且處理給人整齊、威嚴肅穆之感與動作張揚的傩舞人形成動與靜,明與暗、散與整的對比,同時為突出主題埋下伏筆,隊伍中高高飄揚的幡旗直指祭壇,有點醒主題之意。左邊的牛邊畫面中進入與右邊的象形成“合掌”之勢,這是“聚氣”,同時也将“勢”引入主題。畫中牛車、戰車驷馬透露出了夏商之際高度的手工業文明發展痕迹。畫面中間有奴隸跪地而叩,手托祭祀品以求天神助威,祈禱商湯旗開得勝,其勢也指向主題。左上角的方陣戰車,威風凜凜的将士手勒缰繩,目視前方,聆聽商湯作誓,與遠方的千軍萬馬形成虛實對比,擴大了空間層次感。畫中間的留白,雲霧一般,是雲還是仙氣,不得而知,拾級而上的商湯從衆将士中而出,走上祭台右手執黃钺,左手振臂一呼,氣宇不凡,八面威風,與其旁的伊尹、兀虺二人形成聚散關系,以靜托動,主次分明。可以說畫家把畫面視角處理到了最大化,幾乎到了不可複加的地步。塑造商湯這個主題人物雖然小,但畫家通過多種藝術空間表現形式,主角依然很明确毫不遜色,起到了以小見大。這是畫家巧妙運用中西繪畫手法處理的結果。無論是從畫面中的塊面構成,焦點透視等論,還是中國畫經營位置,起承轉合等來談,都非常精彩。

還有畫面中的多次開合關系,大開大合,小開小合,使畫面内容豐富,層次清楚。最後于左上邊用小篆書标題《商湯崛起》且長款隸書落款,莊重古雅,秀麗端莊,書香四溢,畫面氣息十足,書,文,畫融為一體,天然合成。又起到了畫面大開大合的目的,圓滿收官!

夏商朝代更疊,是中國遠古時期重大的曆史事件,孫恩道先生傾心創作完成 的國畫巨制作品《商湯崛起·湯誓》,填補了以中國畫形式語言再現曆史的空白,其意義非同尋常,遠遠超出了藝術作品本身。讓人遺憾的是:這幅精品力作居然被評委拿下,最終沒能走進國家博物館,而是以一種沉默的方式訴說着它的無奈...“養在深閨人未識”讓人不可苟同的是:現陳列于國家博物館且命名為史詩般的美術作品中,有的作品存在明顯瑕疵,幾乎為硬傷。諸如:有的構圖簡單,筆墨粗糙;有的淩亂無章,線條軟弱等,既欠缺藝術水準,也匮乏曆史資訊,還美其名曰:所有作品是經過專家嚴格評審的。這就是赤裸裸的藝術界的“僞劣産品”,又何談高峰?如今卻堂而皇之展于廳堂,可謂: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除了評委的極不專業,又不嚴肅外,還能說别的什麼呢!有道是:“葫蘆廟亂判葫蘆案,薄命女偏遇薄命郎。”嗚呼!畫家孫恩道先生卻對這幅作品目前的處境很坦然,一笑了之。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近期,孫恩道先生創作了不少徑尺書法獨幕喜劇,其文秀隽永,氣息純正。他對書畫藝術的執着,我自愧不如,他把人生之快樂寄情于丹青,所謂名利皆淡然,富貴即浮雲,逍遙自樂,如此快活,令人好生羨慕。

(作者系著名畫家、書法家、美術評論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