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開自己(此文無價!)

打開自己(此文無價!)

作者:國學生活·張之維

究竟怎樣才能過好我們這一生?

一位作家回答:認識自己,打開自己,觸碰世界。

電影《卧虎藏虎》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當你握緊雙手時,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時,世界就在我們手中。”

打開自己,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路,在我們腳下;思想,來自我們的靈魂,一切都是你自己。

隻有打開你自己,才會遇到更大的世界,更美的風景,活成最好的自己。

打開自己(此文無價!)

打開胸懷,天下坦途

唐代詩人孟郊曾說:“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心懷寬廣的人,氣度不凡,品行高潔,能赢得更多人敬佩與尊重。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大臣,愛好打獵,一次狩獵不小心丢掉了一根手指。

憂心如焚的他,找到知己借酒澆愁。

知己說:“你這算幸運了,總比丢了性命強,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大臣聽知己這樣說,以為是在譏諷自己,就在皇帝面前說了他的壞話,還故意疏遠他。

令大臣驚訝的是,知己即使知道是他使壞,也沒有心生怨恨,一如既往好吃的好喝的悉數奉上,還附書信一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個月後,皇上要外出狩獵,便派大臣探勘地形。

以往都是大臣和知己兩人前去,如今知己被皇帝冷落,大臣便一人前往。

密林中,大臣迷了路,誤闖進一個原始部落,随即便被擒住,要被作為祭品,大臣内心驚恐萬分。

沒成想,有人在這時發現他斷掉了一根手指,以殘缺品為由放了他。

死裡逃生的大臣想起了知己的話,跑去找他,說:“你說得對,若不是這節斷指,我現在已經升天了。”

随後又愧疚地說:“真對不住你,我在皇上面前參了你一本。”

知己卻笑着說:“不不不,我還得感謝你,若不是你的讒言,皇上一定會派我與你前去,到時被祭天的就是我了。”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言歸于好,之後的日子,兩人互相扶持,仕途青雲直上,飛黃騰發。

古語雲:“以大度相容,則萬物兼濟”。

故事中的知己,既有容人的雅量,又有容事的雅量,

在仕途受損,好友離去的情況下,仍能坦然面對。

人,若能寬以待人,處事大度,自然得人歡心。

俗話說得好,修得心胸闊,積得一生福。

君子與小人的差別,就在于“心量”的不同。

能夠見人所長 ,容人所短 ,方為君子之量。

所謂:“有容,德乃大”。隻有打開胸懷、守得住心,人生才能坦然。

打開自己(此文無價!)
打開自己(此文無價!)

打開思維,向寬處行

司馬遷有言:“常人安于故俗,學者溺于舊聞。”

大意是:普通人受舊有習俗的制約,滿足于現狀。

而學者常常沉溺于自己的知識經驗,迂腐于自己的思維。

人生之路,想要立的高,走的遠,就要摒棄舊思維,打開新思維,觸碰更廣闊的世界。

培根曾說“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改變人生。”

拉開人差距的,就是思考問題時的一個小小思維。

一位智者帶着學生們去看日出,途中,被一條河擋住了去路。

智者問:“河上沒有橋,我們該怎麼過去呢?”

一位學生說:“我們趟水過去吧?”

智者搖搖頭。

另一位學生說:“不如我們回去吧?”

智者又搖了搖頭。

過去不行,回去也不行,學生們不解。

此時,智者開口道:“趟水有性命之憂,不足取;回去,雖無風險,但目的未達,也不足取。隻要沿着河流慢慢走,總會找到小橋的。”

有時候,變一種思維,會得到一種智慧。

有這樣一個創業故事:

有個年輕人在國道附近開了個飯店。

誰知,生意慘淡,他想了很多辦法,但都收效甚微。

一天夜裡,他躺在床上,思考生意怎麼樣才能紅火起來,想着想着,他決定換一個方向,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

沒過多久,他便在飯店旁邊建了一個廁所,并做了個醒目的标志。

結果,很多司機在上廁所的同時,為了停車友善,也就順道進了飯館。

《易經》中說:“變則通,通則久。

事物想要變化發展,就得改變其局限,打開新的思路。

很多時候,困住一個人的,不是環境,而是環境之外的思維。

此路不通時,不妨停下來慢慢想一想,問問自己的内心,該怎麼辦,

如此,才能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時,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是一扇門,打開它,可能會看到更多新奇的事物,更廣闊的天空。

打開自己(此文無價!)
打開自己(此文無價!)

打開自己,站高處望

有這樣一句話:

“站在山腳下看,看到的是遍地垃圾;站在山頂向下看,美景盡收眼底。”

鷹翺翔于天際,看的是大江山河,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隻有井口。

有一個笑話:

清晨,三個老漢蹲在牆角,大談理想。

挑糞的老漢說:“要是我當了皇帝,這條街的糞就全是我的,誰敢撿就抓他。

砍柴的老漢說:“你真沒出息,如果我是皇帝,我就造一柄金斧頭,天天用它砍柴。”

讨飯的老漢哈哈大笑:“都能皇帝了,還用得幹活?如果我是皇帝,我天天坐在路邊吃烤蕃薯。”

很多時候,決定生命層次的,是眼界和見識,它影響我們認知事物的深淺。

夜郎自大的人,不知山外有山,難以有所成就。

有一日,惠子對莊子訴苦:

“魏王給了我個葫蘆,它大得能容五個大石頭,用它盛水,太大又太重;把它切開當瓠,又無法容納東西,我嫌棄它無用,就把它砸了。”

莊子聽完,講了個故事:

宋國有個小販,善于制作防凍瘡的藥。

有個客人聽了,要花一百金買他的秘方。

這小販算了算,他一年所賣不過數金,這樣的買賣,穩賺不虧,就把秘方賣了。

這個人得到藥方後,馬上去了吳國,遊說吳王。

當時正值吳越開戰,又恰逢冬天,吳王便命他為将,與越軍大戰。

有了防凍瘡的藥,吳軍戰力大增,加之又是水戰,很快便大敗越軍。

之後,吳王就割地封他為侯。

同樣是一抹藥,有人一輩子是小販,有人卻得到封賞。

現在你有一個巨大的葫蘆,為什麼不把他系在身上去周遊四海呢?卻擔心它太大無用,可見你的眼界有些狹隘啊!

人常常以自己的眼光,去判斷事物的價值,進而忽略了事物的另一面。

眼界決定境界,隻有境界高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

《左傳》裡講:“君子務知大者遠者。”

人,站得高,才能望得遠,打開自己,打開眼界,智慧才會降臨。

世界之大,超越我們的想象,真正決定眼界的,不僅是格局,還有我們的心智。

打開自己(此文無價!)

《一代宗師》有這麼一句台詞:

“見天地、見自己、見衆生。”

當我們打開自己,打開眼界和格局的桎梏時,人生,就像撥開了重重迷霧。

由此,才能看到世界的高山流水,詩情畫意,以及更加廣闊的天地。

從今以後,願你我都能打開自己,進而抓住從眼前走過的每一個機遇,提升氣度,做一個有境界的人!

同意的點個在看,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号:國學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