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开自己(此文无价!)

打开自己(此文无价!)

作者:国学生活·张之维

究竟怎样才能过好我们这一生?

一位作家回答:认识自己,打开自己,触碰世界。

电影《卧虎藏虎》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当你握紧双手时,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时,世界就在我们手中。”

打开自己,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路,在我们脚下;思想,来自我们的灵魂,一切都是你自己。

只有打开你自己,才会遇到更大的世界,更美的风景,活成最好的自己。

打开自己(此文无价!)

打开胸怀,天下坦途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心怀宽广的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能赢得更多人敬佩与尊重。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大臣,爱好打猎,一次狩猎不小心丢掉了一根手指。

忧心如焚的他,找到知己借酒浇愁。

知己说:“你这算幸运了,总比丢了性命强,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大臣听知己这样说,以为是在讥讽自己,就在皇帝面前说了他的坏话,还故意疏远他。

令大臣惊讶的是,知己即使知道是他使坏,也没有心生怨恨,一如既往好吃的好喝的悉数奉上,还附书信一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个月后,皇上要外出狩猎,便派大臣探勘地形。

以往都是大臣和知己两人前去,如今知己被皇帝冷落,大臣便一人前往。

密林中,大臣迷了路,误闯进一个原始部落,随即便被擒住,要被作为祭品,大臣内心惊恐万分。

没成想,有人在这时发现他断掉了一根手指,以残缺品为由放了他。

死里逃生的大臣想起了知己的话,跑去找他,说:“你说得对,若不是这节断指,我现在已经升天了。”

随后又愧疚地说:“真对不住你,我在皇上面前参了你一本。”

知己却笑着说:“不不不,我还得感谢你,若不是你的谗言,皇上一定会派我与你前去,到时被祭天的就是我了。”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言归于好,之后的日子,两人互相扶持,仕途青云直上,飞黄腾发。

古语云:“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

故事中的知己,既有容人的雅量,又有容事的雅量,

在仕途受损,好友离去的情况下,仍能坦然面对。

人,若能宽以待人,处事大度,自然得人欢心。

俗话说得好,修得心胸阔,积得一生福。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心量”的不同。

能够见人所长 ,容人所短 ,方为君子之量。

所谓:“有容,德乃大”。只有打开胸怀、守得住心,人生才能坦然。

打开自己(此文无价!)
打开自己(此文无价!)

打开思维,向宽处行

司马迁有言:“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旧闻。”

大意是:普通人受旧有习俗的制约,满足于现状。

而学者常常沉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迂腐于自己的思维。

人生之路,想要立的高,走的远,就要摒弃旧思维,打开新思维,触碰更广阔的世界。

培根曾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改变人生。”

拉开人差距的,就是思考问题时的一个小小思维。

一位智者带着学生们去看日出,途中,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智者问:“河上没有桥,我们该怎么过去呢?”

一位学生说:“我们趟水过去吧?”

智者摇摇头。

另一位学生说:“不如我们回去吧?”

智者又摇了摇头。

过去不行,回去也不行,学生们不解。

此时,智者开口道:“趟水有性命之忧,不足取;回去,虽无风险,但目的未达,也不足取。只要沿着河流慢慢走,总会找到小桥的。”

有时候,变一种思维,会得到一种智慧。

有这样一个创业故事:

有个年轻人在国道附近开了个饭店。

谁知,生意惨淡,他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收效甚微。

一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思考生意怎么样才能红火起来,想着想着,他决定换一个方向,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

没过多久,他便在饭店旁边建了一个厕所,并做了个醒目的标志。

结果,很多司机在上厕所的同时,为了停车方便,也就顺道进了饭馆。

《易经》中说:“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想要变化发展,就得改变其局限,打开新的思路。

很多时候,困住一个人的,不是环境,而是环境之外的思维。

此路不通时,不妨停下来慢慢想一想,问问自己的内心,该怎么办,

如此,才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是一扇门,打开它,可能会看到更多新奇的事物,更广阔的天空。

打开自己(此文无价!)
打开自己(此文无价!)

打开自己,站高处望

有这样一句话:

“站在山脚下看,看到的是遍地垃圾;站在山顶向下看,美景尽收眼底。”

鹰翱翔于天际,看的是大江山河,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只有井口。

有一个笑话:

清晨,三个老汉蹲在墙角,大谈理想。

挑粪的老汉说:“要是我当了皇帝,这条街的粪就全是我的,谁敢捡就抓他。

砍柴的老汉说:“你真没出息,如果我是皇帝,我就造一柄金斧头,天天用它砍柴。”

讨饭的老汉哈哈大笑:“都能皇帝了,还用得干活?如果我是皇帝,我天天坐在路边吃烤红薯。”

很多时候,决定生命层次的,是眼界和见识,它影响我们认知事物的深浅。

夜郎自大的人,不知山外有山,难以有所成就。

有一日,惠子对庄子诉苦:

“魏王给了我个葫芦,它大得能容五个大石头,用它盛水,太大又太重;把它切开当瓠,又无法容纳东西,我嫌弃它无用,就把它砸了。”

庄子听完,讲了个故事:

宋国有个小贩,善于制作防冻疮的药。

有个客人听了,要花一百金买他的秘方。

这小贩算了算,他一年所卖不过数金,这样的买卖,稳赚不亏,就把秘方卖了。

这个人得到药方后,马上去了吴国,游说吴王。

当时正值吴越开战,又恰逢冬天,吴王便命他为将,与越军大战。

有了防冻疮的药,吴军战力大增,加之又是水战,很快便大败越军。

之后,吴王就割地封他为侯。

同样是一抹药,有人一辈子是小贩,有人却得到封赏。

现在你有一个巨大的葫芦,为什么不把他系在身上去周游四海呢?却担心它太大无用,可见你的眼界有些狭隘啊!

人常常以自己的眼光,去判断事物的价值,从而忽略了事物的另一面。

眼界决定境界,只有境界高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左传》里讲:“君子务知大者远者。”

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打开自己,打开眼界,智慧才会降临。

世界之大,超越我们的想象,真正决定眼界的,不仅是格局,还有我们的心智。

打开自己(此文无价!)

《一代宗师》有这么一句台词:

“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当我们打开自己,打开眼界和格局的桎梏时,人生,就像拨开了重重迷雾。

由此,才能看到世界的高山流水,诗情画意,以及更加广阔的天地。

从今以后,愿你我都能打开自己,从而抓住从眼前走过的每一个机遇,提升气度,做一个有境界的人!

同意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