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工匠鑄劍時,為什麼要用“活人獻祭”,不全都是迷信

古代有很多東西,在現代人看來是迷信。但有些東西不是全都是迷信,它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例如古人鑄劍時,為何用活人“獻祭”?

古代工匠鑄劍時,為什麼要用“活人獻祭”,不全都是迷信

幹将、莫邪是中國古代的十大名劍之一,兩把劍的來曆令人動容。據東漢末年的《吳越春秋》記載,幹将是吳國一位優秀的鑄劍師,打造的劍鋒利無比。于是,吳王命他打造一把舉世無雙的寶劍。幹将鑄劍時,溫柔的莫邪就在一旁為他擦拭汗水,扇扇子。

三個月過去了,幹将依然沒能打造出來一把寶劍。他歎了一口氣,莫邪知道丈夫為何歎氣,也留下了眼淚。原來啊,幹将用來鑄劍的材料,是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鐵之精,它無法熔化。鐵英不熔化,就沒有辦法鑄劍,等到幹将的,隻有死路一條。

古代工匠鑄劍時,為什麼要用“活人獻祭”,不全都是迷信

一天晚上,幹将再次歎氣,莫邪卻對他笑了。幹将知道妻子這個笑容的意義是什麼,連忙阻止:“你千萬千萬不要那樣做!”對此,莫邪沒有回答,依然保持着笑容。當幹将再次醒來的時候,發現妻子沒在身邊,心中大驚且悲痛萬分,急忙趕往鍋爐房。果然,莫邪在這裡,隻不過她站在高聳的鑄劍爐壁上。幹将知道妻子要做什麼,撕心裂肺的喊着她的名字,想要阻止妻子。莫邪笑着笑着就留下了眼淚,她對最後說的一句話是:“幹将,我沒有死,我們還會在一起的。”

古代工匠鑄劍時,為什麼要用“活人獻祭”,不全都是迷信

莫邪義無反顧地跳進了鑄劍爐中,神奇的一幕出現了,鐵英熔化了,幹将順利鑄成了寶劍。寶劍為兩把,一雌一雄,他為其取名“幹将莫邪”。接着,他把“幹将”獻給了吳王,“莫邪”沒有上交。吳王得知後,非常生氣,命武士去殺了幹将。武士把幹将團團圍住,他打開劍匣子,說:“莫邪,我們要怎樣才能在一起?”突然,“莫邪”劍從匣子在躍出,化作了一條清麗的白龍,飛走了。同時,幹将也消失了,吳王的“幹将”劍也沒了蹤影。

雖然幹将莫邪是一個傳說故事,是否真實存在還有待考證。但用活人鑄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古代工匠鑄劍時,為什麼要用“活人獻祭”,不全都是迷信

當時,很多工匠鑄劍用的材料是青銅,用正常手段就能使其熔化,冶煉成功。但幹将用的是鐵,其熔點為1538℃,比青銅的熔點要高,用普通的木炭不能使其熔化。用活人鑄劍,人體内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會生成碳元素。恰好碳在燃燒的過程中,會放出熱量,進而提高鑄劍爐的溫度。到達鐵熔化所需要的溫度後,鐵自然就熔化了,工匠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圖紙打造寶劍了。當然,在鑄劍時用牛羊等動物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可古人認為用活人所鑄造出來的寶劍更有靈性,是以才用活人獻祭這種非常殘忍的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