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二戰蘇聯沒有加入軸心國?

蘇聯為嘛沒有加入軸心國?你可拉倒吧!您以為德國和蘇聯倆人情比金堅啊,想錯了,他們倆那可是仇深似海。

雙方不僅看着不對眼,都恨不得将對方給弄死,然後自己來個痛快的慶祝。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你可拉倒吧!小編你難道不知道,德國和蘇聯是對波蘭一塊動粗的?”

這說的,咱能不知道這事,小編同樣知道,蘇德兩國還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說真格的喜歡曆史的小夥伴,要是連這兩件事都不知道,您也别提喜歡曆史這茬,會讓人笑的掉牙,而小編作為一個說曆史的,他也就不用蹲這裡給大家夥說曆史了,咱臉皮也沒那麼厚實。

咋說呢?您要是翻閱曆史的話,就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事,不用您看這事的背景,經過,甚至條約的内容,光看這簽訂的時間線,您吧嗒吧嗒都能品出味道來。

小編給您捋一下,您自己細品一下。

為什麼二戰蘇聯沒有加入軸心國?

1939年的八月二号,希特勒給斯大林打了一個招呼:沒别的意思,咱雙方坐下來談談蘇聯和德國之間的那檔子事,你看咋樣?

您都想不到,當時斯大林就同意了。這還不說,就在這一天德國的外長,懷裡揣着希特勒的親筆簽字,授權他的全權證書,這就去莫斯科了。

您就說快不快吧!這也就算了,就在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三号的時候,這個德國外長,就向外邊提出了改善雙方關系的一個聲明。

這個聲明裡頭,最有意思的是,德國表示打波羅的海開始到黑海結束,這一區域,他就沒有不能通過協商談判解決的事。

您瞅瞅這心意,那可是相當滿啊!

前前後後忙乎了二十天,到了八月二十三号的時候,雙方就敲定了這條約,順道還正式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就問您,快不快吧!從打招呼開始,到最後簽約,這麼大的事二十天,這要是擱在平常,撐死了也就整個開幕式一樣的開胃小菜而已。

是以從這裡邊透漏出來的資訊,那是相當回味無群。

至少可以判斷出,雙方在談論這事的時候,沒有一丁點的分歧。

沒有分歧您信嗎?你可拉倒吧,國際上他就沒小事。他隻能說明,這是雙方的權宜之計,甚至于雙方壓根就沒打算把這事當真,随時準備撕毀。目前之是以簽訂這玩意,隻是給自己找那麼一個緩沖的餘地或者時間而已,翻臉是早早晚晚的事。

這麼說好像有點虛,具體說點内容。

為什麼二戰蘇聯沒有加入軸心國?

就這《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一簽訂之後,連十天都沒有撐住,到了九月一号的時候,德國首先發起了對波蘭的襲擊,跟着蘇聯也加入了瓜分波蘭的戰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到了九月十七号的時候,雙方在布列斯特會師,到了九月二十五号的時候,他們還舉行了聯合閱兵式。

哎,表現出來的就是這麼親密。

您信嗎?反正小編是不信。接着咱說說蘇德雙方打波蘭的事,咱做個鋪墊。

當然這裡頭也有,波蘭自己作死的成分,沒有大國的底蘊,還死撐着要做一個大國夢,跟着就造了一個獨特的地緣外交,分分鐘鐘的打劫周圍的鄰居。

蘇德雙方其實在開戰之前都拉攏過波蘭,想着把波蘭作為一個緩沖區,德國進攻蘇聯,還是蘇聯進攻波蘭,都會給蘇德雙方提供一個緩沖時間。

結果波蘭不上道,急吼吼的不把這倆人當盤菜,最終隻能讓這倆人合起夥來把波蘭當一盤菜給瓜分了。

打波蘭是因為這原因,那麼蘇德雙方被擠兌得蹲一塊整出一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又是啥原因呢?

這也不能賴任何人,要怪也得怪英國人和法國人自己。

當時德國人的嚣張氣焰,瞎子都能看出來,他要幹嘛,蘇聯人其實也有點急眼了,怕德國人打過來,自己撐不住,就算是撐住了,這損失也不小,是以就想拉着英國人和法國人一塊針對德國人,至少雙方整個防禦圈啥的。

當然這裡頭起主導作用的是英國人,畢竟法國人雖然号稱世界第一陸軍,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綜合國力不說是打廢了吧,也到了崩潰的邊緣。

您要知道,一戰結束,要德國那賠償金,其他國家也就那樣,而法國人可不一樣,數他跳的最歡,要的最勤奮,沒别的一戰讓法國人失血太多,急需補血。

到了二戰要開打的時候,法國人還在眩暈呢?是以表面說是英法,實質上說話管事的是英國人,畢竟整個一戰英國人蹲在英倫三島沒受到多大損失。

為什麼二戰蘇聯沒有加入軸心國?

那麼在蘇德簽約之前,蘇聯人向英法就提出過聯合共同抵抗希特勒的事,英國人的表現都讓蘇聯人的肺氣炸了。

英國人一點誠意都沒有,過來談判的就一英國大使,級别不夠啥事都解決不了。

還有一點更加氣人,英國人當時拍着胸脯啪啪響,向蘇聯人保證,如果雙方開戰,我們英國人立馬就可以組織起兩個師的兵力,做蘇聯人的堅強後盾。

當然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英國人還會在之後動員出兩個師,來保證後續繼續做蘇聯人的後盾。

那小表情認真的就像是向老天爺保證他們可以做到一樣,這一段您可以看看丘吉爾自己寫的《風暴欲臨》這本書。

當時就把斯大林給氣到了:兩個師,再加兩個師?

“對呀!”

大家夥都知道蘇德之間爆發的戰争,是四個師能解決的了的事嗎?這不就是糊弄鬼呢嘛?

英國人和法國人這倆家夥一個都靠不住,蘇聯人很快就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其實說道根子上,英國人和法國人都想來個禍水東引,把希特勒這股災難往蘇聯身上引,到時候他們就可以坐山觀虎鬥,還能來個鹬蚌相争漁翁得利,想想都心裡美滋滋的。

而蘇聯人也看出來了,相信英法,這跟相信母豬上樹也差不多了。

那麼蘇聯人就隻剩下德國人,這個未來的敵人可以相信了,至少暫時他們的目标是一緻的,都不想輕易的得罪對方,輕易的開啟戰端。

既然有了暫時的目标,那雙方就不防好好的合作一把,省的讓那些個要玩什麼漁翁得利的家夥得逞。

而希特勒就瞅準了這個機會,主動抛出去一個橄榄枝,蘇聯就接了。

于是讓英國人和法國人驚到下巴磕的事情發生了,蘇德雙方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接着就輪到英國人和法國人倒黴了,英國人和法國人玩的禍水東引,這下子徹底砸鍋了。

法國人還沒等到德國人打到巴黎,看到埃菲爾鐵塔的時候,他們就舉手投降了。

而英國人絕望的玩了一次漂亮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一幕西方很樂意搬到熒幕上,讓大家夥看那波瀾壯闊的大失敗。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英國人為嘛不肯聯合蘇聯呢?”

為什麼二戰蘇聯沒有加入軸心國?

這一個原因是英國人一再推行的綏靖政策,這玩意說道根子上,就是自掃門前雪,輪到誰倒黴了,倒黴就是了,隻要不是我就成。

英國人之是以這麼幹,一個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人雖然沒有傷筋動骨,但戰争也耗費了不少的錢财,他們不樂意這麼快再次卷入大的戰争當中。

另一個原因,他們對蘇聯有着天然的抵觸心裡。

其實抵觸蘇聯,他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社會制度的問題,紅色蘇聯的體制,讓西方人害怕,他們是想着法的弄蘇聯。

咱别的不說,當年蘇聯從沙俄的手中奪過政權的時候,西方各國沒少出馊主意,甚至直接派軍隊對蘇聯進行打壓,隻是事沒有弄成。

咱别的不說,就說當年,蘇聯要推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參與到打擊德國的行列當中。

英法兩國不同意也就算了,這德國他也不同意,玩了命的去打蘇聯,逼着蘇聯簽下一款不平等條約——《布列斯特合約》。

好家夥上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被割走了,還賠款六十億馬克。

幾乎蘇聯的全部礦産資源都讓砍走了,工業的一半,鐵路的三分之一都沒了。

不可謂不恨。那麼從這個合約當中,您就知道蘇聯人和德國人是不可能坐到一塊去。

幸虧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早,蘇聯順道就廢了這合約。

是以,從這裡,您就能感覺到西方對蘇聯人的态度,他不給你落井下石就不錯了,還幫你,想多了吧!

為什麼二戰蘇聯沒有加入軸心國?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曆史原因了,蘇聯的前身是沙皇,再往前,一直往前的算,他就是一個俄羅斯公國,您擱到地圖上,不比大拇指大多少的地方。

如今您看看,那領土面積大的,都不用讨論。

您說那來的,這就不用小編說了吧,您要是翻閱西方曆史,您就會發現,歐洲這地一旦發生點什麼事,這後邊不是有俄國人的影子,就是有英國人的影子。

英國人他就是攪和,不讓你歐洲整合到一塊,俄國人不僅攪和他還占領土。

權衡下來,西方防備蘇聯,那就是在所難免的了。

那麼面對共同的敵人德國納粹的時候,英國人和法國人來了一個掩耳盜鈴,假裝自己看不見,事情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結果玩砸了。

德國人先攻擊了法國,進一步将英國人的勢力從歐洲給趕了出去。

接着德國人就要面對,是先抽英國人的英倫三島,還是去征服廣闊的西伯利亞的選擇了。

結果大家夥都知道,希特勒認為,英國人隻要給足足夠的碾壓,他們就會投降,那麼蘇聯人必須得誠服,讓他們龐大的人口做奴隸,就可以獲得廉價的勞動力,還有豐厚的石油和礦場。

是以德國和蘇聯之間,不存在和平共處,他們之間必有一戰,這不僅是德國人的認識,蘇聯人也一樣。

也就是說,能夠合作,這僅僅是在外部壓力足夠的時候,才會發生,一旦沒有了,他們自動就會打起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