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能破解這首詩,就能得到太平天國留下的寶藏

兩江夾一河,江江十八籮。左一丈,右一丈,前一丈,後一丈。跳一跳,讓一讓,一腳踢出個元寶缸。

——《太平天國寶藏詩》

根據相關的記載,誰若能破解上面這首詩,就能得到太平天國埋下的寶藏。這讓很多心懷寶藏夢想的人趨之若鹜,都想成為這個幸運兒。150多年過去了,人們還是沒有找到所謂的寶藏。

誰能破解這首詩,就能得到太平天國留下的寶藏

那麼太平天國的寶藏究竟真實存在,還是說隻是一個噱頭呢?

太平天國利用西方宗教發起的起義運動,還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政策。這場運動曆時14年,是舊式農民起義的最高峰。不僅是在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南方興起波及到全國的農民戰争,也是世界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還是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的起義。

誰能破解這首詩,就能得到太平天國留下的寶藏

這場運動從清道光二十年(1850)年末開始的,一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最後一支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餘部李文采在貴州敗亡。至此,關于這場轟轟烈烈的起義運動就慢慢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留下隻有相關的記載和寶藏的傳說。

從道光二十年(1850)到同治三年(1864)14年的時間裡,太平天國累積了大量的财富,但是被清軍打敗之後,這些财富全都不翼而飛。這些究竟是被人帶走還是掩埋在哪裡,隻有一首流傳下來的詩證明有這個東西,但卻沒人真正見過。

誰能破解這首詩,就能得到太平天國留下的寶藏

起初,人們對于太平天國的寶藏并不放在心上。直到張獻忠沉銀确定是真的之後,大家也開始重視起天平天國的寶藏。

據記載,太平天國确實有大量的财富,這些錢财的存放的地點是太平天國國庫。太平天國奉行的是聖庫制度,所有搜刮來的金銀珠寶等都要上交。但是洪秀全和他的王爺們所有消耗都是直接從倉庫中提取,不經過任何人之手。

誰能破解這首詩,就能得到太平天國留下的寶藏

《梵天廬叢錄》中是這樣記載他們奢侈的生活:

當清軍将領曾國荃走進天王府金龍大殿時,眼前懸挂着4個大燈全是元朝時的寶燈,材質是風磨銅。這種銅在元朝時候比黃金還要珍貴;而在另一個大殿裡,地磚下全是''金纏臂'',也就是女子纏繞手臂的一種飾品。除此之外,其中一個房間裡全是珍奇寶貝,如''火齊'',這是一種玫瑰色的寶石。還有''木難'',一種金黃色的寶珠。并且,還有一件大型玉雕——''一路連科'',隻是這件''寶物''在争奪中,斷成了兩段……

誰能破解這首詩,就能得到太平天國留下的寶藏

根據當地村民的說法,兩江夾一河指的就是東湖坪村的位置。而關于後面,他們也不懂。

後來始興縣旅遊局長聽說之後,也到了東湖坪村去看看,發現其寶藏地形是和始興縣很吻合的。

但是根據地點來看,這應該是曾國荃帶過來的寶藏,屬于太平天國寶藏的一部分。

通過史料推斷,寶藏應該還埋在南京城,就是上文我們所說的金龍大殿下面。不過沒有相關的手續,人們并沒有挖掘。

除了這兩個地方之外,還有兩處也有關于太平天國寶藏的說法,一個是石達開在兵敗之前藏在大渡河畔,一個是曾經太平天國鑄造兵器的地方。

誰能破解這首詩,就能得到太平天國留下的寶藏

先說大渡河畔的寶藏。

1937年,四川省主席劉湘帶領了一千餘名士兵進行發掘。他們找到了三個洞,但是卻隻發掘了兩個洞,并沒有看見大規模的寶藏,隻有零散的錢币和一些破敗的兵器。這是由于他們在發掘第3個洞時,突然來電報派他們去前線抗日,至此之後,這處寶藏便被遺忘。

誰能破解這首詩,就能得到太平天國留下的寶藏

最後一處地方就是重慶南川市魚泉鄉太平山。

重慶南川市魚泉鄉太平山有塊石頭,石頭上面刻着用錾子鑿成的“太平山”三個字,每個筆畫都是麥穗形狀。

據南川文物管理所從業人員介紹,太平山曾是太平軍鑄造兵器的地方。遺址上挖出過破碎的青花、粗瓷片,為太平天國之物,但史書并沒有石達開在此駐軍的記載。關于這裡究竟有沒有太平天國寶藏,由于上級沒有研究和挖掘的通知,也不能進行挖掘考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