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被稱為“五姓家奴”,率2萬人起義後任軍長,毛主席發電祝賀

著名戰争題材電視劇《少帥》中,由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張作霖有這麼一句經典台詞: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這句話精辟至極,曾引發了全網觀衆的熱烈讨論。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在革命戰争年代,多方勢力起起伏伏,如何選擇,是許多人都要面臨的問題。當然,事實證明,隻有中國共産黨的上司,才是最光明,最正确的選擇。

不過,我黨在建立之初,實力并不算強,甚至一開始連自己的軍隊都沒有。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很多人都認為,誰的拳頭硬,誰就有前途。是以,出現了許多“牆頭草”,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倒戈将軍”馮玉祥和石友三了。

除了這兩人之外,還有一位将領,可謂是讓人又愛又恨。他一生的經曆豐富多彩,身上更是有着“軍閥”、“漢奸”、“叛徒”等多種标簽,有些人甚至戲稱他為“五姓家奴”。

他便是吳化文将軍。

若不提其他,吳化文将軍是個聰明絕頂之人,可謂把“江湖的人情世故”玩得淋漓盡緻。他的一生曾追随過馮玉祥、韓複榘、蔣介石等,可在解放戰争期間,他卻在關鍵時刻做出了最正确的選擇,率領2萬餘人起義,并被任命為軍長,毛主席也親自發電祝賀。

他被稱為“五姓家奴”,率2萬人起義後任軍長,毛主席發電祝賀

投奔馮玉祥

吳化文出生于1904年,祖籍山東掖縣。吳化文的起點不低,在那個許多人都讀不起書的年代,吳化文卻在雙澗國小念過書,較早地接受了啟蒙教育。後來,他在16歲那年,加入了馮玉祥的隊伍,成為了一名勤務兵。

吳化文聰明能幹,又有些文化,很快就被馮玉祥賞識。為了培養他,馮玉祥将他送到了北洋陸軍大學深造。可以說,馮玉祥對吳化文有着知遇之恩,且剛從學校畢業,他就被任命為了參謀長,可吳化文的選擇卻叫馮玉祥寒了心。

他被稱為“五姓家奴”,率2萬人起義後任軍長,毛主席發電祝賀

投奔韓複榘

1930年,本是馮玉祥麾下的韓複榘和石友三聯合發電,表示“

維持和平,擁護中央”

,接受了蔣介石的任命,成為了第三路軍的總指揮。此後,他開赴山東,擔任了山東省政府主席,開啟了對山東長達八年的統治。

也正是韓複榘和石友三的叛出,馮玉祥的西北軍走上了沒落的道路。吳化文眼見韓複榘得勢,馮玉祥日薄西山,便毫不猶豫地投奔了韓複榘,并被任命為國民黨第三陸軍手槍旅旅長兼濟南警備司令。

不過他的好日子并沒過太久。1938年,韓複榘因違抗軍令,擅離職守,被蔣介石殺害。沒有了靠山,吳化文不得不再次選擇新的陣容。

他被稱為“五姓家奴”,率2萬人起義後任軍長,毛主席發電祝賀

投奔蔣介石

韓複榘死後,吳化文所率領的部隊被改編為中央陸軍獨立第二十八旅,他繼續任旅長。吳化文“牆頭草”的行為雖說有些令人讨厭,可在民族大義面前,他還是分得清輕重的。

在投奔蔣介石後,抗日戰争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吳化文也帶領部隊踏上了抗日前線。吳化文本就是個畢業于軍事學校的

高材生,在作戰方面也算可圈可點。1939年,日軍兵分三路,企圖一舉攻占沂水穆陵關。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吳化文帶領部隊拼死抵抗,厮殺了一天,最終以300人的代價,擊斃日軍百餘人,重創敵軍200餘人,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場戰鬥,讓所有人對吳化文刮目相看,蔣介石也将其提拔為新編第四師師長兼暫編第一師師長。

他被稱為“五姓家奴”,率2萬人起義後任軍長,毛主席發電祝賀

投奔日軍

1941年,吳化文被戴笠召回重慶。戴笠的意思很簡單,想讓他去做“漢奸”,卧底到敵人後方,可吳化文死活不同意,畢竟他還是有些腦子的,并悄悄逃回了自己部隊駐紮的沂蒙山區。

此後,日軍開始執行“三光”政策和大掃蕩戰略,導緻吳化文部隊的後勤補給受到了巨大影響。當時除了吳化文之外,我黨上司的八路軍也在沂蒙山區,且吳化文對我黨的态度還是比較不錯的,戰鬥中也會盡力配合。

吳化文也是個心疼下屬之人,看到戰士們跟着他受苦挨餓,心裡十分痛苦。不止如此,隊伍中還有很多十五六歲的孩子,正在長身體,卻被餓得瘦骨嶙峋。為了保住部隊戰士們的性命,吳化文不得不開始與日軍接洽。

部隊中也有人勸過他,可吳化文認為,隻有解了燃眉之急才最重要。他一意孤行,最後投奔了日軍。日軍每日都會給吳化文的部隊提供大量物資,還給予了吳化文很大的尊重。漸漸地,吳化文倒在了日軍的糖衣炮彈之下,成為了人人唾罵的大漢奸。

他被稱為“五姓家奴”,率2萬人起義後任軍長,毛主席發電祝賀

再次投奔國民黨

1945年,日軍戰敗,吳化文竟再次回到了國民黨的隊伍當中。可能是蔣介石準備發動内戰,迫切需要各方力量,才能不計前嫌,重新接納吳化文。

1947年,吳化文被調任為國民黨整編第八十四師師長,受王耀武管轄,負責防守濟南西線。随着戰争局勢逐漸明朗,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吳化文也清楚地認識到,國民黨兵敗隻是時間問題,他便生出了起義的念頭。

起義投誠,毛主席不計前嫌

吳化文當時有四個妻子,其第三個妻子林世英有個名叫林世昌的弟弟,是我黨的同志。正是靠着這層關系,我黨成功與吳化文建立了聯系。此時的吳化文,已經有了起義的想法,奈何自己的父母定居徐州,還是國統區。他擔心自己一旦起義,父母便會遇到危險。

我黨在了解情況後,立刻發動資源,幫助其父母轉移到了濟南,為吳化文的起義消除了後顧之憂。

他被稱為“五姓家奴”,率2萬人起義後任軍長,毛主席發電祝賀

1948年9月19日,吳化文率領2萬守軍通電起義,并成功幫助我軍解放了濟南城,王耀武也在逃跑過程中被我軍抓捕。吳化文的起義,叫蔣介石極為震怒。不久後,毛主席親自發來賀電,肯定了吳化文的起義,且冰釋前嫌,将其部隊改編為人民解放軍35軍,他擔任軍長。

毛主席寬闊的胸襟,令吳化文極為感動。在之後的戰鬥中,他帶領部隊勇往直前,頑強戰鬥,為解放戰争的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新中國成立後,吳化文積極學習共産主義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并先後擔任了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兼交通廳廳長,還在1955被授予了一級解放勳章。1962年4月,吳化文在上海逝世,終年58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