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平民到天子,不變的是朱元璋的農民本心

古今諸多帝王中,朱元璋算是一個異類。他出身貧農家庭,出生于濠州(今安徽鳳陽)鐘離太平鄉孤莊村一間低矮的茅草房裡。因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就叫“重八”,朱重八就這樣誕生了。這時的他是這樣地渺小,像地上的一棵草,多他一棵不多,少他一棵不少,誰也不會想到今後的他會搖身一變成為大明帝國的天子,為萬民所敬仰。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朱重八的少年時光基本都是在放牛的日子中度過的。雖說平日裡吃得并不是很好,但并沒有耽擱少時的朱重八長成魁梧的身材,隻不過相貌是醜了些,腦袋長,下巴寬,活生生長成了一個驢臉。在放牛的時光裡,朱重八靠着身強體壯,俨然成了村子裡的孩子王,他喜歡玩“作皇帝”的遊戲,每到此時,朱重八都高坐在土堆上,讓腳下的孩子們跪坐成一排,同聲高喊萬歲。如果誰喊得不認真,那就慘了,朱重八準是對他進行一頓拳打腳踢,直到他認真喊為止。

從平民到天子,不變的是朱元璋的農民本心

民間流傳的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如果日子太平,朱重八很可能就這樣在放牛、玩耍中慢慢結束自己的一生,老老實實做一名大元帝國統治下的貧民。然而命運卻不想讓他如此平凡,随着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爆發,朱重八的命運被深深地改變了。

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爆發一大原因就是不斷的天災。以洪水聞名的淮河,幾千年來給兩岸不斷帶來沉重的苦難。然而至正三年(1343)和至正四年,發生在淮河兩岸的不是洪水,而是幹旱。幹旱導緻糧食減産,無疑為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人們紛紛四處挖掘野菜來充饑,然而野菜就着稀粥兩碗下肚,一泡尿也就什麼也不剩了。更為恐怖的是,随着幹旱而來的是瘟疫。本來已經虛弱至極的身體在遭受瘟疫的痛苦,人們往往高燒不退,上吐下瀉,接着便是死亡。開始是一個村死十幾人,很快發展到家家戶戶死人、天天死人,如果人們不逃離,一個村莊很快就會死絕。等朱五四一家意識到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一大家子人在不到半個月時間死去了大半:隻剩下重六、重八以及大嫂和她的一雙小兒女。

大嫂帶着剩下的兒女逃荒去了,事到如今,重六、重八也隻能如昔日父祖那般分頭逃難。走之前兄弟倆哀求着地主劉德安葬親人,誰知劉德竟沒有一絲憐憫之心,不予安葬,還是劉德的胞兄劉繼祖好心給了塊巴掌大的地,這才安葬好了親人。家破人亡、親人離散,面對此情此景,兄弟倆相對無言隻得抱頭痛哭。安葬好親人後,朱重八經人介紹入皇覺寺當行童。然而寺廟内糧食也不多,重八入寺五十日之後,寺主便封了糧倉遣散衆僧,重八隻得離開家鄉為遊方僧雲遊淮西颍州。

從平民到天子,不變的是朱元璋的農民本心

正史中描繪的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從卑賤的貧農到高貴的天子,并不是簡單的身份的轉變。少時的家庭變動與雲遊四方的經曆豐富了朱元璋的内心世界。如果說朱元璋是荒郊野外的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那麼幾個機緣巧合加起來就使得這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變成了一塊精美的美玉。元末的社會動蕩将朱元璋這塊璞玉震蕩出來,三年的流浪生涯又使得這塊璞玉得以被細細雕琢。這個老實本分的農民的孩子在一次次的千難萬險中得到洗禮,而随後多年的戰争的磨練,使得他終成一塊精美的美玉。

對于朱元璋來說,完成從貧農到天子這種反差地位的華麗轉身,本身是一種幾乎不可能的小機率事件。在多種機緣巧合之下,才造就了這位平民天子。在曆史上,像朱元璋這樣對農民和地主愛憎分明的皇帝,絕無僅有。這一點是由他自身的出身決定的。他始終保持着農民本心、農民氣派、農民作風,無論他的身份是平民還是天子,自始至終朱元璋都在貫徹這一人生信條 。

從平民到天子,不變的是朱元璋的農民本心

晚年的明太祖朱元璋

他絕無聲色之好,所有的時間都拿來打理他的大明帝國,從登基到去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無論是他的生活用具還是他的飲食都是曆朝皇帝中最為節儉的,每日早膳,隻用蔬菜。更為難得的是他将這種農民思想運用到他的治國具體實際之中,朱元璋一生都在追逐“均貧富”這一偉大的農民理想。這展現在他的治國方方面面,曆來王朝滅亡不外乎帝王大權旁落,王朝輕易為權臣、外戚、太監所傾覆,或者土地兼并嚴重,導緻貧富差距過大,以至于官逼民反。

針對第一個方面,朱元璋對當時的中央官僚系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廢丞相,權歸六部;廢大都督,設立五軍都督府,并且從制度上使得各個部門互相牽制,誰也不能構成對皇權的威脅。

相對于第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顯得尤為棘手。如何抑制土地兼并,曆朝曆代多有涉及但并沒有多大作用。朱元璋是與衆不同的,農民出色的他敢于挑戰一切舊秩序。為了帝國的根本利益以及他的農民本心,他必須嚴厲打擊地主階級與官僚階級。基于這個思路,朱元璋展開了人類曆史上最殘酷的懲治貪官運動,對A錢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還利用殘酷刑法處置貪官,采取“剝皮揎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他愛護百姓,勤勞國事,發展生産,底層百姓的吃飯穿衣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朱元璋對于地主階級的厭惡是基于雙重因素的,首先是他本身就是貧農的兒子,少時久處地主的欺壓之下,估計他永遠也忘不了親人離世哀求劉德給一處安葬之地而被劉德趕出家門的屈辱。其次,身為大明帝國的天子,他意識到地主階級是兇惡的,他們會一味地兼并土地,使得富家大戶在地方勢力過大,是不利于他的統治的,是以他極其厭惡地主階級。

在三十一年的皇帝生涯中,朱元璋一刻也沒有忘記早年的艱辛,從不諱言自己的出身。在诏書中,他屢屢說自己是農夫:“朕本農夫,深知稼穑艱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