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氏的“上書房行走”,戴笠也退讓三分,曾提前破解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灣,美軍因為事先毫無準備工作,損失十分慘重。次日,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在國會當中發表了曆史性演講,對日宣戰,太平洋戰争就此爆發。

但是在珍珠灣偷襲事件爆發之前,中國方面就有人已經破譯出了一份重要的日軍情報,表明日本企圖偷襲珍珠灣的軍事動向。在緊急将破譯内容電告美軍之後,美軍卻沒有引起重視,導緻在珍珠灣事件當中吃了大虧。

蔣氏的“上書房行走”,戴笠也退讓三分,曾提前破解珍珠港事件

這個破譯情報的中國部門的領頭人就是毛慶祥,他曾經長期服務于蔣介石政府。作為中華民國的軍事機要人員,長期就職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計局,是情報和密碼破譯方面的專家。

1898年,毛慶祥出生于奉化溪口,是家裡的長子,其父毛穎甫,是浙江奉化的溪口的大地主。作為''毛太昌''商号的老闆,他所經營的太昌鹽酒店就和蔣介石家中所開設的玉泰鹽鋪相鄰。兩家因為離的近,是以私底下經常走動,關系密切。

毛穎甫是蔣介石在日本東京加入同盟會時的介紹人,和蔣介石的關系非同一般,每一次蔣回鄉都會去拜望這位世交長者。

1917年,毛慶祥出國留學,先是在日本呆了一年,其後又赴法國留學。歸國後在浙江水産學校任教一段時間。因為與蔣家的世交關系,在外留學期間就與蔣多有書信往來。1926年,在蔣的邀請下轉入蔣的幕下,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機要秘書,同一年七月,北伐戰争爆發,毛慶祥随即随軍北進。1932年,開始主管侍從室的機要工作。并且作為蔣介石的親信,經常跟随蔣氏參加進階會議,接見重要官員以及外國的貴賓們。

蔣氏的“上書房行走”,戴笠也退讓三分,曾提前破解珍珠港事件

''朝中有人好辦事'',有了和蔣的這層特殊關系,毛慶祥在朝中積極為自己謀劃權力,利用自己侍從室機要室主任的身份,逐漸收攏密碼、譯電工作,成為國民黨統管密碼、譯電工作的第一頭目。

針對日本方面,在蔣介石的要求下溫毓慶組建''密電檢譯所'',專門從事于研究日本外交、軍事等方面的密碼電譯機構。譯所所需經費由蔣介石親自審批,每月除了必需開支之外還能剩餘近萬元。此外,因為對日密電工作的重要性,此部門還能向蔣介石邀取許多獎賞。這麼好的一塊肥肉,作為同為密電工作的毛慶祥當然也想插一腳,分一杯羹。

1938年,毛慶祥在得到蔣介石的允許後,在軍事委員會辦公機要室設立了一個專門針對日軍軍方密碼電報破譯工作的研究小組,還聘請了當中統和軍統座頭把和二把交椅的徐恩曾、鄭介民以及溫毓慶擔任研究組的顧問,同時從軍統、中統的部門當中抽調了一批偵查報務員到研究小組工作。

因為和蔣介石的關系,使得毛慶祥在人員的調配方面進展異常順利,大家都得讓他三分,一般都不敢出面阻攔,這就使得毛上司下的對日研究組的實力得到了不斷的提升。

但是,餓狼撲食。國民黨内部當中看上這塊肥肉的可不單單隻有毛一人。除了此前的溫毓慶之外,軍統的戴笠也在軍統當中辦了一個密電組,主管相關事務的是軍統特務電訊網的開創者魏大銘。

蔣氏的“上書房行走”,戴笠也退讓三分,曾提前破解珍珠港事件

緊跟着的還有何應欽,他在1939年,下指令讓當時任交通部交通司長的王景祿組織了一個專門針對日本外務省的密電的班子。前前後後,包括毛在内,形成了四個隸屬于不同機構的密電研究機構。

四虎相争,互相之間搶奪人才,人搶不過來,就竊取對方已經破譯的情報,好拿去向蔣邀功。面對這種亂局,毛向蔣介石提議,組建一個新的機構——軍委會技術研究室。将原先的四個密電組織的裝置及其人員統一調入其下。毛慶祥想用這種辦法,一口吞下這塊肥肉。

對于蔣來說,部門的明争暗鬥也早就看不下去了,這項提議正好合了蔣的胃口。于是,蔣介石很快就同意了毛的意見,同意組建,任命溫毓慶為技術研究室中将主任、毛慶祥、魏大銘為少将副主任,并且特别指定毛兼任主任秘書,負責機構内的人事安排,主持日常事務。這項人事任命實際上就把溫、魏二人的權力架空,兩個人有名無實,成了毛慶祥的陪襯。

毛眼看着這到嘴的肥肉就要被吞入腹中。結果沒想到溫毓慶不甘心大權旁落,聯合早就對毛心有不滿的戴笠還有同樣被架空的魏大銘,聯手反撲,撺掇蔣改變了人事任命,成功将毛擠了下去。

蔣氏的“上書房行走”,戴笠也退讓三分,曾提前破解珍珠港事件

溫毓慶的妻子施慧珍同宋美齡同在美國念書,關系親密。溫利用這層關系,讓自己的老婆多次去蔣介石的黃山官邸前去拜見宋美齡,為自己說情。自己則積極籠絡孔二小姐,以此來赢得孔祥熙、宋子文的支援。另一邊,戴笠也沒有閑着,積極配合溫的行動。在蔣介石面前為溫進言,提議應當将實權交給溫毓慶,作為專業人員,并且有着多年的工作經驗。隻有把實權交到這樣的人手中,才能夠提高今後密電偵研工作的效率和水準。

終于,在兩人的奔走之下,蔣最終改變了自己的任命,取消了毛的兼任職務。這就使得權柄落在了溫毓慶的手中。

人算不如天算,溫毓慶費盡心力争取來的上司權還沒等到捂熱乎就出了事。在溫毓慶初步将人事的任命以及各下屬部門事務配置設定完之後,因為不習慣重慶的悶熱天氣患病。為了治病,隻好向蔣介石申請去香港療養,在其走後主任的職位就交給魏大銘暫時擔任。在得到了蔣的準許之後,溫就踏上了前往香港之路,本以為研究室内有魏大銘坐鎮大局,後面還有戴笠的威懾,等到自己療養完回來就能重新接手主管事宜。

但溫沒想到當初和自己一起并肩奮鬥的是個豬隊友,還沒等到自己從香港回來,權力就全部被毛慶祥再次奪了去。

魏大銘在自己代理的這10個月裡,受到戴笠的挑唆,企圖把這個機構變成軍統的囊中之物,就拼命的向各個部門安插軍統人員,并且對其他人員采取收買、威脅、迫害等手段企圖将他們一并控制,這種舉動就引發了研究室内部許多人員的不滿。由三四十名組長、科長帶頭簽呈了兩份羅列魏大銘種種惡劣行徑的報告,呈送給毛慶祥,請他轉交給蔣介石。

蔣氏的“上書房行走”,戴笠也退讓三分,曾提前破解珍珠港事件

毛慶祥收到這份報告,十分激動。被奪權的事自己一直懷恨在心,想要重新奪回權力卻找不到突破口。這兩份報告可以說來的非常及時,''雪中送炭''。毛慶祥将簽名者邀請到家中做客,細細核實了關于魏大銘以及軍統的罪證,在求證完成之後,立刻找到了蔣介石。

作為一個上司者,最忌諱的就是手底下的人私下裡搞動作,拉幫結派,安插勢力。魏大銘以及戴笠的舉動可以說是犯了高位者的忌諱。在加上本來在研究室組建初期,蔣就更加屬意毛,是以在看了報告之後,立即撤銷魏大銘的代理主任職務,改任毛代理。遠在香港的溫毓慶在了解到了事情的前後經過之後,知道大勢已去,自己再回去同毛争也沒有什麼勝算。是以緊接着去投奔宋子文,前往宋子文手下的美國援華租借法案辦事處上任。

權力相争自此就暫告一個段落,接下來毛慶祥就開始了撸起袖子加油幹,專心緻志搞事業的階段。從1941年獲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院的上司權之後,就在他的上司期間,研究室屢屢破獲重大情報,為抗日戰争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中在1941年所破獲的兩項電報尤為重要。

1941年秋,研究所破獲了一項日本外務省的絕密電報。這份電報主要是一份被稱之為《目前局勢和帝國國策綱要》的日本作戰綱要。

蔣氏的“上書房行走”,戴笠也退讓三分,曾提前破解珍珠港事件

前一部分,講述了日本的''大東亞共榮政策'',要加緊敦促蔣政權對日本的屈服。緊跟其後,談論了日本的作戰規劃,表明日本下一步将要進占法屬的印度支那以及泰國。對于當時蘇德之間的戰争,保持觀望狀态,暫時不予介入。這份情報的破獲使得當時我方了解日軍動向以及做出相應的戰略部署有着重要意義。

而這份情報的内容後來還被周恩來得知,并且轉告給了蘇聯,使蘇聯放心将遠東兵力轉移布置到西線戰場,不用再擔心日本的介入。

除了這一份日本戰略部署情報的破譯之外,研究室還在同一年破譯了一份重要情報。同年冬,技術研究室池步洲幾人偵查破譯了一份日本外務省标注為絕密緊急的''通知'',要求緊急電告日本駐美國華盛頓、舊金山、紐約等地的大使館銷毀所用重要檔案,并且撤離日本在美國的僑民。

蔣氏的“上書房行走”,戴笠也退讓三分,曾提前破解珍珠港事件

職業的敏感度,讓毛慶祥立馬認識到這份''通告''一定不簡單,日軍可能在短時間内對美國采取一些行動。毛馬上向蔣介石提議,應當立即由外交部密告美國大使。蔣介石審閱之後,當即準許。但是美方在收到通知之後,向蔣介石方面回複稱,美日和談已經陷入僵局,已經知曉了日軍的撤僑計劃,對日軍的撤僑計劃也作出了應對之策。

美國方面對這場事的輕率,最終給了日軍可乘之機。短短數天之後,珍珠灣事件就爆發了。美國直到此時才恍然大悟,但木已成舟,為時已晚。事後,蔣介石親自在重慶接見了研究室的有功人員,并且一一慰問嘉獎。憑借着一次又一次的功勞,毛慶祥可以說是坐穩了這個位置。

一直到抗戰勝利之後,毛慶祥都是電報方面的頭把交椅。抗戰勝利後,毛慶祥的野心更大,想要交通部部長的職務。但是蔣介石認為以毛的能力,尚不足以擔任政府大員,遲遲沒有答應。毛慶祥心灰意冷,于1949年初,退出政壇,後遠赴美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