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時的最大謠言:“萬惡孝為首”,并且,還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我們從小就聽說過一句話: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出自清代著作《圍爐夜話》: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

可以說,在中華傳統美德之中,“孝順”則是最重要的一環。但是,在五四運動前後,卻瘋傳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版本:萬惡孝為首。這種改變具體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去考證,但是,這句話之是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卻是與陳獨秀的關系匪淺。

民國時的最大謠言:“萬惡孝為首”,并且,還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1920年年底,陳獨秀受邀到達廣州,主持廣東省教育委員會的相關事宜。而“萬惡孝為首”的謠言,卻已經是針對他的第二波攻擊了,第一波是源自“男女同校”問題的争論。

謠言真正的發源地,應該是在上海。3月8日,《廣東最近之兩大暗流》一文在《中華新報》上發表,文章指出:

“廣東人士十分擔憂陳獨秀所提出來的新文化,因其名為新文化實為禽獸學說,且陳炯明此人毫無學識,卻妄談教育。演講之時,滿口隻是一些不痛不癢的套話,簡直對教育二字絲毫不了解。廣東本身并不缺泛優秀的教育家,他們的辦學成績衆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卻偏偏棄用這些人,标新立異地尋覓了陳獨秀倡導新文化,極力推行‘萬惡孝為首’的歪理邪說,簡直就是誤人子弟。”

這篇文章的作者,雖然,繪聲繪色地描寫了廣東的現狀,但是,實際上對廣東的形勢卻是一知半解。例如:廣州晨報社長夏重乃是陳獨秀的對手,在這篇文章裡竟成了“附和”陳獨秀之人,這不是贻笑大方?

民國時的最大謠言:“萬惡孝為首”,并且,還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謠言真正發酵是在3月9号的廣東省議會上,與會的伍瑤光等十名議員借謠言發難,發文譴責“萬惡孝為首”之說。但是,這兩者之間僅僅相差一天,很明顯憑當時廣州和上海之間的報紙投遞速度,議員們并不是看見報紙文章才發難的。而這種謠言出現的幕後,應該是有人精心策劃的。

之後的幾天,《廣東群報》、《時事新報》都發文辟謠此事。不過,在3月13日,廣肇公所通電要求廣東人士驅逐陳獨秀,謠言再一次甚嚣塵上。3月18日,陳獨秀自己站出來指責《中華新報》,為自己正言。而陳炯明,則在同日複電廣肇公所言:

“陳獨秀先生乃當代教育大家,品德高尚,現在正在廣東省改良教育事業,各方對其殷切頗豐,滬報上的文章,純屬謠言,請不要輕信而耽誤教育大業。”

而後,陳獨秀借黎明社記者采訪名義,在各上海大報上發表“通稿”,進一步擴大辟謠範圍。

這場謠言從發端到人所周知的大緻過程就是如此,廣泛涉及到了新舊各個思想派别。

民國時的最大謠言:“萬惡孝為首”,并且,還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那麼,謠言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呢?

以下分四點闡述之:

第一,涉及到新舊之争。

這裡的舊派人物,指的并不是純然守舊的“衛道士”,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清末的趨新人物,視野極為開闊。他們對于世界的許多新知識都十分了解,也研讀過達爾文、斯賓塞、托爾斯泰等人的學說和思想,他們并不是想要反對自由平等,隻是沒辦法接受人倫關系的“根本取消”。

可以說,在這場新舊之争的背後,是一個極為深刻的問題。即:在以儒家“五倫”為中心的傳統政教秩序崩壞的當下,我們的社會究竟,應該憑借着什麼重建立立秩序,是全部推翻而後重建,還是寄托于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而加以改良,對于這個問題,他們都是迷茫的。

民國時的最大謠言:“萬惡孝為首”,并且,還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第二,除了新舊之争,還必須關注的是新新之争。

陳獨秀在廣州的大半年,其身份不單單隻是教育家,還是廣東省教育委員會的委員長。這重身份在給他帶來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掣肘了他的行事。畢竟,以區聲白為代表的無政府主義者,是不認可政客的教育家身份的。而且,陳獨秀此人畢竟不是真正學教育的,對于教育的理論不深。是以,衆人對其名義上的“辦教育”頗為失望。

再有就是,陳獨秀大講特講對于他們來說,太過超前的“社會革命”,這是一般人難以了解的。而知識青年,則又嫌棄他因官方身份而講得不夠徹底。是以,陳獨秀此時頗為尴尬,一般人認為他太“新”,知識青年又認為他不夠“新”。

第三,這裡就要講到黨派之争。

1921年的廣州與杭州不同,這裡的新人物大部分,已經有了黨派的背景。大學生們要麼同情無政府主義者,要麼就是在國民黨的操縱之下。各黨派之間借各種機會排擠互攻,孫中山一系與陳炯明一系的國民黨人互相争鬥之時,難免就波及到了陳獨秀,使得很多黨派借此機會,渾水摸魚謀取利益。

民國時的最大謠言:“萬惡孝為首”,并且,還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第四,地盤和飯碗之争。

這個源頭來自廣東省教育委員會的權力擴張,在陳炯明的支援之下,教育委員會先後在财權、人事權上極力擴張,幾乎包攬了廣東教育的财政和用人。這明顯動了許多當地舊人的蛋糕,他們為地盤而戰是理所當然的。在此局面之中,陳獨秀作為一個讀書人,還是一個偏偏做了政客的讀書人,更是一個“他自己永遠是他自己”的讀書人,隻能無奈之下被各方驅逐了。

是以,一個需要交通上下、長袖善舞、左右逢源的位置,滿懷理想又帶有獨斷作風的讀書人自然是無法勝任的,以至于,“萬惡孝為首”的謠言自然也會如影随形了。

參考資料:

【《廣東最近之兩大暗流》、《圍爐夜話》、《陳獨秀評價之變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