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时的最大谣言:“万恶孝为首”,并且,还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我们从小就听说过一句话: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出自清代著作《围炉夜话》: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可以说,在中华传统美德之中,“孝顺”则是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却疯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万恶孝为首。这种改变具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去考证,但是,这句话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却是与陈独秀的关系匪浅。

民国时的最大谣言:“万恶孝为首”,并且,还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1920年年底,陈独秀受邀到达广州,主持广东省教育委员会的相关事宜。而“万恶孝为首”的谣言,却已经是针对他的第二波攻击了,第一波是源自“男女同校”问题的争论。

谣言真正的发源地,应该是在上海。3月8日,《广东最近之两大暗流》一文在《中华新报》上发表,文章指出:

“广东人士十分担忧陈独秀所提出来的新文化,因其名为新文化实为禽兽学说,且陈炯明此人毫无学识,却妄谈教育。演讲之时,满口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套话,简直对教育二字丝毫不了解。广东本身并不缺泛优秀的教育家,他们的办学成绩众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却偏偏弃用这些人,标新立异地寻觅了陈独秀倡导新文化,极力推行‘万恶孝为首’的歪理邪说,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这篇文章的作者,虽然,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广东的现状,但是,实际上对广东的形势却是一知半解。例如:广州晨报社长夏重乃是陈独秀的对手,在这篇文章里竟成了“附和”陈独秀之人,这不是贻笑大方?

民国时的最大谣言:“万恶孝为首”,并且,还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谣言真正发酵是在3月9号的广东省议会上,与会的伍瑶光等十名议员借谣言发难,发文谴责“万恶孝为首”之说。但是,这两者之间仅仅相差一天,很明显凭当时广州和上海之间的报纸投递速度,议员们并不是看见报纸文章才发难的。而这种谣言出现的幕后,应该是有人精心策划的。

之后的几天,《广东群报》、《时事新报》都发文辟谣此事。不过,在3月13日,广肇公所通电要求广东人士驱逐陈独秀,谣言再一次甚嚣尘上。3月18日,陈独秀自己站出来指责《中华新报》,为自己正言。而陈炯明,则在同日复电广肇公所言:

“陈独秀先生乃当代教育大家,品德高尚,现在正在广东省改良教育事业,各方对其殷切颇丰,沪报上的文章,纯属谣言,请不要轻信而耽误教育大业。”

而后,陈独秀借黎明社记者采访名义,在各上海大报上发表“通稿”,进一步扩大辟谣范围。

这场谣言从发端到人所周知的大致过程就是如此,广泛涉及到了新旧各个思想派别。

民国时的最大谣言:“万恶孝为首”,并且,还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那么,谣言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以下分四点阐述之:

第一,涉及到新旧之争。

这里的旧派人物,指的并不是纯然守旧的“卫道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清末的趋新人物,视野极为开阔。他们对于世界的许多新知识都十分了解,也研读过达尔文、斯宾塞、托尔斯泰等人的学说和思想,他们并不是想要反对自由平等,只是没办法接受人伦关系的“根本取消”。

可以说,在这场新旧之争的背后,是一个极为深刻的问题。即:在以儒家“五伦”为中心的传统政教秩序崩坏的当下,我们的社会究竟,应该凭借着什么重新建立秩序,是全部推翻而后重建,还是寄托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加以改良,对于这个问题,他们都是迷茫的。

民国时的最大谣言:“万恶孝为首”,并且,还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第二,除了新旧之争,还必须关注的是新新之争。

陈独秀在广州的大半年,其身份不单单只是教育家,还是广东省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长。这重身份在给他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掣肘了他的行事。毕竟,以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是不认可政客的教育家身份的。而且,陈独秀此人毕竟不是真正学教育的,对于教育的理论不深。所以,众人对其名义上的“办教育”颇为失望。

再有就是,陈独秀大讲特讲对于他们来说,太过超前的“社会革命”,这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而知识青年,则又嫌弃他因官方身份而讲得不够彻底。所以,陈独秀此时颇为尴尬,一般人认为他太“新”,知识青年又认为他不够“新”。

第三,这里就要讲到党派之争。

1921年的广州与杭州不同,这里的新人物大部分,已经有了党派的背景。大学生们要么同情无政府主义者,要么就是在国民党的操纵之下。各党派之间借各种机会排挤互攻,孙中山一系与陈炯明一系的国民党人互相争斗之时,难免就波及到了陈独秀,使得很多党派借此机会,浑水摸鱼谋取利益。

民国时的最大谣言:“万恶孝为首”,并且,还是出自教育家之口?

第四,地盘和饭碗之争。

这个源头来自广东省教育委员会的权力扩张,在陈炯明的支持之下,教育委员会先后在财权、人事权上极力扩张,几乎包揽了广东教育的财政和用人。这明显动了许多当地旧人的蛋糕,他们为地盘而战是理所当然的。在此局面之中,陈独秀作为一个读书人,还是一个偏偏做了政客的读书人,更是一个“他自己永远是他自己”的读书人,只能无奈之下被各方驱逐了。

所以,一个需要交通上下、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位置,满怀理想又带有独断作风的读书人自然是无法胜任的,以至于,“万恶孝为首”的谣言自然也会如影随形了。

参考资料:

【《广东最近之两大暗流》、《围炉夜话》、《陈独秀评价之变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