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中我們提到的這個,穿着短褲和拖鞋就上了法庭的人,就是主動退出中國共産黨,并且選擇背叛我黨的陳公博。

陳公博出生在一個條件非常好的家庭,父親是一個提督,妥妥的官員,自然對兒子的教育除了讀書還有更多,比如說在國術方面,陳公博就學習的很好,面對别人的欺負他是從來沒有輸過的,但是内心卻對那些人卻很反感。
在陳公博十五歲的時候,跟随父親組織反清起義隊伍,在不小心走漏風聲之後,父親被逮捕,陳公博到處尋親覓友做了很多努力,幫助父親減刑。在大學期間陳公博也對這些學生運動絲毫不感興趣,甚至在畢業之後選擇做了一名老師。
其實陳公博那樣做,隻是換了一種方式在革命,他選擇和志同道合的人創辦報刊,通過文字來傳播先進的思想,成了共産黨早期組織的一員,但是在一次出席會議的途中被敵人發現的陳公博變得戰戰兢兢,甚至帶着新婚妻子悄悄離去了,未參加會議。
事态的發展不僅沒有止步于此,而且還進一步發展。陳公博不僅在報刊上公開支援軍閥勢力,還對共産黨産生了抵觸心理,甚至脫離了共産黨,在二十年代中期留學歸來加入了國民黨,跟着汪精衛,還成了國民黨内部的骨幹力量。
但是随着蔣介石的勢力不斷壯大,甚至取代了汪精衛的地位,汪精衛選擇了投靠日本,陳公博在原則和情義的面前,他選擇了站在情義那一方,跟随汪精衛成了賣國賊,在汪精衛離世之後,陳公博成了僞政府主席。
走到這一步,其實都是陳公博自作自受,一個在漢奸和愛國人士的選擇中,都拎不清狀況的人,始終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就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陳公博意識到了自己的窘迫,甚至還試圖跟他恨之入骨的蔣介石表忠心。
更可笑的是,陳公博竟然還覺得日本人是他的後盾,逃到了日本,真的是可笑,大難臨頭各自飛,更何況日軍已經焦頭爛額,最後将藏在日本的陳公博交給了中國政府。
但是可笑的人,他是永遠都那麼可笑的,在陳公博被帶走上庭的時候,也隻是穿了件短褲,穿了一雙拖鞋就去了,直到看見當庭的上司,才若有所思,換好衣服前往刑場的半路上,警察就從背後給了陳公博一槍,結束了大漢奸醜陋的一生。
大家不免都在可惜陳公博,本該是無人能比的條件,還有着别人沒有的才華,卻立場不堅定,也沒有人生原則,最終釀成大錯,萬劫不複,令人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