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老人拿1張天價欠條找政府,連本帶利3萬多億,這是怎麼回事?

2011年的一天,廣東一位七旬老人拿着一張借條來到當地政府,從業人員看過借條後倒吸一口涼氣,不僅因為欠條距今已有七十七年的曆史,讓人更震驚的是内容,如果按照利息連本帶利返還的話,當地政府則需要支付三萬多億人民币。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老人手裡的借條從何而來?為何過了七十七年後才拿出來兌換,政府又該如何償還呢?

面對這樣一張天價借條,政府從業人員也是不敢大意,立即将此事上報給上司,政府上司為了驗證借條的真實性,特别組織了相關專家進行鑒定,經求證,老人手裡的這張借條是真的,那麼欠款人應該按照借條内容還錢,很快,天價借條事件引起當地一陣轟動,随着關注的人越來越多,一段陳年往事被解開。

廣東老人拿1張天價欠條找政府,連本帶利3萬多億,這是怎麼回事?

拿着天價借條找政府的老人叫梁詩偉,家住廣東大頭村,随着梁詩偉年紀越來越大沒有勞動能力,平日裡靠國家發放的低保維持生活。2011年,梁詩偉剛剛過了一個祥和而幸福的春節,可新年的喜慶氛圍并未持續幾天,梁詩偉就發愁了,因為他居住的老宅已有百年之久,年久失修四處透風漏雨,沒錢找人修繕,無奈之下他拖着年邁的身體自己爬上了房頂,當他掀開房頂瓦片的時候,眼前突然出現一個小盒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梁詩偉将盒子打開,裡面裝的是一個民國時期的羊皮錢包,由于品質好至今儲存的很完整,打開錢包後,他又從裡面拿出一張泛黃的紙條,打開一看這竟是一張借條。

借條上這樣寫着:“今借到大井頭村鴻文三姐白米三十八鬥七十斤,大洋五千元,金條8支,每支1兩,待勝利後由當地縣政府償還,付息二分”,時間是民國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借款人是“新鶴人民抗日遊擊三中隊李兆培”。這張借條裡提到的鴻文三姐是梁詩偉的三姨娘,在那個年代還沒有實行一夫一妻制,是以男子也是可以三婚四妾的,不過有這樣條件的家庭非富即貴,可見梁詩偉的父親不是一般人。

梁詩偉的父親叫梁鴻文,這個人的一生可謂是傳奇,他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從小過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為了能填飽肚子,梁鴻文小小年紀就出門打工,由于年紀太小不懂人心險惡,在應聘工作的時候被壞人盯上,最終被拐到美國做了苦工,在這期間他受盡了各種折磨,正是因為有這段經曆,這才練就了梁鴻文處事圓滑的性格,後來又憑借着聰明的頭腦,在美國賺到了很多錢,成為有錢人後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設法的回國,畢竟外國的月亮再好,都不如家鄉的圓。

就這樣,梁鴻文帶着巨額财富坐着輪船,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家鄉廣東,可家鄉早已物是人非,親人也不在了,于是落戶到大井頭村,然後買房買地,一夜之間當地多了一個大财主梁鴻文,有房有地之後,他又先後娶了6房老婆,借條中提到的鴻文三姐,則是梁鴻文的三姨太,而梁詩偉的生母是六姨太,六姨太在梁鴻文80歲那年生下梁詩偉,但根據規矩,梁詩偉必須由掌家太太撫養長大,由于家中大姨太和二姨太已經去世,三姨太掌管梁家,是以梁詩偉從小是跟着三姨太生活的。梁鴻文的三姨太是個十分有經商頭腦的女人,自從接管梁家之後,不論是家裡還是産業都打理得井井有條,是以也是有了“三姐”這個稱号。

當時正處于抗日戰争時期,日軍的鐵蹄踏入中國各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很快各地年輕有為的青年,組織抗日遊擊隊跟日軍做抗争,梁詩偉二哥的女兒梁月嬌也加入了抗日隊伍,一天夜裡,梁月嬌帶着幾位遊擊隊的同志偷偷來到家裡,她這次回來并不是看望親人,而是找梁文三姐幫忙。

在當時那個特殊時期,遊擊隊的同志們生活過得也是很艱辛,因為食物短缺,遊擊隊裡的很多同志也是沒有飯吃,不得已梁月嬌隻好向梁文三姐借糧食,一解燃眉之急。梁文三姐雖然是個女流之輩,不能上陣殺敵,但她卻有一顆愛國的心,面對遊擊隊的請求,她毫不猶豫地讓管家拿出家裡的六十斤白米,不過遊擊隊也是有紀律的,不能免費拿群衆的一針一線,在臨走之前,遊擊隊裡一位叫李兆培的同志,拿紙和筆給鴻文三姐寫了一張借條,并表示等抗日戰争結束後,不管是梁家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憑這張借條到政府兌換。

在這之後,遊擊隊的同志又來到梁家幾次,梁文三姐也是傾囊相助,而開頭提到的那張借條也是在這期間發生的。遊擊隊的同志沒回來梁家借東西都會打借條,而借條也由鴻文三姐親自保管,為了不讓其他姨太借題發揮,也不想讓遊擊隊的同志們有心理包袱,鴻文三姐就把借條藏到了房頂的瓦片裡,八路軍同志為了不給梁家帶來麻煩,也沒有透露梁家借糧給八路軍的事。

廣東老人拿1張天價欠條找政府,連本帶利3萬多億,這是怎麼回事?

後來戰争結束,地主遭到打壓,作為當地最有錢的梁家也沒有幸免,鴻文三姐是梁家的主人,被五花大綁帶到公審大會上批鬥,但她自始至終都沒有透露自己借糧給八路軍的事情,經曆此事後鴻文三姐身體越發不堪,不久後病逝。樹倒猢狲散,自從鴻文三姐去世後,梁家也走向沒落,年僅十幾歲的梁詩偉無法立足于大井頭村,隻好選擇外出謀生,在多年之後才又輾轉回到老家。

到了2009年,梁詩偉在打掃祖宗牌位時,發現了藏在牌位中的借條,這張借條并不是開頭說到的那張天價借條,而是一張六十斤白米的字據,梁詩偉拿着這張借條找到了政府,政府驗證借條是真的後進行了兌換,鑒于梁詩偉是低保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當地政府一次性補償給他了兩萬元現金。

梁詩偉拿到這筆錢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四處漏水的老宅翻修屋頂,在屋頂的瓦片下他又找到了一張借條,相比較于上一張借條,梁詩偉更希望得到這張欠條的獎勵,不僅因為巨額的财産,而是因為這張借條最後面有這樣一句話:“建議将鴻文三姐以革命家庭看待,其後代須保護及照顧”。這句話是當時寫下借條的遊擊隊員所加,不僅是對鴻文三姐的感激,更是對她支援革命的認可和肯定,如果這張欠條得到證明,那麼對梁詩偉來說将具有重大意義,既能得到相應的補償,又能為鴻文三姐正名。

為了驗證欠條的真實性,相關部門先是找到了鴻文三姐的女兒梁賢孝,在梁賢孝的記憶中,母親鴻文三姐的确多次借給八路軍糧食和錢,而這張天價借條上的東西,并不是一次性借出去的而是多次,最後一次對方寫下了這張欠條。

廣東老人拿1張天價欠條找政府,連本帶利3萬多億,這是怎麼回事?

後來,從業人員又找到了借款人李兆培的家中,可惜李兆培多年前已經離世,好在他的妻子簡惠仙身體硬朗,她告訴從業人員,她曾是大井頭村的一名地下工作者,在抗戰期間,遊擊隊總找鴻文三姐借錢借物資,還說道隻要家裡有鴻文三姐都會支援出來,聽到簡惠仙老人的回答,從業人員知道這張借條基本上就是真的了,而且前後兩張借條經過對比,确實出自同一人寫的,既然這張借條是真的,政府又該如何償還呢?

這張天價借條并不像第一張那麼簡單,第一張欠條數量不大,當地政府有足夠的權限處理,最終處理的結果都能達到雙方的滿意,可這張天價借條牽扯數額太大了,若是按照欠條的規定,那麼政府最後需要償還梁詩偉三萬億多元,這個數字已經比當時一些省份的GDP還要高,即便是政府想如實返還也沒有權力啊。

廣東老人拿1張天價欠條找政府,連本帶利3萬多億,這是怎麼回事?

最終,梁家人提出來,給予适當的補償就好,但這也是讓相關部門為難了,适當的補償到底給多少才合适,隻給本金,按照當時的物價來算,鴻文三姐捐贈的物資價值五百多萬,如今七十七年過去,物價購買力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的五百萬換算到現在,同樣是一筆巨大的财富。如果隻是象征性的補償勢必會引起不滿,畢竟梁家人曾經全心全意地支援革命,最後連本金都沒有得到,這也是說不過去的,如果按照原價償還,這麼一大筆錢又該從哪裡出?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而且國家對于建國前的欠條如何處置并沒有明确規章制度,當地政府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先例,于是這張天價借條一直都沒有得到相應的解決。

廣東老人拿1張天價欠條找政府,連本帶利3萬多億,這是怎麼回事?

雖然借條的事情沒有得到解決,但梁家人也是有收獲的,梁文三姐被正名,她的事迹被廣泛流傳,讓更多人知道她曾為中國革命做出的無私奉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