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稱中國後代的日本首相:穿中山裝來中國認祖宗,64天就被趕下台

自稱中國後代的日本首相:穿中山裝來中國認祖宗,64天就被趕下台

考慮到成都曾是《三國演義》中有名的蜀國都城,安倍呼籲稱:“(中日韓)三國并非三國時代的魏、吳、蜀,不是相争關系。

希望攜手共築‘新的三國時代’。”的确,日本和中國不是相争關系,甚至日本前首相羽田孜還堅持認為自己是中國的後裔。此話并非空穴來風,這還要從秦始皇派遣徐福東渡日本尋找長生藥說起。

徐福後代

日本《産經新聞》曾這樣說到:“中日兩國,不但同種,而且同宗。”根據中日坊間流傳,秦朝開國皇帝嬴政統一中國後,為了能夠長生不老,遍尋丹藥,這時,秦始皇禦醫、秦朝著名方士徐福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自稱中國後代的日本首相:穿中山裝來中國認祖宗,64天就被趕下台

有神仙居住,裡面必定有長生不老丹,一味想着長生不死的秦始皇信以為真,于是派遣徐福率領童男童女三千餘衆東渡日本尋找長生不老丹,但到達日本後久尋無果,又不敢無功而返的徐福,便幹脆在日本留了下來。

此時的日本還處在石器時代,也就是原始時代,當地日本人仍然結繩記事、保留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徐福留在當地教化群眾,日本的《宮下富士古文書》對徐福來到日本的記載頗多,數千年以來,日本人都非常崇敬徐福。

現在大部分日本人都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的神武天皇,也就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一直這樣認為。羽田孜是日本的第80任首相,他多次公開承認自己是徐福的後代,而且是第65代孫,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後代。

自稱中國後代的日本首相:穿中山裝來中國認祖宗,64天就被趕下台

在對外界以及日本内部的采訪中,他都直言不諱的稱自己是中國秦朝年間東渡日本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的徐福随從的後人,他說:“我的祖先姓秦,作為徐福的後代,我感到非常驕傲,”

至于為什麼現在不姓秦而姓羽田,羽田孜說他的祖先随徐福來到日本,在日本戰國年代是長野縣的二當家,因為各種原因後來自殺了,于是他的祖先的家人及後人放棄了“秦”姓,改姓“羽田”。

兩月首相

羽田孜一直緻力于和中國關系的發展,是日本曆任首相中少數的“親中派”,羽田孜說隻要和中國沾邊的事,他都樂意去做。羽田孜的言行舉止遭到了始終對華保持強硬的态度的日本右翼勢力的反對,正因為此,羽田孜内閣執政時間隻有短短64天便被彈劾下台了,成為日本曆史上在位最短時間的首相。

即使羽田孜被彈劾下台後,他仍堅守自己的人生信條,緻力于推動中日關系友好發展,絕不退讓妥協,是以即使下台後他仍長期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打壓。羽田孜一直都有中國情節,至今仍保持着每年至少到中國通路4次的紀錄。

穿中山裝

羽田孜不僅崇拜祖先徐福,更喜歡中國文化,最愛穿中山裝吃中國菜。他多次對記者說,我的祖先是中國人,這一點我不否認,不信你們看看我穿的中山裝就知道了。中國史料豐富,典籍衆多。

自稱中國後代的日本首相:穿中山裝來中國認祖宗,64天就被趕下台

但對徐福的記載少之又少,畢竟隻是秦朝的一個小方士,對曆史貢獻不大,僅憑東渡日本尋找不死藥還不能永垂青史,但日本國内對徐福研究頗深,日本有一個徐福協會專門研究徐福文化,而羽田孜也曾日本徐福協會的會長。

他說兩千年多前,徐福為日本帶來了農業、手工業和冶鐵技術,促進了日本的發展,日本人都很感激他。他還特意提到自己去過中國的徐福村,并且很喜歡吃中國菜,尤其是徐福村的飯菜。

現在的日本右傾勢力越來越嚴重,為了表示自己的主張和想法,羽田孜總是會穿一身中山裝出席各種會議和場所。中山裝在當今中國都已經很少人去穿了,而在羽田孜的家裡卻有幾十套中山裝。

羽田孜認為自己穿中山裝很驕傲,他曾自豪的炫耀到,自己出席國家會議、面見天皇都是穿中山裝去的,這在日本國内找不出第二個人。

認祖歸宗

羽田孜不僅嘴上說自己是中國人後代,甚至身體力行,每年都至少前往中國四次,這個記錄在日本曆任首相中至今無人打破,他不僅多次通路中國,還兩次參拜徐福故裡,并在當地認祖歸宗。

自稱中國後代的日本首相:穿中山裝來中國認祖宗,64天就被趕下台

第一次來到江蘇省贛榆縣的徐福故裡是在2002年6月,羽田孜帶着他的小兒子來到中國,在中國友人的幫助下輾轉多次方才來到贛榆的徐福故裡,并受到了當地市長熱情接待,當地市民也都很歡迎羽田孜來此認祖歸宗。在當地官員等人陪同下,羽田孜來到徐福祠拜谒。

此行是羽田孜特意安排的,目的就是尋找并祭祀自己的祖先——徐福。在拜谒之後,他還揮毫潑墨,寫下了“日中友好始祖徐福”幾個大字,還親自種下了一顆銀杏樹,以表對中國的友好關系。

來到徐福村後,當地村民都很激動,迎接羽田孜的現場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羽田孜也很激動,走進村民和當地村民一起攀談,還說他和村民們一樣都是徐福的後代。時隔五年後,羽田孜再次來到贛榆。參加了當地徐福廟組織的一系列關于徐福的活動,并在當地上司陪同下來到建造有徐福像的廣場向徐福像敬獻花籃,參加過徐福節系列活動後,還舉行了羽田孜題詞石刻揭幕儀式。

追根溯源,落葉歸根,首先“歸”在了心中那永恒不變的情懷,它凝練了無數漂泊海内外遊子的鄉愁,也是文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強根。

落葉飄落成泥,葉之馨香如故。落葉需歸根,以強基固本,以凝魂聚魄,以宏德揚美,以感召生命。發黃的月曆訴說着歲月的故事,時間在流逝,落葉終要歸根,生而為人,更不能忘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