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广东老人拿1张天价欠条找政府,连本带利3万多亿,这是怎么回事?

2011年的一天,广东一位七旬老人拿着一张借条来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看过借条后倒吸一口凉气,不仅因为欠条距今已有七十七年的历史,让人更震惊的是内容,如果按照利息连本带利返还的话,当地政府则需要支付三万多亿人民币。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老人手里的借条从何而来?为何过了七十七年后才拿出来兑换,政府又该如何偿还呢?

面对这样一张天价借条,政府工作人员也是不敢大意,立即将此事上报给领导,政府领导为了验证借条的真实性,特别组织了相关专家进行鉴定,经求证,老人手里的这张借条是真的,那么欠款人应该按照借条内容还钱,很快,天价借条事件引起当地一阵轰动,随着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一段陈年往事被解开。

广东老人拿1张天价欠条找政府,连本带利3万多亿,这是怎么回事?

拿着天价借条找政府的老人叫梁诗伟,家住广东大头村,随着梁诗伟年纪越来越大没有劳动能力,平日里靠国家发放的低保维持生活。2011年,梁诗伟刚刚过了一个祥和而幸福的春节,可新年的喜庆氛围并未持续几天,梁诗伟就发愁了,因为他居住的老宅已有百年之久,年久失修四处透风漏雨,没钱找人修缮,无奈之下他拖着年迈的身体自己爬上了房顶,当他掀开房顶瓦片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小盒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梁诗伟将盒子打开,里面装的是一个民国时期的羊皮钱包,由于质量好至今保存的很完整,打开钱包后,他又从里面拿出一张泛黄的纸条,打开一看这竟是一张借条。

借条上这样写着:“今借到大井头村鸿文三姐白米三十八斗七十斤,大洋五千元,金条8支,每支1两,待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偿还,付息二分”,时间是民国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借款人是“新鹤人民抗日游击三中队李兆培”。这张借条里提到的鸿文三姐是梁诗伟的三姨娘,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实行一夫一妻制,所以男子也是可以三婚四妾的,不过有这样条件的家庭非富即贵,可见梁诗伟的父亲不是一般人。

梁诗伟的父亲叫梁鸿文,这个人的一生可谓是传奇,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从小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为了能填饱肚子,梁鸿文小小年纪就出门打工,由于年纪太小不懂人心险恶,在应聘工作的时候被坏人盯上,最终被拐到美国做了苦工,在这期间他受尽了各种折磨,正是因为有这段经历,这才练就了梁鸿文处事圆滑的性格,后来又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在美国赚到了很多钱,成为有钱人后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的回国,毕竟外国的月亮再好,都不如家乡的圆。

就这样,梁鸿文带着巨额财富坐着轮船,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家乡广东,可家乡早已物是人非,亲人也不在了,于是落户到大井头村,然后买房买地,一夜之间当地多了一个大财主梁鸿文,有房有地之后,他又先后娶了6房老婆,借条中提到的鸿文三姐,则是梁鸿文的三姨太,而梁诗伟的生母是六姨太,六姨太在梁鸿文80岁那年生下梁诗伟,但根据规矩,梁诗伟必须由掌家太太抚养长大,由于家中大姨太和二姨太已经去世,三姨太掌管梁家,所以梁诗伟从小是跟着三姨太生活的。梁鸿文的三姨太是个十分有经商头脑的女人,自从接管梁家之后,不论是家里还是产业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因此也是有了“三姐”这个称号。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铁蹄踏入中国各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很快各地年轻有为的青年,组织抗日游击队跟日军做抗争,梁诗伟二哥的女儿梁月娇也加入了抗日队伍,一天夜里,梁月娇带着几位游击队的同志偷偷来到家里,她这次回来并不是看望亲人,而是找梁文三姐帮忙。

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游击队的同志们生活过得也是很艰辛,因为食物短缺,游击队里的很多同志也是没有饭吃,不得已梁月娇只好向梁文三姐借粮食,一解燃眉之急。梁文三姐虽然是个女流之辈,不能上阵杀敌,但她却有一颗爱国的心,面对游击队的请求,她毫不犹豫地让管家拿出家里的六十斤白米,不过游击队也是有纪律的,不能免费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在临走之前,游击队里一位叫李兆培的同志,拿纸和笔给鸿文三姐写了一张借条,并表示等抗日战争结束后,不管是梁家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凭这张借条到政府兑换。

在这之后,游击队的同志又来到梁家几次,梁文三姐也是倾囊相助,而开头提到的那张借条也是在这期间发生的。游击队的同志没回来梁家借东西都会打借条,而借条也由鸿文三姐亲自保管,为了不让其他姨太借题发挥,也不想让游击队的同志们有心理包袱,鸿文三姐就把借条藏到了房顶的瓦片里,八路军同志为了不给梁家带来麻烦,也没有透露梁家借粮给八路军的事。

广东老人拿1张天价欠条找政府,连本带利3万多亿,这是怎么回事?

后来战争结束,地主遭到打压,作为当地最有钱的梁家也没有幸免,鸿文三姐是梁家的主人,被五花大绑带到公审大会上批斗,但她自始至终都没有透露自己借粮给八路军的事情,经历此事后鸿文三姐身体越发不堪,不久后病逝。树倒猢狲散,自从鸿文三姐去世后,梁家也走向没落,年仅十几岁的梁诗伟无法立足于大井头村,只好选择外出谋生,在多年之后才又辗转回到老家。

到了2009年,梁诗伟在打扫祖宗牌位时,发现了藏在牌位中的借条,这张借条并不是开头说到的那张天价借条,而是一张六十斤白米的字据,梁诗伟拿着这张借条找到了政府,政府验证借条是真的后进行了兑换,鉴于梁诗伟是低保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当地政府一次性补偿给他了两万元现金。

梁诗伟拿到这笔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四处漏水的老宅翻修屋顶,在屋顶的瓦片下他又找到了一张借条,相比较于上一张借条,梁诗伟更希望得到这张欠条的奖励,不仅因为巨额的财产,而是因为这张借条最后面有这样一句话:“建议将鸿文三姐以革命家庭看待,其后代须保护及照顾”。这句话是当时写下借条的游击队员所加,不仅是对鸿文三姐的感激,更是对她支持革命的认可和肯定,如果这张欠条得到证实,那么对梁诗伟来说将具有重大意义,既能得到相应的补偿,又能为鸿文三姐正名。

为了验证欠条的真实性,相关部门先是找到了鸿文三姐的女儿梁贤孝,在梁贤孝的记忆中,母亲鸿文三姐的确多次借给八路军粮食和钱,而这张天价借条上的东西,并不是一次性借出去的而是多次,最后一次对方写下了这张欠条。

广东老人拿1张天价欠条找政府,连本带利3万多亿,这是怎么回事?

后来,工作人员又找到了借款人李兆培的家中,可惜李兆培多年前已经离世,好在他的妻子简惠仙身体硬朗,她告诉工作人员,她曾是大井头村的一名地下工作者,在抗战期间,游击队总找鸿文三姐借钱借物资,还说道只要家里有鸿文三姐都会支援出来,听到简惠仙老人的回答,工作人员知道这张借条基本上就是真的了,而且前后两张借条经过对比,确实出自同一人写的,既然这张借条是真的,政府又该如何偿还呢?

这张天价借条并不像第一张那么简单,第一张欠条数量不大,当地政府有足够的权限处理,最终处理的结果都能达到双方的满意,可这张天价借条牵扯数额太大了,若是按照欠条的规定,那么政府最后需要偿还梁诗伟三万亿多元,这个数字已经比当时一些省份的GDP还要高,即便是政府想如实返还也没有权力啊。

广东老人拿1张天价欠条找政府,连本带利3万多亿,这是怎么回事?

最终,梁家人提出来,给予适当的补偿就好,但这也是让相关部门为难了,适当的补偿到底给多少才合适,只给本金,按照当时的物价来算,鸿文三姐捐赠的物资价值五百多万,如今七十七年过去,物价购买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的五百万换算到现在,同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只是象征性的补偿势必会引起不满,毕竟梁家人曾经全心全意地支持革命,最后连本金都没有得到,这也是说不过去的,如果按照原价偿还,这么一大笔钱又该从哪里出?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国家对于建国前的欠条如何处置并没有明确规章制度,当地政府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先例,于是这张天价借条一直都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

广东老人拿1张天价欠条找政府,连本带利3万多亿,这是怎么回事?

虽然借条的事情没有得到解决,但梁家人也是有收获的,梁文三姐被正名,她的事迹被广泛流传,让更多人知道她曾为中国革命做出的无私奉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