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道游击队的纪念馆展厅里,在墙上挂有一幅
名为
《黄埠庄激战》
的
油画。在这幅油画中,铁道游击队第一任队长洪振海手缠“红布”,昂首挺胸,拿着机枪,向日军喷洒属于他的,属于游击队的,也是属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怒火。
洪振海手上缠着的那块“红布”是他一生中最为珍贵的宝贝,他的妻子曾回忆说,当年这块“红布”吃饭睡觉都不解下来,除了洗手洗脸怕弄湿了才给解下来。有一次问他是什么的时候,他就说是“护身符”。
其实,这是一面党旗,是洪振海在向组织申请入党时,为了表示对他的信任而交给他保管的。虽然直到牺牲时他也不知道组织上已经批准了他的申请,但他也用生命和鲜血证明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黄埠庄激战》
铁道游击队,全名“鲁南军区铁道大队”,是山东枣庄地区的一支抗日力量。游击队队员爱护群众,依托地势,以游击战术,对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作为这支队伍队长的
洪振海
,更是身先士卒,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在洪振海带领下的铁道游击队,犹如一柄锋利的钢刀,插在敌人的胸口之中,奏响了民族救亡的最强音。
1910年,洪振海出生于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大北塘村。
跟当时的很多人一样,爸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更是贫苦不已。由于家庭的原因,洪振海自幼便和铁路、火车打上了交道。
为了补贴家用,洪振海经常在铁路边拾捡掉落的煤块,甚至为此经常扒上行驶中的火车,也因此练就了一手飞登火车的本领,被周围的人称为“飞毛腿”。
由于他为人豪放不羁,古道热肠,敢想敢干,很快就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这时的他们,恐怕也不会想不到,未来他们会成为抗日的一份子。
▲剧照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入侵华北。八个月之后,山东也惨遭日军的毒手,被日军所占。在滕州,洪振海等人看着这群嚣张跋扈,欺压百姓的侵略者。愤慨之情油然而生。但仅凭借自己和兄弟几个,手无寸铁,怎么能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拼呢?
洪振海虽然为人豪放,但也十分善于思考。这样不行,必须找到一个专门对抗鬼子的组织。但是该去哪里呢?这对于老早就听说了我党光辉事迹的洪振海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准备了些时日后,洪振海便带着王志胜等人奔赴峄县人民抗日武装驻地墓山。
在这里,他们正式加入了由我党领导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由于洪振海抗日决心大,劲头足,作战勇猛。很快便受到提拔,接连晋升班长、排长,成为了鲁南人民抗日武装的基层骨干人物。
1939年10月,抗日义勇队决定在枣庄的小陈庄建立秘密情报站,由于洪振海的卓越表现,以及考虑到洪振海对于当地情况的熟悉。组织便派洪振海任情报站站长。
在情报站工作的日子里,他佯装成一个流浪汉,通过拾煤炭,爬火车等方式,将日军在铁路沿线的驻扎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兵员数量、物资供给,火力分布,一样不落。为义勇队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与此同时,情报站还为义勇队提供了大量物资。1939年深秋,义勇队总队下令枣庄情报站,希望他们可以想办法搞点武器过来。此时,洪振海的兄弟及战友王志胜正在给日本人当搬运工,洪振海嘱托王志胜说:
“总队来信了,需要弄点武器,你在洋行注意一下。”
王志胜欣然应允。
不久后,王志胜便匆匆地赶来,来不及喝口水,气喘吁吁地对洪振海说:“老洪,有武器了!”并把武器藏匿在稻草堆中的信息,以及自己在对应车厢上做的记号都说了出来。洪振海听后大喜,敲定主意,就是这一批了。
当晚八点,洪振海带着手枪,还有一把虎头钳,隐蔽在铁路线边。看着火车缓缓驶来,洪振海聚精会神,默默地盯着车厢。不一会,只见他他飞身一跃,一下就抓住了车边的把手。在巨大的惯性将他推出去之前,他猛一用劲,成功登上了火车。
来到车门前,他用虎头钳剪开门口的粗铁丝,快速钻入车内。洪振海扯开稻草堆的一角,一挺机枪赫然在内。他迅速将这捆稻草扔到车外,接着寻找下一捆。
当他扔到第三捆时,火车响起了呜呜的汽笛声,这是火车即将到站的信号。洪振海虽然心中大急,但也知道火车一旦进站,就再也离不开了。再扔下两捆稻草堆后,洪振海关上车门,飞跃而出。
列车开走后,王志胜等人也陆续赶来。他们将扔下的枪支弹药集中在一起清点。一共有两挺机枪,十二支步枪和两箱子弹。第二天,他们便将这批武器悉数交给总队使用,受到了总队的表彰。
这批武器在战场上,一定能让我们杀更多的鬼子,洪振海心中这样想着。但哪个男儿没有一个热血梦,不希望能再次上阵杀敌呢?
1940年初,随着枣庄情报站人员扩张,武器装备等日渐齐全。洪振海等人认为建立抗日武装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向上级递交关于成立鲁南铁道队报告。
上级考虑后,就批准了他们的报告,任命洪振海为队长,王志胜为副队长,并派遣杜季伟为政委。就这样,鲁南铁道队,也就是后来人们俗称的铁道游击队、飞虎队,成立了。
在洪振海的带领下,铁道游击队开始对日军铁路沿线进行了频繁的骚扰行动。由于伤亡小,战果多,铁道队很快就出了名。
同年7月,八路军苏鲁支部决定将枣庄以及临城周围的几支游击队合并成为鲁南铁道游击大队,队长依然是洪振海。铁道游击队力量大增!能做的事情也多了起来。
为了党组织的情报安全,同时也是为了自己不被发现,洪振海等人决定打击敌军的情报部门
。在枣庄火车站的南侧,就有一个佯装成洋行的敌军特务机关。
只要这里被毁了,敌人便是两眼一摸瞎。想到这,洪振海等人便作出决定,要奇袭这个所谓的“洋行”。
在搜集到足够情报后,他们决定立刻行动。当晚,洪振海带着四组队员,趁着夜色摸到洋行边。墙上有电网,他们便决定挖洞钻入。为了减小挖墙的声音,他们将铁钎子用麻袋布裹起来。虽然效率低,但胜在安全。折腾一会后,终于挖出了一个小洞。
队员们鱼贯而入,在洪振海的指令下,整齐有效地进行部署。随着洪振海一声令下,四组队员同时出动。日军特务仓皇之下,死得死伤的伤。
洪振海作为队长,四处游走作战。战斗,很快就结束了。队员们十分兴奋,但洪振海却依旧一脸沉静,一刻不撤退,危险就多一分。日军的增援马上就到,眼看着撤退就要来不及了,洪振海脑筋急转,和众人商量片刻,决定带着队员从大门离去。
他们用斧头劈开大门铁锁,带着缴获的枪支弹药等物资,扬长而去。转瞬之间,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日军支援到达后,只发现一地的特务尸体,气得暴跳如雷。
铁道游击队在鲁南地区的举动,让日军很是忌惮。为此,日军专门成立了专门的情报站并训练了一支精锐特种部队,由于头目名为高岗,于是被称为“高岗特种作战小队”。
这支小队一直在追寻铁道游击队的踪迹,企图凭借先进的装备和强大的火力将游击队一举歼灭。洪振海等人也听说了这支小队,但敌在明我在暗。洪振海便决定在他们找到己方之前,主动找上门去,给他们来一个出其不意的锅端。
10月的一个夜晚,队长洪振海和政委杜季伟率队员,伪装成日伪军。在内线的接应下,大摇大摆地越过封锁沟,进入临城火车站内。站台上的伪军哨兵看到“长官”率队前来,急忙立正敬礼。
洪振海趁他放松警惕的这一瞬,用匕首快速了结了他。队员也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了其他伪军。片刻,站台就被洪振海等人控制了。
他们封锁了道口,警惕着周围。洪振海派王志胜及队员刘金山抓紧赶去高岗的住处,完成斩首行动。王志胜赶到高岗房前,配合刘金山,在高岗伏案疾书的时候,便将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击毙了。
随后,洪振海等人将房内的敌人全部干掉后,扛起室内的武器和弹药,悄然离去。而直到半月之后,日军才得知高岗是死在洪振海等人之手。
虽然敌人对铁路干线严加看管,但在洪振海率领的铁道游击队眼中,依然是漏洞百出。洪振海带着队员们炸桥梁,撞车头,扒铁轨,抢物资。像一只鬼魅的幽灵,飘忽不定,但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给日军背后狠狠地来上那么一刀。
日军对铁道游击队又怕又恨,多次下定决心要彻底铲除铁道游击队,却频频失败。1941年底,铁道游击队与日军在黄埠庄遭遇。
▲洪振海
由于敌众我寡,火力差距过大,洪振海等人被迫突围。
洪振海奋不顾身掩护部队撤退时不幸中弹身亡,以身殉国。
当游击队找回来时,队员们看着洪振海的遗体,悲痛欲绝。但他们还要继承洪振海队长的遗志,还不能就这样倒下。
他们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将敬爱的队长安葬。擦了擦眼泪,将悲痛化为力量,他们还将继续谱写铁道游击队的新篇章。
虽然洪振海不幸牺牲了,但他的不屈精神、抗争精神以及爱党精神,也会一代又一代,留在人民的记忆中,形成一种传承,世世代代,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