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革命历史题材类文学作品中,当代著名作家刘知侠的代表作《铁道游击队》,无疑是一部传播面广、影响巨大的优秀小说。是刘知侠根据抗战时期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一名军旅题材名著,影响深远。即便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宝库中,它也占有一席之地。
刘知侠,原名刘兆麟,1918年出生在河南卫辉市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因父亲在铁路道班房里做工,刘知侠十多岁时又做过车站上的服务生,对铁路职工、行车规章制度等了若指掌。全国抗战爆发后,他被迫随父亲南撤流落到武汉。1938年春,他满怀抗日爱国热情奔赴延安,考入抗日军政大学,数月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留校先后任抗大分校区队长、队长和军事教员。期间,他曾两次深入敌后,熟悉敌后的游击战争生活。这为他后来创作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奠定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不但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经过,还揭露了当时敌人的残暴,表现了老百姓们生活的艰苦。
书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有英雄气概和美好心灵,很有艺术感染力。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是八年抗战胜利的真实写照。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为了尽快占领中国,加快了入侵的步伐,不断地把枪炮运往中国,他们在中国实施“三光政策”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抗击敌人,中国共产党便决定在微山湖地区组织一支游击队,任务就是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因为他们来无踪,去无影,因此也被称为飞虎队。这是一群令人闻风丧胆的庄稼硬汉,是一支从百姓中走出来的抗日队伍,在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副队长王强的带领下,铁道游击队员“爬飞车、搞机枪、闯火车、炸桥梁,打得鬼子魂飞胆丧”。他们在铁路线上穿梭着,袭扰敌人的铁路生命线,与敌人展开周旋,配合主力部队英勇作战,他们靠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拼搏的精神,就像钢刀插入敌人胸膛,打得鬼子魂飞丧胆,多次成功的挫败了敌人的进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这样,这支铁道游击队越战越勇,队伍也不断扩大。他们和八路军一起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读了这本书,我被战士们那种英勇奋战,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游击队员炸毁敌人命脉桥梁的景象。冒着敌人的重重防御,游击队员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让两路火车对撞,最终取得胜利!成功的背后,总会有许多牺牲。鲁汉的死去,林忠的牺牲,刘洪的险些丧命。为了国家人民,这些英雄不惜流血牺牲。场景相当壮观,格外荡气回肠。
让我觉得最痛快的就是游击队拿下了火车头,用汽笛拉响了暗号,潜伏在火车上的游击队员们纷纷一跃而起,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战,有的用土琵琶敲敌人的脑袋,有的用鸡蛋砸敌人的脸,还有的赤手空拳,车上的老百姓看到后,纷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整个画面“唯美”,让人心潮澎湃,中国人是如此的机智和团结,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自然就顺理成章。
这些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在险恶的环境下,从不害怕,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重重困难,面对人数远比我军强大的敌人,他们勇往直前,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用歌声来鼓励自己:“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谈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更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看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日子的到来,看到举国欢呼雀跃的壮景。不仅男子汉可歌可泣,被日本鬼子严刑拷打但却不落一滴泪的方林嫂,一个女流之辈,性格却刚烈无比,也是值得大家敬重的侠女。
看完本书,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国抗战八年,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因为中国人民是不愿做奴隶的,只要全民族大团结,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打败一切敢于侵犯的敌人。这种坚强的意志深深感动着我。中国民族的无畏精神,仁道主义精神永不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