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夜晚,一头骡子驮着一挺机关枪来到一户农家,巧遇抗日游击队员

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博山城。一时间商号关闭,工厂停工,人心惶惶,到处一片混乱景象。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了“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中共博山工委组织委员蒋方宇带领一支由党员、民先队员、进步青年组成的队伍,共三十人,前去博山县第七区小口头村,同工委书记乔惠民、宣传委员张敬焘带领的另一支队伍汇合,组建抗日救国武装游击队。

夜幕降临,这支队伍从博山东关的怡园小学出发,沿着通往八陡的火车轨道前行,走在前面带路的是民先队员李镇。李镇前些日子曾经带领一支由中学生组成的宣传队,去乡村做过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熟悉当地情况,于是蒋方宇让他负责带路。

夜晚,一头骡子驮着一挺机关枪来到一户农家,巧遇抗日游击队员

天越来越黑。走到八陡庄边,李镇突然听到前面有咯噔咯噔的皮靴声,夜深人静,响声格外大。李镇虽然年轻,却沉着冷静。他悄悄爬上一个崖头观察,只见一队日军走来,个个头戴钢盔,身背四方包,手提电石灯,脚蹬高筒皮靴。李镇轻声向后传了一句:“注意,有情况。”然而,回头看时,却不见一人。原来,后面的人听到动静,已经迅速撤离转移了。李镇从崖头上蹑手蹑脚退下来,一时找不着队伍,怕一个人走错了方向,便向村边一家住户走去。

这家住户用矮矮的篱笆做院墙,柴门虚掩着。李镇推门进去,见一间北屋,屋门上了锁,旁边一个小棚子,进去一看,火炉里还有火。心想:有火就有人,可能房主人发现有情况,藏起来了,应该不会走远。李镇靠近火炉蹲下,一边避风取暖,一边等主人回来问路。

夜晚,一头骡子驮着一挺机关枪来到一户农家,巧遇抗日游击队员

不多时,听到远处传来牲口的蹄声,越来越近。一会儿,有人牵着牲口走进了院子,朝着小棚子走来,一边喊:“有老乡吗?”李镇听的清楚,来人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本地人。黑暗中,又可以看到来人身材不高,穿了一身军装,猜想应该是一个走散的国军士兵。李镇从小棚子走出来,来人吓了一跳,望着李镇问:“你是干什么的?”李镇回答:“老百姓。”来人又问:“去莱芜县怎么走?”李镇说:“你还敢去莱芜县,日本军队刚开过去,周围村庄都已经被占领了,你去送死啊?”李镇看了看他身后那匹骡子问:“哎,你这骡子驮的是什么?”来人说:“轻机枪。”李镇不由激动起来,又问:“你是哪一部分的?”来人回答:“第三路军,因为急行军太累了,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夜晚,一头骡子驮着一挺机关枪来到一户农家,巧遇抗日游击队员

李镇想: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现在刚刚成立了抗日武装,缺的就是武器,如果能得到这挺轻机枪,部队就如虎添翼了。他把这个国民党士兵让进小棚子里,一边烤火,一边拉起家常。从交谈中得知,这人叫王先路,河南人,家中很穷,出门讨饭,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编入三路军二十二师谷良民部。日军侵华,进占山东,师长谷良民率部南逃,溃不成军。王先路想逃回老家,一直没有机会。

李镇诚恳地说:“我是个过路的学生,要到乡村组织抗日游击队。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咱们一块干吧。”王先路犹豫了一会儿,问道:“行是行,可是这骡子,还有武器怎么办?”李镇说:“放心,我有办法,武器暂时不能带走,可以藏起来,以后再来取,骡子可以放了它。”两人一起动手,把轻机枪、子弹箱和步枪等武器埋在墙角的煤堆下面,将压弹机、枪梭、膏油壶、皮套等塞进鸡窝里。然后,王先路拍了拍骡子,任其走了。李镇解开自己的包袱,找出一身蓝布衣服,让王先路把军装换下来。王先路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庄稼人,两人不由相视一笑。

夜晚,一头骡子驮着一挺机关枪来到一户农家,巧遇抗日游击队员

天刚蒙蒙了,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突然走进来,看到他俩,显出很害怕的样子,问:“你们是?”李镇问清这人就是房主,名叫乔三,笑着说:“乔大哥,我们是从博山城里来的,要到乡村去,组织抗日武装。听说附近有日本兵,枪支弹药不能全部带走,想暂时存放在你家里,麻烦你看管一下,随后就来取,你看行吗?”乔三听说存枪,显出为难的样子,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答应了。

乔三打开北屋门,让两个人坐下,用开水泡了煎饼汤,又端上一碟胡萝卜咸菜,说:“你们一定饿了,凑付着吃点,暖暖身子。”他们一边吃一边说话。李镇讲了一些抗日救国的道理。乔三说:“俺家三口人,老婆孩子都到亲戚家避难去了,家中只有我一人。”又说:“俺只有二亩山坡地,常年靠打短工养家糊口。今日听你们这一说,打日本鬼子人人有份,我也是三尺男儿,你们撇家舍业都不怕,我还怕什么?我愿意担这点风险。”李镇、王先路听了,都连连点头。乔三送两人出了柴门,爬上崖头,指明去小口头村的路线,一再嘱咐:“路上多加小心,村庄里还有鬼子兵。”

夜晚,一头骡子驮着一挺机关枪来到一户农家,巧遇抗日游击队员

一路顺利。当天中午,两人找到小口头村,见到了张敬焘,得知蒋方宇带领的队伍还没到达。李镇把在路上遇到的事说了一遍。张敬焘听说得到了一挺机关枪,高兴地对李镇说:“先吃饭,饭后休息一会,你再回去一趟,一定把机关枪弄来,这是组织抗日游击队的重要武器,是宝中之宝。”

下午,李镇做向导,班长韩玉杰带领一个班战士跟着他一起去。傍晚到达八陡庄,悄悄走进乔三家里,北屋门仍然上了锁。去小棚子里扒开煤堆,找出机关枪、子弹箱和步枪等武器。又去查看鸡窝,却空空如也,压弹机、枪梭、膏油壶、皮套都不见了。这些都是机关枪必不可少的零件,没有它们,机关枪等于一块废铁。李镇一阵焦急,冷静下来想了想,果断地对韩玉杰说:“韩班长,庄里住着敌人,这里不宜久留,你们先把机关枪、步枪、子弹箱送回去,我一个人留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弄个水落石出再回去。”

夜晚,一头骡子驮着一挺机关枪来到一户农家,巧遇抗日游击队员

韩玉杰他们走后,李镇一个人蹲在小棚子里,一直等到天明。乔三回来了,看到李镇,吃惊地说:“你这么快就回来了。”李镇问起枪的事,乔三说:“我是天主教徒,昨天你俩走后,我把存枪的事向教堂的神甫说了,那些零件很可能是他派教徒来拿去了。”李镇急切地问:“洋人能靠得住吗?”乔三说:“从他说话的口气能听出,他对日本侵略中国很气愤,同情中国人,支持抗日。”李镇心里有了数,要乔三马上带他去见神甫,乔三答应了。于是两人一起走进了天主教堂。

夜晚,一头骡子驮着一挺机关枪来到一户农家,巧遇抗日游击队员

神甫听说来了客人,从楼上走下来。神甫五十多岁,中等身材,手捻长髯,用一口流利的中国话问李镇:“你是干什么的?”李镇说明身份,又说到存在乔三家里的机枪。神甫点点头,慢条斯理地说:“我是德国传教士,来你们中国,是为了解救众生,铲除邪恶。这些天,听说日本人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真是罪孽,天主会惩罚他们的,中国人奋起抗战,抵抗侵略,我深表同情。”又说:“你们存下的武器,我怕重要部件有遗失,就让教徒拿到这里藏起来了,现在可以原物奉还了。”李镇对神甫支持中国抗战表示感谢。乔三等几位教徒找来一个麻袋,将压弹机、枪梭、膏油壶、皮套等全部装好扎紧。李镇扛在肩上顺利返回小口头。

夜晚,一头骡子驮着一挺机关枪来到一户农家,巧遇抗日游击队员

三天后,蒋方宇带领的队伍也到达小口头村,两支队伍终于汇合了。

1938年1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成立,蒋方宇任政治部主任,张敬焘任副主任。这挺机关枪归政治部管理。王先路先教会了李镇使用,之后,战士蒋亭、王宏、蒋衍翼也相继学会使用。他们奉命组成机枪班,王先路任班长。后来,机枪班又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特务连。

1938年4月,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司令员洪涛率部北上,去淄川马棚村与兄弟部队合编。行至莱芜县搭子村附近时,与一股日军遭遇。哒哒哒,嘟嘟嘟,在这挺机关枪连续扫射下,日军顿时死伤一片。日军军官大吃一惊:土八路哪里来的机关枪?无奈之下将指挥刀朝后晃了晃,嘶声吼叫:“撤!撤!”部队趁机安全转移。

夜晚,一头骡子驮着一挺机关枪来到一户农家,巧遇抗日游击队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