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前言

《日内瓦公约》中曾有明确规定:

交战双方,不得向对方的医护人员进行开火,否则将会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和制裁

因为但凡在战场射杀了一名医务人员,也就是在间接杀死其他更多的等待救援的伤兵们,由此可见,战场医护人员的重要性有多大。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医护人员

在曾经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那枪林弹雨之间,流血,伤痛,牺牲总是难以避免,因而战场医护人员的存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他(她)们就如同战场上的天使一般,给伤兵们带去了更多生的希望。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炸不断,打不烂”

1950年10月,在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的号召下,众多有志青年,中华好儿女们都纷纷踊跃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誓要为祖国的和平与安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批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整装待发,准备奔赴朝鲜战场。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志愿军入朝

与此同时,一条

的钢铁运输线也在紧急的构筑之中,一列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也正冒着浓烟,时刻准备开往朝鲜战场。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10月,根据中央对于抗美援朝的相关工作指示,

为构建铁路援朝的卫生保障体系

,东北境内建立了相关的援朝医疗后方基地,组建了

专门运送志愿军伤兵进行回国治疗的卫生列车,并在列车上配备卫生队员负责伤员的救治工作

11月,志愿军铁道兵团正式入朝,以保证战时的铁路运输任务。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而就在这抗美援朝的铁路大军部队中,还有一群特别的战士,她们总是身穿白衣,出现在战场后方,为赢得战争而无私奉献着她们的一份力量。可以说

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也与她们的贡献密不可分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她们便是战场卫生员,她们中有的人默默扮演着

“抗美援朝不过江”

的角色,就在那卫生列车有限的空间内,却拯救了无数的志愿军伤兵。

她们中还有的人也跟随大部分跨过了那鸭绿江,深入危险的战场,前去战地救死扶伤,请记住她们,

她们是战场卫生员,她们是白衣天使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也曾涌现出了曾不少医护人员的英雄人物们,书写了一首首英雄赞歌,关于抗美援朝卫生列车白衣女战士的故事,也曾有一位女志愿军老兵为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

白衣女战士卢仲勤

如今的志愿军女兵——

卢仲勤

,早已是满头银丝,一头短发像是镀上了一层白霜,鬓微霜,又何妨,一双慈祥的双眼总是那么温柔。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抗美援朝早已过去71年的时光,但是卢仲勤老人总是难忘那段峥嵘岁月,因而她也格外喜爱看一本书,名叫

《在轨道上前进》

,因为这本书所主要记述的内容,就是关于战时

“卫生列车”

的故事。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1934年3月,卢仲勤出生于河北任丘,后又跟随父母迁往哈尔滨生活。1949年8月,年仅15岁的卢仲勤便考入了哈尔滨市卫生学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随着朝鲜局势的逐步恶化,大陆决定正式出兵支援朝鲜。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卢仲勤同其他的四十位同学一样选择了在1950年12月4日提前结束学业,随后立刻投入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部队之中。

加入志愿军部队以后,卢仲勤被编入了隶属于

东北军区军事运输司令部卫生处的第19卫生队

,而这时的卢仲勤还只是一个年仅15岁的青涩小姑娘。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开往朝鲜的“雪国列车”

1950年12月时,时令已至严冬,此时的朝鲜早已被一片皑皑的冰雪所覆盖,寒风呼啸,万里雪飘。

这时候,也正值朝鲜战事进行到较为激烈的第二次战役之时,虽战场严寒,环境恶劣,但是志愿军们却都个个精神抖擞,战斗意志昂扬。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1950年抗美援朝医疗队出发前在北大医院石头楼前合影

此时,一辆

“雪国列车”

,正“呼哧,呼哧”大喘着粗气,一边吼叫着,一边冒着黑烟,一边在风雪中穿行,冲破了那黑暗,沿着铁路驶向夜色苍茫的朝鲜战场。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据卢仲勤介绍,她所乘坐的卫生列车,其路标是白底红十字,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恶劣,再加上还有敌军的战机在上空虎视眈眈,于是她们的列车只能选择

日停夜行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夜间行进的援朝列车

为了尽可能地躲避敌机的袭击,他们选择将列车也进行“全副伪装”,卫生列车的全体人员都开始投入到和稀泥的行动中去。

先是将黄土用水搅拌成稀泥状,再将其涂抹到整列火车的外部车皮上。

当时,16岁的卢仲勤更是格外积极,登上高梯,爬上火车最高处,在上面涂抹稀泥可起劲儿,但这时意外发生了,梯子似乎不够稳,稍微晃了一下之后,

卢仲勤便从高处重重地摔了下来,其后脑勺着地磕到了石头,当场便昏迷了过去,后来在其他救护人员的帮助下,才苏醒过来,还好并无大碍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军手术第二队离京

敌机上演“瓢泼弹雨”

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

此时,战场上空还时不时有敌机在盘旋着,每当黑夜来临时,敌机便投下那照明弹,照明弹所发出的强光,在那一瞬间几乎照亮了整个夜空,随之而来的则是

成群结队的B29轰炸机编队,所进行的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轰炸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美军对铁路线疯狂轰炸

据卢仲勤对遭遇敌机空袭的回忆,

即便她们所在的列车有黄土稀泥作为伪装,但是依旧没能躲过敌机的侦察

随着敌机所发出的阵阵轰鸣声,越来越近,那是一种几乎快要把耳膜都震破的噪音,敌机正在进行俯冲,随后便是一阵“瓢泼弹雨”的疯狂倾泻。卢仲勤和队员们在列车遭遇袭击后,也立刻接到命令,快速跑下列车,就近找到较为安全的地方进行隐蔽。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被敌机击中起火的物资

此情此景,对于从没有上过战场的,年仅16岁的小姑娘卢仲勤而言,着实将她吓得不轻,她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此时,一旁的一位老兵见她这般,也没有对她进行温柔的安慰,因为他知道越安慰,或许哭得越厉害,于是便直接操着一口山东腔,告诉卢仲勤:

“别哭了,别哭了,飞机听见哭声,或许又该回来了。”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就这短短的一句话,还真就让已经哭红了双眼的卢仲勤立刻停止了哭泣。

经过这前几次的炮火袭击,之后的卢仲勤没有在哭泣,也

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炮火袭击,将她锻炼成了一名更加勇敢坚强,紧急救援与护理技术越发娴熟的一名合格白衣女战士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背起伤员,争分夺秒

对于像卢仲勤这样的列车卫生员而言,在那些个漆黑的夜晚里,他们没有照明工具,一切行动只能摸黑进行,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她们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炮火中救助伤员。

在接到救援命令后,所有人立刻冲上前去,一切救援行动必须要快,争分夺秒,

与死神与敌机的炮火赛跑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抬担架的抬担架,没有足够担架的,就直接就地背起伤员往前冲,遇到那种重伤伤员,则直接在列车窗口架起木梯,从窗口小心翼翼将伤员送入。

此时的卢仲勤,在来来往往的救援队伍中,用自己瘦弱的身躯背起了一位位伤员,她每逢背起一位伤员之前,都会轻声询问伤员的伤情:

“同志,您是哪儿受了伤?”

这样一来,她背着伤员进行转移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触碰到伤员的痛处,减少其伤痛。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卢仲勤的个子不高,再加上时值冬季,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因而也然她在背起伤员是,行动艰难,好不容易到达列车,但也因为个子小的原因,够不着火车台阶,还得依靠别的队员一起帮扶着,她才成功将每一位伤员送上列车。

虽然每背起一位伤员,都能将她累得气喘吁吁,但是她却一次又一次的往来于战场和列车,尽自己最大努力,救助尽可能多的伤员。

不曾想,小小的身躯,却依旧拥有大大的能量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列车上的“抗美援朝”

送伤员上了列车后,给人的第一感觉总是扑面而来的一股浓浓的消毒水的味道,由于是从原来的硬座车厢临时改造而来的,所以卫生列车的内部环境也较为简陋。

列车内,除了挥之不去的消毒水的味道,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一床床厚厚的草垫,外边简单地套上了干净的白色套子,并垫上了松软的稻草,上面铺着洁白如新的床单,就连四周的车壁也专门重新刷过,看似简陋,但是却足够干净,舒爽。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一趟卫生列车的行程往往需要几个昼夜,这也使得列车内的救援,护理工作更加繁重。

列车上的卫生员们除了给伤员进行护理以外,也需要担负其帮助伤员洗脸,日常的喂饭等工作

。而他们接收的伤员中。除了直接在战场上造成的身体损伤人员以外,还包括因为寒冷低温而造成的严重冻伤,以至于到了不得不截肢的地步,还有的则是因敌军的凝固汽油所造成的身体大面积烧伤,血肉模糊,面目全非。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医护人员真正照料伤员

还有的则直接被敌军弹药炸毁了胳膊,或者大腿,雪白的骨头,血红的肉袒露在外,清晰可见,是不是淌着鲜血,让人触目惊心。

但是卢仲勤在对其进行救助的时候,

却鲜少能听到他们因伤痛而大声喊叫,痛苦呻吟

,这一幕幕让人深感痛心。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除了伤员以外,还有的则是感染了伤寒,患上了肺炎,出现了消化道等方面疾病的病员,以及因为不能洗澡,卫生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的进一步细菌,病菌的感染。

因此,我军志愿军士兵除了直接在战场牺牲的战士以外,因为各种病毒感染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人数也不在少数。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卢仲勤所在的卫生列车,在中国与朝鲜之间,往返了四次,将一批又一批的志愿军伤病们成功送回了国内,使其及时得到了救治,保住了生命,构筑了一条

炸不断打不烂的战场“生命运输线”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为了表达对这些列车卫生员们的谢意,有一次在即将别离之时,卢仲勤所在车厢的伤员们特意用旧的军装,为她制作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鲜红的几个字眼:

“献给白衣天使”

那时那刻,那情那景,不觉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伤员们走了,车厢顿时空了,也静了,列车卫生员们也将列车重新打扫了一遍,一阵寒风从窗口袭来,车厢又变得干净起来,一切又那么洁净如新。

胜利回国,初心不改

卢仲勤长舒了一口气,她于1954年4月,结束了自己转运伤病员的任务,带着胜利的喜悦而归。

回国后的她,依然选择了从医这条路,因为此次抗美援朝的经历,足以让她终生难忘。

后来的她从学医深造,到一次次的临床实践,到最后成为了一名主治医师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1970年时,她又再次响应支援号召,走出国门,积极投身到支援坦赞铁路建设的工作中,在那两年的时间中,她依旧如初,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或许连她自己也不记得自己究竟挽救了多少条生命。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抗美援朝战争早已过去多年,但是卢仲勤老人却始终初心未改,依旧那么真挚,她对别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

“党对我恩重如山,是党把我这个童工出身的孩子引上了革命道路,让我学医、入党,我也伴随祖国一起成长。”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卫生列车参战人员抗美援朝胜利纪念照

结语

卢仲勤,从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中一路走来,从一名16岁的小姑娘,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女战士。

虽然她不曾真正涉足过战场,不曾走向战争前沿与敌军冲锋,但是却在一辆

“生命列车”

上,完美践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她和所有的列车卫生员们,都是无名英雄,她们是战士,她们也是“最美天使”。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天津抗美援朝医疗队在吉林洮南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的70周年国庆节前,卢仲勤老人也荣获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她颁发的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纪念章。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这让卢仲勤老人激动万分,感激不已,于是她亲手写下了自己的感言:

“手捧纪念章,实感愧难当。何德何能有?受此殊荣光。青丝虽染霜,紧跟共产党。筑梦献余热,祖国盛世昌。”

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兵构筑生命的运输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