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讀三國時,曾有一處令我十分困惑的地方,就是關羽北伐的時候,為什麼孫權不趁着關羽北伐,威震華夏的時候,趁機從長江下遊渡江,北伐江淮,拓展自己的地盤,反而去向曹魏稱臣,破壞孫劉聯盟然後偷襲關羽去奪取荊州呢?結果導緻關羽功虧一篑,還引發了劉備的瘋狂報複,讓東吳陷入了一場大戰之中?

許多三國愛好者都會痛罵“江東鼠輩”鼠目寸光,導緻關羽被俘遭斬、張飛被部下暗殺、劉備慘敗半道崩殂,令許多人扼腕歎息。

史書記載,曹操與群臣商議遷徙遷都以避關羽兵銳鋒芒,但遭到了司馬懿、蔣濟等人勸阻。他們認為關羽不斷勝利,會讓孫權如芒在背,可遣人勸孫權偷襲荊州、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許諾“封”江南之地予孫權,則樊城之圍自然解決,曹操同意。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關于是否攻打關羽奪取荊州,在孫吳内部,也有不同意見。

孫權本來想着趁關羽北伐,曹軍大敗之機,派兵北上攻打徐州,但遭到了大都督呂蒙的反對。

孫權有自己的考慮,常言道守江必守淮。割據江南的政權,如果想要國祚長一些,必須占領淮河流域作為緩沖地帶,才能有效的保衛長江中下遊。否則讓北方政權的軍隊直抵長江北岸,那麼南方政權的滅亡就指日可待了。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呂蒙認為應該攻打荊州,因為荊州位于長江中遊,而孫吳的地盤主要位于長江中下遊,如果占領了長江中遊的荊州,那麼就可以完全控制長江中下遊一帶,對孫吳的戰略态勢和國防安全是非有利。

可以說,荊州就是江東的門戶,門戶自然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掌握在别人手裡,就好像一把刀懸浮在自己頭上一樣,敵人随時可以從荊州打造戰船順流而下,攻打江東。

而徐州位于北方,地處平原,曹軍多為騎兵善于陸戰,就算偷襲徐州能夠攻打下來,但一旦曹軍反攻也守不住。

權衡利弊之後,孫權決定派呂蒙攻打荊州,抄關羽的後路,而曹操也派徐晃率領大軍迎戰關羽。

關羽在曹、孫夾擊下敗亡,與麥城被俘殺。

荊州大部全歸孫吳所有。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但如果是魯肅還活着,擔任大都督呢?他是否會同意攻打關羽偷襲荊州呢?

我覺得不會。魯肅始終認為曹操是最主要的敵人,一直維系這孫劉聯盟,互為犄角,是以他一定會反對攻打關羽和武力奪取荊州的。

雖然魯肅曾提出《榻上策》,但那時的荊州還處于劉表之下,而不是後來的枭雄劉備。

劉備對曹操還有一戰之力,劉表則直接拉垮了,根本不是團結的對象。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其實,孫權之是以要攻取荊州,早在多年前魯肅的《榻上策》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肅對曰:“……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将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号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裡,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别圖之,以濟大事。”

是以說,奪取荊州,改善孫吳的戰略态勢,是孫吳集團的“基本國策”,遠比北上攻打江淮之地要重要的多。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而甘甯、周瑜則更進一步,認為占領了長江中遊的荊州之後,繼續朔江而上,攻占巴蜀,把整個長江流域完全占有,再圖中原。

《三國志·甘甯傳》:甯陳計曰“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甯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務于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修,怠于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

《三國志·周瑜傳》瑜乃詣京見權曰:“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将軍據襄陽以 戚操,北方可圖也。”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但是,孫吳集團的魯肅有《榻上策》,劉備集團的諸葛亮有《隆中對》。

《隆中對》的主要戰略目标是: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内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将軍身率益州之衆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可見,劉備集團也把荊州當做是重要的戰略支點之一,這就難怪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為了争奪荊州而數次兵戎相見了。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雖然劉備和孫權以湘水為界,暫時擱置了沖突,但雙方都會這次劃界不滿意,是以呂蒙的“白衣渡江”俘殺關羽是兩家争奪荊州的沖突總爆發而已,而夷陵大戰則最終确定了荊州的歸屬。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占領了荊州大部分之後(少部分如南陽郡在曹魏版圖之中),東吳的戰略态勢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完全控制了長江中下遊,實作了《榻上策》中所說的“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的戰略目标。

黃初二年(221年),曹丕稱帝後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将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為帝,建國号為吳。九月,孫權下诏遷都建業(今南京)。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而荊州則作為東吳的戰略之地長江中遊的戰略門戶,起到了拱衛國門的作用。

是以說,相對于攻占江淮,東吳攻占荊州要劃算的多,也重要的多。

荊州,是東吳的命門所在。

雖然孫劉兩家兵戎相見,劉備大敗病死,但蜀漢集團不得不吞下喪失荊州的這個苦果,強忍着咽下,并繼續與東吳結盟,對抗曹魏。

孫權這招高,實在是高!

偉人曾說:“以鬥争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

孫權是連橫合縱的高手!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三國後期,曹魏滅蜀,晉代曹魏,天下大勢變成了西晉與東吳的對峙。

西晉遠比東吳強大,所滅吳成了西晉的主要戰略目标。

從哪個方向進攻東吳,西晉大将軍羊祜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兩國交戰的地點在荊州,荊州最為重要。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當時西晉和東吳各有占領原來漢朝荊州的一部分,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西晉的荊州包括今陝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區,吳國的荊州則有今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區。晉吳間的邊界線以荊州最長,是以這裡是滅吳戰争的關鍵地區。

兩國在此爆發過多次激戰,如西陵之戰。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東吳自然也知道荊州的重要性,是以派出了陸遜之子陸抗鎮守這裡,與西晉大将羊祜對抗。

陸抗先後平息了步闡的叛亂,擊退了西晉的進攻,有效的保衛了荊州的安全,讓東吳西部邊境穩如泰山。

羊祜知道東吳短時間内無法攻滅,于是開始在荊州苦心經營,讓士兵們屯田耕種,儲備軍糧,又以修築城寨的方式擴大西晉的疆土,将漢水與長江之間的土地逐漸蠶食。

他又對吳地軍民施以信義,不斷動搖吳軍将領的忠誠,赢得了東吳邊民的民心。

許多吳軍将領跑過來歸降,東吳邊民人民對羊祜心悅誠服,尊敬地稱其為“羊公”。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孫權為什麼破壞孫劉聯盟攻打荊州俘殺關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羊祜臨死前,推薦杜預為繼任者,鎮守荊州,繼續為滅吳做準備。

時機成熟後,杜預在荊州開始攻打東吳,連續攻克江陵、樂鄉等多個城池,完全占據了荊州,奪取了長江中遊。

至此,東吳的西部門戶大開,長江中遊無險可守,滅亡隻在旦夕之間。

西晉益州刺史王濬大造戰船,從長江上遊進軍中遊;過瞿塘峽、巫峽,攻破丹陽;然後順流而下,進入西陵峽,燒毀攔江鐵索,攻克西陵、荊門、夷道,直抵建業。吳主孫皓投降。

相關閱讀連結:

誰是三國第一戰略家?請看諸葛亮《隆中對》和魯肅《榻上策》比較

三國英雄說鄧艾:蓋世奇功,滅蜀不還

三國英雄說羊祜: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蜀漢的漢中攻略:魏延王平防守反擊大獲全勝,姜維的戰略失誤亡國

曆史上的妄人:諸葛亮的“克複中原”與墨索裡尼的“新羅馬帝國”

劉備為何不自稱劉邦後代,而稱中山靖王之後?不是不願,而是不敢

性格決定命運還是國力決定成敗?諸葛亮勞而無功和鄧艾的蓋世奇功

《出師表》上受諸葛亮贊譽的向寵,為何默默無聞?諸葛亮識人不明

“興複漢室”的劉備劉皇叔,為何少有名士追随?

劉備為什麼背叛曹操?英雄間的基情你不懂

“老賴”劉備的悲慘下場,兄弟被殺,荊州盡失,兵敗身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