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读三国时,曾有一处令我十分困惑的地方,就是关羽北伐的时候,为什么孙权不趁着关羽北伐,威震华夏的时候,趁机从长江下游渡江,北伐江淮,拓展自己的地盘,反而去向曹魏称臣,破坏孙刘联盟然后偷袭关羽去夺取荆州呢?结果导致关羽功亏一篑,还引发了刘备的疯狂报复,让东吴陷入了一场大战之中?

许多三国爱好者都会痛骂“江东鼠辈”鼠目寸光,导致关羽被俘遭斩、张飞被部下暗杀、刘备惨败半道崩殂,令许多人扼腕叹息。

史书记载,曹操与群臣商议迁徙迁都以避关羽兵锐锋芒,但遭到了司马懿、蒋济等人劝阻。他们认为关羽不断胜利,会让孙权如芒在背,可遣人劝孙权偷袭荆州、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许诺“封”江南之地予孙权,则樊城之围自然解决,曹操同意。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关于是否攻打关羽夺取荆州,在孙吴内部,也有不同意见。

孙权本来想着趁关羽北伐,曹军大败之机,派兵北上攻打徐州,但遭到了大都督吕蒙的反对。

孙权有自己的考虑,常言道守江必守淮。割据江南的政权,如果想要国祚长一些,必须占领淮河流域作为缓冲地带,才能有效的保卫长江中下游。否则让北方政权的军队直抵长江北岸,那么南方政权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吕蒙认为应该攻打荆州,因为荆州位于长江中游,而孙吴的地盘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如果占领了长江中游的荆州,那么就可以完全控制长江中下游一带,对孙吴的战略态势和国防安全是非有利。

可以说,荆州就是江东的门户,门户自然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掌握在别人手里,就好像一把刀悬浮在自己头上一样,敌人随时可以从荆州打造战船顺流而下,攻打江东。

而徐州位于北方,地处平原,曹军多为骑兵善于陆战,就算偷袭徐州能够攻打下来,但一旦曹军反攻也守不住。

权衡利弊之后,孙权决定派吕蒙攻打荆州,抄关羽的后路,而曹操也派徐晃率领大军迎战关羽。

关羽在曹、孙夹击下败亡,与麦城被俘杀。

荆州大部全归孙吴所有。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但如果是鲁肃还活着,担任大都督呢?他是否会同意攻打关羽偷袭荆州呢?

我觉得不会。鲁肃始终认为曹操是最主要的敌人,一直维系这孙刘联盟,互为犄角,所以他一定会反对攻打关羽和武力夺取荆州的。

虽然鲁肃曾提出《榻上策》,但那时的荆州还处于刘表之下,而不是后来的枭雄刘备。

刘备对曹操还有一战之力,刘表则直接拉垮了,根本不是团结的对象。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其实,孙权之所以要攻取荆州,早在多年前鲁肃的《榻上策》就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肃对曰:“……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所以说,夺取荆州,改善孙吴的战略态势,是孙吴集团的“基本国策”,远比北上攻打江淮之地要重要的多。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而甘宁、周瑜则更进一步,认为占领了长江中游的荆州之后,继续朔江而上,攻占巴蜀,把整个长江流域完全占有,再图中原。

《三国志·甘宁传》:宁陈计曰“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三国志·周瑜传》瑜乃诣京见权曰:“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 戚操,北方可图也。”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但是,孙吴集团的鲁肃有《榻上策》,刘备集团的诸葛亮有《隆中对》。

《隆中对》的主要战略目标是: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可见,刘备集团也把荆州当做是重要的战略支点之一,这就难怪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为了争夺荆州而数次兵戎相见了。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虽然刘备和孙权以湘水为界,暂时搁置了冲突,但双方都会这次划界不满意,所以吕蒙的“白衣渡江”俘杀关羽是两家争夺荆州的矛盾总爆发而已,而夷陵大战则最终确定了荆州的归属。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占领了荆州大部分之后(少部分如南阳郡在曹魏版图之中),东吴的战略态势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完全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实现了《榻上策》中所说的“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的战略目标。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称帝后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九月,孙权下诏迁都建业(今南京)。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而荆州则作为东吴的战略之地长江中游的战略门户,起到了拱卫国门的作用。

所以说,相对于攻占江淮,东吴攻占荆州要划算的多,也重要的多。

荆州,是东吴的命门所在。

虽然孙刘两家兵戎相见,刘备大败病死,但蜀汉集团不得不吞下丧失荆州的这个苦果,强忍着咽下,并继续与东吴结盟,对抗曹魏。

孙权这招高,实在是高!

伟人曾说:“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

孙权是连横合纵的高手!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三国后期,曹魏灭蜀,晋代曹魏,天下大势变成了西晋与东吴的对峙。

西晋远比东吴强大,所灭吴成了西晋的主要战略目标。

从哪个方向进攻东吴,西晋大将军羊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两国交战的地点在荆州,荆州最为重要。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当时西晋和东吴各有占领原来汉朝荆州的一部分,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西晋的荆州包括今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吴国的荆州则有今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

两国在此爆发过多次激战,如西陵之战。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东吴自然也知道荆州的重要性,因此派出了陆逊之子陆抗镇守这里,与西晋大将羊祜对抗。

陆抗先后平息了步阐的叛乱,击退了西晋的进攻,有效的保卫了荆州的安全,让东吴西部边境稳如泰山。

羊祜知道东吴短时间内无法攻灭,于是开始在荆州苦心经营,让士兵们屯田耕种,储备军粮,又以修筑城寨的方式扩大西晋的疆土,将汉水与长江之间的土地逐步蚕食。

他又对吴地军民施以信义,不断动摇吴军将领的忠诚,赢得了东吴边民的民心。

许多吴军将领跑过来归降,东吴边民人民对羊祜心悦诚服,尊敬地称其为“羊公”。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孙权为什么破坏孙刘联盟攻打荆州俘杀关羽,而不是北上攻打江淮?

羊祜临死前,推荐杜预为继任者,镇守荆州,继续为灭吴做准备。

时机成熟后,杜预在荆州开始攻打东吴,连续攻克江陵、乐乡等多个城池,完全占据了荆州,夺取了长江中游。

至此,东吴的西部门户大开,长江中游无险可守,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西晋益州刺史王濬大造战船,从长江上游进军中游;过瞿塘峡、巫峡,攻破丹阳;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烧毁拦江铁索,攻克西陵、荆门、夷道,直抵建业。吴主孙皓投降。

相关阅读链接:

谁是三国第一战略家?请看诸葛亮《隆中对》和鲁肃《榻上策》比较

三国英雄说邓艾:盖世奇功,灭蜀不还

三国英雄说羊祜: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蜀汉的汉中攻略:魏延王平防守反击大获全胜,姜维的战略失误亡国

历史上的妄人:诸葛亮的“克复中原”与墨索里尼的“新罗马帝国”

刘备为何不自称刘邦后代,而称中山靖王之后?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国力决定成败?诸葛亮劳而无功和邓艾的盖世奇功

《出师表》上受诸葛亮赞誉的向宠,为何默默无闻?诸葛亮识人不明

“兴复汉室”的刘备刘皇叔,为何少有名士追随?

刘备为什么背叛曹操?英雄间的基情你不懂

“老赖”刘备的悲惨下场,兄弟被杀,荆州尽失,兵败身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