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軍帽上的紐扣有何用處?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在抗日戰争時期,國民黨軍包括八路軍的軍帽上都有兩個紐扣,這兩個紐扣是僅僅的裝飾作用還是有真正的用處呢?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軍帽上的紐扣有何用處?

德軍山地帽

二十年代國民軍黨隊都是大蓋帽,1930年中原大戰後,德國軍事顧問以德軍的“山地帽”為原型,依據中國人的頭型設計了這種圓筒形布制軍帽,成為了國軍部隊的制式軍帽。該帽最大的特點是帽子周圍有一層護布,平時折疊起來,用兩顆鈕扣固定在正面,天冷時可以放下,以保護臉部及後頸部。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軍帽上的紐扣有何用處?

國民黨軍軍帽

從這頂小小的軍帽就可以看出,三十年代,中國軍隊深受當時德軍有的影響,

從1928年11月,原德軍參謀本部作戰處參謀馬克斯·鮑爾上校來華擔任顧問。到1938年,在日本的抗議下,德國召回軍事顧問,并中止同中國的軍火合同。先後有四任德國軍事顧問在中國指導訓練國民黨軍隊。截至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中國接受德國顧問訓練并有部分德式裝備的軍隊已達30萬人之衆。整理處共調整了15個師,整理了24個師,此外還調整了東北軍15個師、廣東部隊10個師、川康部隊26個師及9個獨立旅。通過這次整軍,中國軍隊在品質上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中央系的30個師,基本實作了裝備德式化,并接受德國顧問的系統訓練,堪稱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現代化的陸軍。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軍帽上的紐扣有何用處?

德式裝備的國民黨軍

全部使用德式裝備和經由德國軍事顧問訓練的87師、88師、36師等軍隊參與了淞滬會戰,淞滬一戰,徹底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妄念,倫敦海外通訊社當時報道說:"……(上海)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的榮譽,此乃前所未聞者"。而由于德式中國軍隊的英勇表現,日本和一些西方人對淞滬會戰甚至直呼為"德國戰争"。

雖然,德式的訓練和裝備未能改變抗戰初期的潰敗,但是,抗戰前在德國幫助下建設的軍事工業為日後的持久抗戰建立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軍帽上的紐扣有何用處?

國民黨軍德式頭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