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日本最強陸軍覆滅的真相,日本戰敗乃天意!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是以,當時真實的形勢是:蘇軍150萬精銳部隊進攻關東軍不足70萬人。

蘇聯紅軍的進攻基本是選擇日本防守的薄弱環節進行縱深突破,蘇軍一路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

關東軍的主力一直防禦在大城市和交通樞紐沿線。整個戰争期間,隻有四個關東軍師團遭到打擊,大多數關東軍并未和蘇軍大規模接觸。

蘇軍直到戰争結束,其進攻前鋒也隻是停留在赤峰西北到海拉爾再到牡丹江一線,可以說并未深入東北腹地。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70萬關東軍不戰而降呢?

原因很簡單,伴随着美國人的兩顆原子彈投到廣島和長崎,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接受了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了!

二戰停戰之夜,蘇連夜發動突襲攻占北方四島!

所謂"北方四島"是日本的說法,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群島,指的是千島群島南部的擇捉、色丹、齒舞、國後四島。二戰後期,作為蘇聯出兵打擊日本的回報,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協定》中規定:"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此後,蘇聯(包括現在的俄羅斯)一直實際控制着上述領土。但日本認為,它從沒有放棄收回"北方四島"的要求。

蘇軍決定武力收回

千島群島(俄方稱"千島群島",日本方面稱"北方四島")按日本方面的說法,是指擇捉、色丹、齒舞、國後四島,自古有日本人在此居住生活。在18世紀時,千島群島南北兩部分屬日本和俄羅斯。19世紀,沙俄占領包括北方四島在内的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庫頁島)。1905年因日俄戰争失敗,沙俄被迫通過《樸茨茅斯條約》向日本轉讓了千島群島和南薩哈林島的控制權。

二戰日本最強陸軍覆滅的真相,日本戰敗乃天意!

日本在那裡立足後,不僅封閉了俄羅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封閉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島各港口的海上通道,成了進攻濱海地區和遠東的基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