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黑匣子思維》讀後感

    最近花了大約兩個星期的時間零零散散的閱讀了一本叫作黑匣子思維的書,書的觀點比較明确且歸功于翻譯者的水準,整本書看起來還算比較輕松的,按照正常的閱讀速度我估計一個周末就可以閱讀完了。

    黑匣子顧名思義就是指的航空行業的黑匣子,就是那個在任何極端情況下都無法被摧毀的且用來記錄飛機上所有活動的裝置(嗯,這個其實大家都知道),而作者就是借用了黑匣子引入了我們對于失敗的思考,從個人和制度兩個層面進行了分析。

    黑匣子思維其實是一種對待錯誤的态度以及建立的相應的制度,在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老男孩》以及16年的電影《薩利機長》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航空業對于飛機事故調查的嚴謹程度,也就是在航空業始終存在一個獨立的調查機構來對任何一起飛機事故進行調查,也就是因為這個調查機構的存在保證了飛機失事的機率是所有交通行業裡面最低的。

    在航空業,始終存在這樣一種理念并以此設計了一種制度,那就是從錯誤中學習進步并最終沉澱成一系列的操作規範也就是制度,黑匣子就是為了記錄錯誤而設計的。他們會深入分析每次事故背後的原因,總結并極力避免日後再次犯相同的錯誤。

    其實本質上我想說的是設計一種制度很難,但是更難的是讓大家在執行過程中保持制度的設計初衷,後者比前者往往更難也更需要呵護。犯錯其實本質上是大家都非常抵制的事情,因為犯錯意味着要承擔相應的懲罰,這個時候制度的執行者或者設計者就需要考慮清楚設計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麼,這樣會直接影響到具體的執行過程,如果你的目的設計是為了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簡單的懲罰犯錯者,那麼在整個執行過程中就會有相應的傾斜。

    從我所從事的軟體行業來說,基本上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有事故複盤(也就是case study),用于總結事故并避免日後重犯相同的錯誤,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往往會有傾斜,有些執行者會第一時間給出事故定級并懲罰相應的犯錯者,然後犯錯者因為内心懷有憤懑就離開了公司,整個事情就這麼結束了,沒有後續對事故的學習,沒有對事故的總結,也沒有對事故進行同步,整個事情的目的就是為了懲罰犯錯者。

    對于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本身他們是為了避免重複犯錯而設計了制度,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變成了一步到位找到犯錯者并進行懲罰,這樣的執行無形中給人帶來了一種壓力猶如頭頂懸挂了一把利劍,讓大家變得謹小慎微,它并不鼓勵大家從錯誤中學到什麼以及日後如何避免,它隻是讓大家内心無形之中增加了小心翼翼,我判斷不了那種方式更好,我隻是說對待錯誤的态度決定後續的一系列動作。為了懲戒而不是反思,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合理的制度設計。

    書中還提到了一種如何在錯誤中進步的思路,這個其實更現在網際網路的精益創業很相似,也就是說小步快跑(快速試錯),強調了一種在沒有任何負面回報的情況下我們很難進步的邏輯,對于這種思維現在大家已經形成了公認,是以并沒有什麼需要特别辯駁的。

    真正需要思考的就是我們是否濫用了這種思維,變成不負責任的快速疊代,隻是為了快速試錯而已,沒有任何後續的資料統計和分析,變成了産品的一種權利的濫用,這其實是我并不希望看到的。

    書本身還是不錯的,如果有時間可以酌情閱讀,畢竟能夠在豆瓣上得到8.3高分的書不多。

《黑匣子思維》讀後感

黑匣子思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