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術人具備”結構化思維“意味着什麼?技術人具備”結構化思維“意味着什麼?

技術人具備”結構化思維“意味着什麼?

  • 摘自阿裡工程師的自我修養

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 結構化思維的定義就是:邏輯+套路

表達要有邏輯

  • 所謂邏輯是指我們的結構之間必須是有邏輯關系的
  • 想讓内容有邏輯關系,我們要學會四種組織思想的邏輯關系
    • 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比如,經典三段論:所有人都要死,蘇格拉底是人,蘇格拉底要死
    • 時間順序:首先,然後,再者等,很多的時間順序也是因果順序
    • 空間順序:“前端、後端、資料”,化整為零(将整體分解為部分)等都是空間順序
    • 程式順序:比如”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

做事要有套路

  • 套路是指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比如,5W2H分析法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的一個套路。試想一下,面對任何一個問題,你都能從Why、Who、When、Where、What、How和How much七個方面去思考。是不是比不知道這個方法論的人,用點狀的思考,5W2H分析法就全面的多。
  • 例如,我們在對問題域進行分析和領域知識提煉的時候,就可以用上 5W2H。

    5W2H 模型給出了具有指導意義的限制,要求我們提煉的領域知識必須具備模型的六

    個要素。這就好比兩位侃侃而談的交談者,因為有了确定的主題與話題邊界,一場本

    來是漫無目的野鶴閑雲似的閑聊就變成了一次深度交流的專題高端對話。

  • 邏輯是一種能力,而套路是方法論,是經驗。邏輯是道的東西,而方法論是術的東西。二者都很重要,隻有熟練的掌握二者我們才能更好的進行結構化思考。

如何進行結構化思考?

  • 總的來說是有兩個步驟,首先是建立中心,然後再進行分解

建立中心

  • 建立中心也就是要定義清楚要解決的問題,要明确目标
  • 建立中心有兩種方式:
    • 自上而下:适用于問題比較明确的情況,我們隻需要找到問題的核心要素即可,然後進行展開
    • 自下而上:對于問題不夠明确的情況,我們需要對多種雜亂的内容,進行分類、剪枝、歸納彙總成一個中心

結構化分解

  • 分解的政策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四種邏輯順序,即演繹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程度順序
  • 在做空間分解的時候,要注意滿足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互相獨立,完全窮盡)原則

結構化思維應用

如何落地新團隊

  •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你剛剛入職一家新公司,或者轉崗到一個新團隊,作為一個

    技術人,你将如何落地開展你的工作呢?

  • 這裡,我們就能用上結構化思維來幫我們理清思路,進而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

    了。我們要知道對一個企業來說,核心要素無外乎就是業務、技術和人,也就是說這

    三個要素是我們要建立的中心。基于這個中心,我們可以進行進一步拆解,形成子結

    構。然後對子結構再進行分析找到應對政策。這樣一步步遞進,我們就已經在用結構

    化思維解決如何落地新團隊的問題了。

      1. 熟悉業務
      • 1)了解産品:任何一個團隊都有自己要負責的産品,申請一個測試賬号去用一下

        産品,是熟悉産品比較好的方式。

      • 2)了解流程:任何業務都有自己的業務流程,而業務流裡面最核心的是資訊流。

        我們可以通過人員采訪,了解關鍵節點的資訊輸入和資訊輸出;可以畫一些泳道活動

        圖,理清楚系統的主要角色,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關系。

      • 3)客戶走訪:通過走訪客戶,我們可以更加獲得業務的第一手資料,更加貼近業

        務和客戶訴求。

      1. 熟悉技術
      • 1)了解系統架構:可以讓團隊的技術人員介紹下他們當初系統設計和架構的

        思路。

      • 2)了解領域模型:檢視關鍵的核心表結構和系統 API,這樣可以快速了解系統的

        領域模型。

      • 3)了解代碼結構:下載下傳系統工程,熟悉整個工程結構和子產品職責。以一個最重要

        的流程為入手點,閱讀代碼,看清楚核心的執行邏輯。做一個小需求,掌握相關的流

        程和權限。

      1. 熟悉人
      • 1)了解組織結構:檢視公司的組織樹,知道公司大概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哪些是

        KP(Key Person,關鍵人)。比如,一個典型的電商公司會包括産品部、營運部、銷

        售部、技術部、人力資源部、财務部、法務部等。

      • 2)了解人員角色:了解公司都有哪些崗位,以及各崗位的職責範圍。
      • 3)拜山頭:找到和自己工作息息相關的崗位人員,比如産品和營運。積極和他們

        溝通,向他們請教業務問題,多多交流。這樣一方面可以建立更好的人際關系,另一

        方面也可以更快地熟悉業務。

如何做晉升述職

  • 作者在阿裡巴巴已經做了好幾年的晉升評委,發現很多同學都缺乏結構化思維,

    冗長的 PPT 裡,卻不能把價值說清楚,不能把推導過程說清楚。實際上,我們需要有一些方法論來指導我們進行關鍵述職。

  • 接下來,我主要說一下述職中存在的兩個典型問題:“羅列事情”和“價值的

    背後”。

羅列事情

  • 對自己做過的事情進行簡單羅列,也許你的确做了不少事情。但是不能展現你對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做這個事情帶來的價值。這樣的述職很難打動評委,更結構化的表達應該是:“提出問題,定義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是展望未來”
  • 類似的架構還有zoom in/zoom out。我們說事情時,應該像電影鏡頭一樣,先從遠拉近,在由近拉遠。zoom in是先從宏觀背景開始,首先讓大家知道你的事情發生的背景,為什麼這事重要?然後講到具體細節,怎麼做成的?解決了什麼問題?背後的思考是什麼?最後Zoom out,再從細節回到整體,結果是什麼,帶來的客戶價值是什麼,你對未來的思考是什麼?

價值的背後

  • 把價值說清楚很重要,正所謂:路走對了,就不怕遠。如果你連價值都不明确,後面做的再多也是白搭。但是,僅僅闡述價值也是不夠的,會讓人覺得你有邀功之嫌。
  • 比如你說:我主導研發的風控系統把公司的壞賬率從5%降低到2%。這樣的表述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把價值背後的過程和思考說清楚。對于這個結果,評委可能會問:
    • 之前為什麼那麼高
    • 為什麼你的方法可以降低?是如何歸因的?
    • 具體解決了什麼問題
    • 是否可以總結出一套方法,以後别人也能用這個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 如果你在評委提問之前,就能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适當呈現。那麼你就是既有結果又有過程了。
  • 通過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具備結構化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理清處理問題的思路,提升工作效率。經常鍛煉結構化思維,可以極大的提升我們職場競争力,讓工作有條不紊,事半功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