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和高手的差距,就在一念之間

我一直做軟體開發和技術管理工作,雖然在做聯合創始人期間也參與2B的市場銷售營運等衆多事情,但2C的電商賣貨這件事從未體驗過。想起國小時學的小馬過河的故事,要想知道怎麼做,不能隻聽别人的說法,還是要親身嘗試一下,躬身入局,臨在當下。于是,結合自己的情況,我開始體驗鹹魚(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賣閑置物品,把我的閑置耳機、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等轉讓出去。

你和高手的差距,就在一念之間

在此過程中,我還精選了一些閑置書籍釋出上去,尤其是可以組合成套的,或者定價較高的。這其中就有一本人工智能領域的經典教程《DEEP LEARNING 深度學習》,因封面是繁花,内行也俗稱之為花書,原書定價168元,去年我從亞馬遜購得。我在鹹魚上定價48元包郵,如果快遞費按15元算,實際書價是33元。幾乎全新,無筆迹無折頁,在平台上算得上質優價廉了,都不夠一杯星爸爸的拿鐵錢,應該很容易賣的對不對?可是,事情的發展不是你想象的樣子。

向我咨詢這本書的人分成兩類。一類是優先關注價格的,确認完商品就談價,10元賣不賣?超過12元不買,或者20元包郵,總之就是不停的跟你談價格。另一類是優先關注正品的,就是質疑我的書是不是正品,又要求拍照,又要求視訊,又要求看購買截圖,各種折騰一番,最後說還是不确定是否正品,不敢買。

你和高手的差距,就在一念之間

我認為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來了兩種思考方式,成本思維和解決問題思維。

成本思維很簡單,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會考慮做一件事情劃不劃算,收益是否大于成本。然而差別在于對成本的計算方法不同。假設隻考慮時間和金錢兩個次元,那麼計算成本就有四種類型,隻計算時間成本,隻計算金錢成本,優先計算時間成本,優先計算金錢成本。

富人思維一定是時間大于金錢。怎麼計算呢?把你的收入除以投入時間,就得到你的機關時間成本,做一件事花的時間就可以用這個數折算成錢。如果可以用比這少的錢就能同樣做完這件事,那就是劃算的。舉個例子,比如你的時薪是100元,打掃家務這件事需要1小時時間,你親自做的成本就是100元,如果找時薪30元的人幫你做,就相當于用了更低的時間成本,而你還可以用這個時間去做其他更有價值的事。如果你還沒富,你要認真琢磨時間成本。插一句題外話,思維>專注力>時間>金錢。

隻看價格的那類人就是在這個思維上的不同考量。與一位賣家讨價還價的時間,乘以溝通的賣家個數,就是消耗的總時間,這些時間應該遠超過書錢了吧,更何況,晚一天拿到書,擷取新知識的時間也晚,豈不是自己在往後拖起跑線?

再來看解決問題的思維,也是日常每個人都在用的,因為每個人都在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但是怎麼解決問題呢?問題的本質是什麼?有哪些解法?哪種更優?這些思維習慣沒有養成,其實還是憑着人類共有的感覺去解決問題。比如上面的案例,如果把買家顧慮的本質單純看作是正版問題,那麼最簡單的方式是去有保障的大電商平台購買新書。即便到二手市場,也可以根據賣家提供的材料做初步驗證降低風險了。若一味的追求零風險,就隻會陷入無解的死循環,最後也是投入了很多無效的時間。

你和高手的差距,就在一念之間

當然,現實世界複雜多變,人心更是深不可測。一念已是差異,很多個一念就是人生。經此一事,我已經把書下架不賣了。賣書出去本不是我的目的,不如把這個時間用于讀書寫作做私教,或者開直播給大家分享時間管理、結構化思維,你說是也不是?

掃碼關注我,帶你成為高手

你和高手的差距,就在一念之間

繼續閱讀